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23-08-13 21:48孙怀伟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经典作品红色

孙怀伟

(庆阳市华池县第二中学 甘肃 庆阳 745603)

引言

红色经典,简单地说是不同时期记录革命记忆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基本理念以及道德继承等方面拥有统一的特点,是中国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红色经典,引申开来就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红色经典”作品,这些优秀文章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初中教师应思考在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提升语文教学工作成效的有效方法。

1.“红色经典”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生活获得了明显的改变,然而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青少年精神信念的缺失越来越明显,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将学习视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有所作为,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学生上网条件越发便利,网络文化的侵袭使学生打开视野的同时也容易被误导。不良文化、外来文化刺激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内核,很容易被同化,失掉正确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红色经典教育学生,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且能帮助学生抗击错误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信念,传承民族文化。

红色经典反映了在党的带领下,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秉持顽强革命精神、塑造高尚道德情操,通过努力改变世界、积极创造发展的历程。红色经典内含丰富的文学知识、人文情感与爱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提升、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经典作品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知识,使其对革命先辈生活、情感以及崇高精神有所认知,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1]。

初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力量,其对红色经典的传承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初中语文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红色经典素材,充分体现了人们艰苦奋斗、敢于风险的崇高品质,对于培养农村学生养成优秀品质、形成文化自信有促进作用。当今时代有一部分农村学生意志力薄弱,已经失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遇事不思进取,独立生活能力差,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红色经典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领会红色精神内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2.“红色经典”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红色经典学习环境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如春雨滋润万物一般润泽学生的心灵。传统农村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使一些教师改不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知识占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多,学生听、记知识的时候多,主动思考、提问的机会少,导致课堂氛围单调沉闷,学生处于一种压抑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对语文技能的消化输出。尤其是在红色经典学习中,如果教师依旧沿袭以往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氛围可想而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红色经典生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兴趣,学生在学习红色经典时容易陷入单纯的知识记忆模式,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失去了主动探究文化内核的动力,也不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红色经典的学习中[2]。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正式课堂之前经营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发言的课堂环境,使其对红色经典生起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主动了解相关内容的意愿,也乐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对红色经典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才会显著,红色经典的内涵才容易被理解、传承。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善巧利用态度、语言等对课堂氛围进行协调,使学生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避免不良行为“吓退”其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授课,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乐于红色经典的学习。再如,在引入正式课文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质疑,增加互动,营造健康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校园和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处所,是除课堂之外营造红色氛围的最佳场地,对学生学习红色经典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室内悬挂革命英雄画像、标语,制作红色专题黑板报等,使学生熟悉具有突出贡献的革命先辈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资源

无论什么时候,教师教学都离不开教材,离开了教材的教学是无根之木,影响教师备课、上课等教学活动。而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离开了教材学生将失去学习资料,不利于其进行有效学习。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就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深入剖析,只有教师对教材理解透了,才能将知识流畅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而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很多红色经典,对农村地区语文教学来说,要想将红色经典的作用彻底发挥出来,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资源,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读,更好地运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到红色经典的魅力,同时实现红色素养的培养[3]。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寻找红色经典教学切入点,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教材内容得到优化,教师可以从教材文章中找到规律。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若干篇文章,每篇文章内在都有一定的关联或者说相似之处。比如说文章主题一致、文体属于同一类别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每篇文章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系统化的认知,更容易建立知识网络。教师可以按照主题、文体或者时间等特点对红色经典作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文体进行分类,《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都属于诗歌;而这两篇文章在教材中属于同一个单元内容,且都属于红色经典作品;如果按照学习目标分,前一篇课文需要学生体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受其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后一篇课文需要学生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侧重激发学生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如果按照修辞方法分,前者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后者运用拟人的同时还运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扩展教材内容缩短学生对革命年代的距离感,使其能真切的体会到当时的时代情景,拉近时代造就的距离感,提升对革命时代人们英勇奋战的感悟。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伟人,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远大志向以及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以及坚定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决心。

2.3 基于信息技术动态展现红色经典

围绕革命文化主题涌现了众多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为内容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党领导群众革命的伟大历程,阐发了革命精神,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与继承。而初中教材内容有限,不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作品一一列举出来,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红色经典,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使网络上积聚的教学资源有机会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需要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拓展红色经典外延,补充课外红色经典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红色经典作品,从课本以外的角度了解红色精神[4]。除教材中例举的诗文以外,还有其它歌颂红色经典的形式,如芭蕾舞剧、京剧、歌曲、电影等,有些素材没有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作品进行展示,以扩宽学生语文学习边界。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红色经典讲述的时代距离现代生活又比较遥远,使学生无法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境况,加重了其理解红色经典内涵的难度。学生由于经历的少、情感体验不多等原因对红色故事以及红色精神理解得不够透彻,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时代背景、英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表达直观、立体的信息。例如,现代诗人艾青写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是赞颂红色经典的文章,作者通过鸟的形象表达了炽热的爱国之情。如果不能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那么学生可能无法了解诗文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诗文创作时期历史,使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正处于危难关头,日本正践踏着我国的广大地区,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抵抗者与甘心为国、为民奉献的爱国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再多的解说也无法达到眼见的效果,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哪怕别人说得天花乱坠恐怕也不如见一次体会的深刻。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发展以前,语文教学只能靠图片、文字来理解教材内容,信息技术突破以后,语文教学可以将二维的文学内容立体化、生动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彻底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例如在学习《芦花荡》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场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革命历史,使学生直观了解革命故事,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不同时代差距更加明显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不朽事迹更具冲击性,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4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发挥集体力量

合作学习已成为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法,不仅有利于全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对集体力量产生新的认知。农村初中红色经典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初中语文不仅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对文章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共同努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5]。

相较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法能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更多。首先,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项工作的完成越来越需要集体合作的力量,为了使农村初中学生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语文教师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其次,合作学习法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有利于其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最后,利用合作学习法学习红色经典作品时,学生能更进一步体会到革命友谊,加深对革命情怀的认知。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红色经典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红色经典展开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的红色经典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选出各自的研究主题,小组成员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红色文化资料,最后全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实现课内知识向外延伸。比如,在学习了一些红色经典作品以后,可以在班级内举办革命诗词争霸赛。诗词本身内涵丰富且极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复述红色经典作品,而且还有利于其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感。学生通过组对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有利于其发现他人的长处与优点,了解到集体的力量强于个体,小组学习不是个人的赛道,只有通过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集体的成功,正如我国革命先辈一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赶走了侵略者,还祖国大地一片祥和。

2.5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感知红色经典能力

不论是红色经典作品还是初中语文其它教学内容,可以说都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教育,导致其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看待,使知识变成了脑海中的库存物品,不利于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红色经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从生活中寻找红色足迹,感受红色精神、弘扬红色经典。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通过从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的角度,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红色元素;通过日常参与、弘扬红色文化活动的亲身经历,体会红色经典的多元化价值;通过日常写作练习,创意表达自己对红色经典以及红色精神的感受、思考[6]。

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红色经典作品时,可以鼓励学生关心生活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党的生日与红色精神密不可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各地都举办过哪些活动表达对党的感恩以及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自己是否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如果参与过,有哪些特殊的感受。学生可以将这些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记录下来,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丰富自己的阅历的同时增强感知红色经典的能力。除党的生日以外,还可以关注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纪念日,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知。如,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活动,鼓励其在日常读写过程中经常借鉴红色经典作品里的优质内容;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参观当地的革命旧址,使学生通过实际活动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

结论

总而言之,红色经典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厚重,通过红色文化使学生夯实文化素养、具有爱国情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健全人格。通过营造良好氛围进行语文课堂中的红色教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经典特点,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红色经典外延,在课堂、课外教学活动中弘扬、传承红色精神,为学生建造美好精神世界提供丰富材料,使学生积累革命知识的同时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经典作品红色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追忆红色浪漫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