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2023-08-12 18:16李芬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直觉想象

李芬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和以直观形象与表象为支柱开展思维过程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科核心素养”部分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在此,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作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

一、重视直觉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直觉体验”,多借助表象在有限的资源下,对语言和形象表现的情境做出自己的猜想、预设与想象,其感受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语文课程的教学若能在学生直觉体验基础上,调动学生各种已有知识将来自直觉的感知清晰化、系统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荷塘月色》描写叙述了小路、月色、月光、月景、荷花、荷叶、荷香、杨柳、蝉声、蛙鸣、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形象、现实纷扰、江南采莲、故乡等艺术形象。进行直觉体验和形象感受时,要着力于从视觉上谛视荷塘及月色,从听觉上倾听荷塘上、月色下的各种声响,从味觉上品味那荷香、月味,从触觉上感受周围的一切, 然后通过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想象来理解作者形象、现实纷扰、江南采莲、故乡等。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加工能力的提升是随着学生观察力、感受力的增强,不断归纳概括客观事物基本特征,并将这些表象升华为形象元素, 进入思维及审美系统的一个过程。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创设更为复杂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形象思维素材, 采取独立阅读、互动交流、形象再现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阅读文本和审美体验的机会,深刻感知形象材料,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到《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或是其他略带哀婉的轻音乐,并同时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情境和图像情境中,对文字体验会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进而产生想象联想,能够更好地感受作者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以及坚韧孤高的灵魂,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例如,在学习到《故都的秋》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充分调动视觉感官来感受秋天,仿佛带着学生们走进了秋天,在品析让文章中的字、词、句时,学生们会发挥想象,形象地感受到每一个场景,是文字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在相关情境中,抽象的文字内涵会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字面中的情韵思想仿佛都活了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情感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对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体味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就不能离开那些具体,生动,鲜明的语言材料。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里边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句子,如果让学生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获取生动形象地感受,就离不开对“穿”“拍”“雪”这三个关键词进行細细的品味,如将“穿”改成“插”,将“拍”改成“打”,将“雪”改成“浪”,来体会这些词在形象描写上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形象感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又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满足与启迪。不仅诗歌教学要抓关键词来理解,以帮助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小说的教学也不例外。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中,作者也常常采用一些动词,以突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或神情心理。教学中若能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揣摩,那么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就能更为深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林冲接管草料场后,因天冷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如“挑”了酒葫芦,把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了锁等等,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和随遇而安的一面。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这些关键词细细体味,林冲的这种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四、运用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联想,激活他们的想象,要尽量让他们都背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透过课文语言文字的表象,去体味深层的审美意象,进入审美再创造的天地,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讲读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要反复诵读,借助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置身诗境当中,将作者所描绘的意向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形象思维得到了增强,更获得了美的享受。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学生在一接触题目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导,他们自然会在头脑里描绘出一幅有着花,月,江的春天夜晚的图景。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文本, 他们头脑中的图画会越来越清晰, 有学生就不禁脱口而出“: 这月下之境写得太美了,尤其是当你闭上眼睛想象之时。”形象思维的魅力就是如此。

总之,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结合形象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直觉想象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快乐的想象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