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取石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临床研究*

2023-08-15 03:08龙福芝赵彬李陈文元徐小龙周立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软镜肾盂肾结石

龙福芝 赵彬李 陈文元 徐小龙 周立权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00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5%,居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首位[1]。目前,临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通过手术去除结石,以达缓解病情的目的[2]。在输尿管软镜出现之前,肾结石的治疗多采取体外冲击波(ESWL)和/或经皮肾镜(PCNL)治疗,但ESWL对于较大的结石或者某些成分的结石碎石效果并不好,而PCNL有穿刺导致肾脏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在输尿管软镜手术出现之后,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部分较大(>2cm)的肾结石也可以采用输尿管软镜手术。近年来,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既往采用的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虽可在肾盂内将肾结石击碎,但无法有效且快速的排出碎石,导致排石效率大大降低,且术中使用的套石篮取出碎石过程操作烦琐,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3]。该术式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实施,术中对肾盂行持续的灌注及冲洗极易导致肾集合系统内的压力升高,引发反流[4-5]。术中对肾盂及肾盏的长时间灌注极易增加毒素和细菌逆流入血的概率,使得术后感染发生率增高,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6]。因此,高效促进碎石排出对降低肾内压力及减少毒素逆流导致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而负压吸引取石有助于及时清除碎石,减轻因持续灌注及冲洗增加的肾集合系统内压力,有助于减少二次取石发生率,对促进预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7]。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于我院住院的20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取石术治疗,旨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2月于我院住院的20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及对照组(n=100)。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肾结石,且存在明确的手术指征;病历资料齐全;患者或家属均知晓,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肾脏、肝脏、心脏、肺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凝血或造血功能障碍;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存在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感染或传染性疾病;伴有先天性尿道狭窄或畸形,软镜镜头无法于尿道中进行操作;先天性髋关节骨折或髋关节畸形等无法活动,或无法摆出截石位体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操作方法如下:于术前1~2周留置双J管帮助患者扩张输尿管,手术时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使用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情况,明确患侧输尿管是否存在扭曲、狭窄等影响输尿管通畅的情况,膀胱内部是否伴有其他病变等信息,然后通过输尿管镜腔插入斑马导丝,留置成功后退出硬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插入F12~14的软镜鞘,将输尿管软镜经软镜鞘置入,观察肾盂、肾盏等情况,并明确结石部位、数量及大小,然后置入钬激光光纤,设定功率为1.0~1.5J/10~15Hz,并采用蚕食法进行碎石,将结石击碎呈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使用碎石网篮将较大的结石(3~5mm)取出,细小颗粒状的结石(要求直径≤2.0mm)让其自行排出,之后再次对肾盏及肾盂进行检查,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及体积较大的结石后退出输尿管软镜及软镜外鞘,用输尿管硬镜再次留置双J管,留置导尿管,手术结束。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术,方法如下:常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手术操作方法及步骤均与对照组一致,软镜鞘用带有负压接头的鞘,外接负压管吸引,待碎石结束后将光纤拔出,经软镜操作通道插入斑马导丝直至肾盂内,留置导丝后退出软镜,在导丝引导下插入F6输尿管导管直至肾盂内,导管末端连接冲水泵,对肾盂进行充分冲洗。待冲洗液倒流至软镜鞘末端时,将负压吸引器打开,吸出冲洗液及结石碎末,当冲洗液变清时停止冲洗,拔出导管和软镜鞘,再次使用输尿管硬镜留置双J管、导尿管,手术结束。两组术后均收集术中排出的结石,经风干后再行称重。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血色素水平、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对术中收集及术后排出的结石进行风干后称重,计算出密度后乘以结石的体积,计算得出结石的重量,并将排出的结石/结石的总重量后得出结石清除率。(3)对比两组术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4)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发热、出血、石街形成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色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比较 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h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即刻降钙素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热、术后出血、石街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d及术后30d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n(%)]

3 讨论

肾结石属泌尿外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手术是治疗肾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且不同手术获得的临床效果不尽相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有较好的清石作用,但穿刺肾脏容易引起肾损伤,有时甚至会引起大出血等危险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在寻找一种风险较小而碎石清石效果好的手术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存在碎石取石效率低的缺点,另外由于术中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操作,持续的水流冲洗和压力过高都容易导致水分反流入血,毒素吸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中毒反应,严重时会出现脓毒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更好地碎石取石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成为临床热门研究课题。肾盂冲洗+负压吸引取石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色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h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与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相比,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采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多次冲洗碎石及负压吸引取石等操作过程,使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该术式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不会影响患者血色素水平,术后恢复较快,故住院时间较短。另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术中需持续灌注冲洗肾盂,使得肾集合系统内压力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反流[8-9]。此时采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的技术不仅可促进肾结石的排出,提高清石率,同时还可有效降低肾盂内压力,减少冲洗液的反流,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术后出血、石街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d及术后30d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肾结石患者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采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结石排出,减少石街等并发症的发生。张羽白等[12]研究人员分析负压吸引鞘与普通鞘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负压吸引鞘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d及30d结石残余率较低,术后即刻降钙素原及白细胞水平均较低,充分说明采用负压吸引灌注液体与结石碎片的负压吸引鞘在肾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应用中效果更佳,有助于提升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采用肾盂冲洗结合负压吸引在肾结石患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且该术式对患者造成刺激较小,对血色素水平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延长术后随访时间,以获得更加确切的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软镜肾盂肾结石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