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理论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2023-08-14 10:49王海燕汪兴玲杨琴霞
循证护理 2023年15期
关键词:胰腺炎出院维度

王海燕,汪兴玲,杨琴霞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安徽 230001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胰酶激活进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或坏死的炎症反应性疾病。据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在同期住院人数中的占比已由10年前的0.54%增长至目前的0.71%,且其发病率正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加重逐年增长[1]。另有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约为15.8%,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诊疗设备的更新该病的死亡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仍不容小觑[2]。急性胰腺炎具有自限性,可自愈,对于部分轻症病人,临床医师多主张采用保守治疗控制症状,加快康复,但出院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仍较高,且病人健康行为有待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也亟待提升[3-4]。授权理论是现代政治、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理论,是指对下级部分赋予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在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已得到肯定[5]。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将授权理论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的自我管理中,并将其成效、作用与常规随访展开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急性胰腺炎[6],且均为首发入院病人;2)均经保守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经临床医师批准出院;3)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肺、肝、肾等脏器损害者;2)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3)已出现相关并发症者,如胰性脑病、消化性溃疡等;4)罹患恶性肿瘤者;5)存在吸毒史、传染病史、药物滥用史等;6)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1.2 基线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病人开展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1例。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36~76(51.52±5.63)岁,原发病:胆管结石26例、肥胖32例、高脂血症22例、糖尿病20例,住院时间7~12(9.15±2.06) d;常规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4~78(51.49±5.52)岁,原发病:胆管结石28例、肥胖34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19例,住院时间6~12(9.20±2.12) d。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出院后予以常规随访,包括短信提醒病人定期复查、电话提醒病人发现异常后迅速复诊等,共干预6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引导病人自我管理,并在此期间应用授权理论,具体操作如下。1)明确问题:通过出院前调查、出院后电话随访调查、“头脑风暴会议”、查阅资料等方式调查此类病人出院后自我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总结病人有价值的反馈,明确了解问题的关键点和病人所期待的解决方法。2)表达情感:鼓励病人自主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感受,护理人员也需向其适时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感受,建立双方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促使相互理解,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情绪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关注。3)设立目标:针对明确的问题设立干预目标,问题反馈与调查结果显示病人的健康行为不理想,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常出现腹水、消化性溃疡、胰性脑病等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制定目标,改善健康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并发症和复发风险。4)制定计划:针对健康行为不良的问题,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电子设备等定时向病人传达健康信息,增强其健康意识,同时提醒病人家属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自我管理能力低的问题,应通过远程视频健康指导、定时调查并健全奖励机制等措施鼓励病人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明确自身具有管理自体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的权利,增强其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效能;针对并发症和复发风险高的问题,加强健康指导使病人明确其危险因素,协同病人积极解除相关因素,控制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的危害。按照上述计划实施干预,不断根据病人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整。5)评价结果:共干预6个月,以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干预期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评价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变化:问卷包括健康责任、营养状态、心理状态、运动锻炼共4个维度[7],每个维度评分均为0~25分,评分越高认为对应维度的行为越接近健康标准。2)对比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评价[8],共包括药物管理、症状管理、饮食管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性4个维度,分别给予0~4分进行量化,评分越高认为对应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此类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腹水、消化性溃疡、胰性脑病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责任、营养状态、心理状态、运动锻炼维度健康行为评分均相近(P>0.05),干预后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上述维度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单位:分

2.2 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药物管理、症状管理、饮食管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相近(P>0.05),干预后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上述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单位:分

2.3 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研究组未见并发症和复发病例;常规组有3例腹水、2例腹水并消化性溃疡、1例消化性溃疡、1例胰性脑病,有6例复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有胆管结石所致梗阻、肥胖、高脂血症、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导致胰腺炎症损伤,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期间常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可增强其健康认知,改善心理状态,还可加快康复[9]。但出院便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终止,在病人出院后常由于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自身管理能力差等导致并发症和复发事件,虽然常规的出院后随访可针对上述问题发挥一定作用,但其作用成效并不理想,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10-12]。护理人员仍需探讨在当前护理资源紧缺的背景下适合推广的延伸性干预策略,针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病人出院后加以干预,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次研究中干预前两组各维度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接近,干预后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研究组各维度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表明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自我管理中引入授权理论可改善其健康行为,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提倡病人加强自控意识,改善健康意识和行为,保证自身的健康,在多种疾病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均已得到认可[13]。授权理论起源于社会意识形态、自主和自立的概念,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合作性干预模式,赋予病人一定的权利和职能,使其更快地适应现实生活状况,增强改变自身健康行为和管理力度的干预方式,常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中[14]。有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中引入授权教育可确保从病人的需求出发,建立与病人的合作关系,促使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决定,寻找触发点,积极促进其行为的转变,保证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5]。既往并未发现关于授权理论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报道,经研究分析发现该方案可促使病人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0。远低于常规组的13.73%和11.76%,提示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自我管理中应用授权理论可有效控制病人的并发症、复发风险。授权理论主张护患合作,二者建立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后不仅可改善其健康行为,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还可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监督和引导,了解其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积极解除导致病人并发症和复发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该病的危害[16]。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卒中恢复期引入授权理论,结果发现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干预后也得到改善,证实授权理论在延伸性干预中应用具有其重要性[17]。但是授权理论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的干预成效既往并未见相关报道,而本研究结果和分析均显示该干预方案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的并发症、复发风险均有理想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建议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出院后实施自我管理,并在其中引入授权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健康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还可显著控制并发症、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胰腺炎出院维度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