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3-08-12 05:23贾俊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品类食品高职

贾俊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一直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目前,食品行业发展迅猛,近十年对于我国GDP 的贡献稳步提升,而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作为食品行业未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如何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教育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是对现阶段国家战略政策的有力呼应, 是推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另外, 开展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还可以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促使科研成果转化,缓解就业压力。

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各方要素,实施顶层设计,构建校内外互动、多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一是校政协同,政府通过出台相关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包括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政策,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助力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二是校企协同,企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进行技术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三是社会支持,积极宣传创业舆论,通过开设大学生创业专题等活动使社会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创业, 从而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多维联动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需要厘清各方面的关系,共同助力,完成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创业方向基本上集中在成品销售(各类网红预包装食品、熟食、家乡特产等等)、半成品加工、烘焙食品等方向上。这些方向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上手较快的创业项目。但目前学校所教授的内容却大部分都与此类创业项目无关, 即使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 对于创业项目也没有很具体化的实践内容, 这就造成了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所学到的无法指导将来有可能涉及到的创业项目。

我国高校创业文化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1998)年,清华大学创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迎来了新的契机。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创业带动就业。”

同一时期,“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潮始逐渐从社会各行业中衍生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最终以创新创业的形式加以具体体现,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取得的成效来看,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开设的时间尚短,部分高职院校单独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甚至是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者教育中心,但其中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到了创业教育的开展成效。为此,强调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多方位融合,成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

(1)更新创业教育理念与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更新和转变教育理念是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因素。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提前认识社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和长远的发展。同时,学校创业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设立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客空间,从整体氛围上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2)对学生创业意识进行培养

食品相关专业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出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智慧和勇气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是让学生了解并清楚什么是创业。不要以为创业只是赚钱,要明白创业是一种精神,代表着创业者的信念。创业只有一个人是成功不了的,需要多人共同努力,才可能创业成功。创业除了赚钱,同时也是为了国家,创业者除了是奋斗的商人,同时也是爱国的企业家。

(3)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食品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对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模式进行重新修订和改革,将食品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创业实战教学体系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旨在以创业教育促进新形势下的食品相关人才培养。另外,在学校内部,根据食品相关专业特点,立足本专业,不同专业之间相互联合,学科共建、专业互通的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实现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在学校顶层设计中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加深对创业教育资源的发掘。

(4)课程的融合与改革

创业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媒介是课程,课程既是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小细胞和基本单元,也是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的核心环节。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融合体系,通过营造真实的创业环境,学生可以在创业实践中综合运用食品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深化。只有把学生的食品专业知识转化为专长,创业才能吸纳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营养。当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不是简单地把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联系起来,而是在职业教育的支撑下开展创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实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互动转化。

(5)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首先,对教学组织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教师教学活力。食品专业教师应强化创业知识,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及其成效取决于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理念以及专业教师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创新创业学院对专业教师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也可选派教师深入企业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合作和交流实践等形式培养创业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各类创业领域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专业教师的创业素养。其次,对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和贴近专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局面。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入创业理论和创业知识等,为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打下基础。第三,对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专业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创业实践教学,鼓励食品专业学生多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多进入食品专业的创客空间进行创业模拟实训实战、顶岗实习等活动,通过实践来内化和检验专业知识,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加强食品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教育针对性、导向性、特色性依旧不强,创业文化氛围还不浓厚,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还未得到充分激发。本项目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对于丰富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会有所贡献,也在一定层面为各其他专业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而且是对现阶段国家戰略政策的有力呼应,是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本项目通过对食品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努力获取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推进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创业教育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食品类食品高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