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5 03: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口腔实训技能

张 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医学教育理念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创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将医学教育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相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教育生产力,在医学线上实践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在各高校相继出现,弥补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优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仿真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感官方面的模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如同身临其境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通过临床思维训练升华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针对口腔医学线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线上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线上实践教学场地和器材受限、线上实践动手难等情况,可以通过口腔虚拟仿真MOEC,使用信息化资源,按照口腔门诊的接诊流程和技能操作步骤,引导学生通过鼠标完成技能操作,并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为线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课题组成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着力解决学习全程无法监控、实践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线上实践教学实验器材缺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和线上实践教学无法客观评价等问题。基于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模式,以启智为根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口腔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争打造出前沿、前瞻、创意、创新的口腔医学毕业生,更好为基层口腔医疗服务。我校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线上与线下口腔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进度及授课计划相同。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99名,其中男33名,女66名;对照组学生111名,其中男41名,女7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与期末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对照组采用线上实践教学“学习通+钉钉直播”讲授模式,经过客观(考核成绩)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教学实施

1.3.1 实验组教学。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即:(1)学习通预习奠定基础;(2)思维导图理清思路;(3)钉钉直播讲授重点;(4)口腔虚拟仿真MOEC操作训练;(5)线下替代训练寻技巧。注重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引导与训练,以掌握技能为核心目的。

1.3.1.1 课程内容设计:打破教材逻辑顺序,以临床诊疗顺序为依据,以“口腔虚拟仿真MOEC”为模拟场景,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将实训技能讲授通过仿真情境,转化为具体的临床接诊过程进行教学,从病人接诊、问诊,适应证与禁忌证知识回顾,到操作全过程,重难点解析。重点培养并训练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完成理论与临床的无缝对接。

1.3.1.2 教学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临床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将理论和技能知识渗透其中,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训练技能,探寻答案,进行反思。

课前自学:学习通预习奠定基础。教师在学习通建课,针对本次教学内容,课前上传相关的PPT、视频,发布课前测试;学生通过观看课程内发布的任务点并完成课前习题,通过本次预习,以便形成初步的印象;

课中讲授:(1)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口腔实践教学按照实训目的、实训用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得失分要点等内容,图文并重,融合口腔解剖生理与病理、口腔内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建立思维体系;(2)钉钉直播讲授重点:采用钉钉直播方式,可单群或多群同时进行,讲述技能操作中的重难点,配合答疑,实现线上“面对面”授课,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回放和观看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时长,评估学生听课情况;(3)口腔虚拟仿真MOEC操作训练:学生在预习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按照步骤,回答问题,复习操作要点,虚拟全部操作过程,熟悉流程,完成项目练习。教师按照虚拟实训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学生各项目的操作情况,进行技能训练全过程的多层次新型考核。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为例,分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三个部分,教师根据操作环节,设置引导性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操作前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准备(帮助学生在理念上构建一个适宜的口腔治疗环境),核对患者病例(通过病例分析,把握患者的主诉信息,理解患者治疗需求,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主动复习理论知识,寻找有效线索,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排除操作禁忌证(针对口腔学生容易重操作轻理论,容易忽视禁忌证的特点,强化禁忌证的理解和记忆)和物品准备(复习无菌操作的要求,细化所需物品的种类,是否在保质期,所需消毒剂的浓度等);操作中包括:体位调整(调整椅位灯光达到医患合适体位,医生在患者右侧),张口大小(理解患者大张口的原因,下颌与地面的角度关系),寻找进针点(复习解剖知识,寻找注射标志),确定进针角度(理解下颌孔的特点),选择进针深度(为口腔局部麻醉“一针三麻”打好基础),回抽无血(多次强调,防止操作意外)后,设置麻药注射量(对比麻醉不同神经的麻药量),完成注射;操作后包括:总结操作注意事项(如进针点、进针方向、进针深度、注入麻药量与并发症处理等)和检查麻醉效果(将麻醉区域、效果与临床手术操作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课后线下替代训练:发挥想象力,利用一切易寻找、可替代资源,在现有条件下,努力体会技能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性。譬如“给玉米洁齿”练习改良BASS刷牙法,“雕刻水果”练习金属全冠预备和二类洞制备等。针对“能实不虚”的项目,譬如口腔一般检查,包扎技术等无创性操作,可直接在亲友身上进行操作训练,拍摄小视频或照片。

1.3.2 对照组教学。采用“学习通+钉钉直播”教师讲授模式为主线上授课。学生课前通过学习通预习,课中教师使用钉钉讲解。课程内容上教师根据教材顺序,依次讲授实训目的、实训用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得失分要点等,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1.4 效果评价 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

1.4.1 客观评价。选取二类洞制备、上下牙列印模制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牙体预备四个项目,进行口腔技能考核,依据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实践技能评分标准,计算得分,保证客观、准确,实现公平公正。根据得分情况,比较并分析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1.4.2 主观评价。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对学习的影响,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对课堂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技能操作、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持久性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二类洞制备、上下牙列印模制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牙体预备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本研究采用学习通形式,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堂满意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技能操作、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持久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比较[n(%)]

3 讨论

3.1 保证线上授课质量 针对学生线上教学存在的教学过程无法面对面反馈信息,师生互动不积极,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差问题,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能够保证线上授课质量。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练有考有强化,完成“教—学—做”“理—虚—实”一体化,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让学生将原本只能在实验室内完成的课程学习,通过互联网移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开放性教学环境”,科学训练。五段式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实现了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的完美结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层层递进,全程贯穿监督机制,保证线上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各平台后台自动生成相应数据报告,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精准分析,保证“精致有效课堂”,有效保障学生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持久性。

3.2 改善线上实践教学实验器材缺少的困境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操作空间和能见度有限,教师示教效果差;口腔设备与物品专科化程度高,品种多价格贵,学生居家很难准备齐全等困难,引入虚拟仿真MOEC平台,虚拟口腔医学器材和环境,大范围延伸拓展了教学时空,改善线上实践教学实验器材缺少的困境,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开放性教学环境”[2],人机互动,加深体验感。虚拟仿真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并可反复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3.3 突出以学生为主导 线上教学多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习枯燥无味,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只关注眼前步骤,缺乏多角度观察、思考,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实践操作,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4]。引入虚拟仿真MOEC平台,注重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引导与训练,以掌握技能为核心目的。线上操作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患者接诊到阅读病例,从实训用品准备、操作体位到熟悉操作流程,理解操作重难点,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寓教于乐,契合了教与学的需求。

3.4 拓展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可以解决部分口腔技能操作在课堂讲授中难以示教、体验感差等问题。例如口腔局部麻醉中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传统教学中,多采用教师示教和学生相互操作的训练方法,示教时操作可视性体验差,且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虚拟仿真训练能够有效弥补视域受限,扩大学生的有效学习受众人数,拓展了实训教学的广度;虚拟仿真训练突出操作性,且不会造成意外伤害,保证患者安全,拓展了实训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能操作。

3.5 拓展线下替代训练 根据项目特点,坚持“能实不虚,虽虚有度”的原则,在现有条件下,努力体会技能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性。需要虚拟仿真则从虚到实,从眼看到动鼠标,从熟悉流程到掌握技巧,最后回归动手训练。在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后,增加线下替代训练项目,寻找可替代资源,进行模拟训练,熟悉技能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针对“能实不虚”的项目,譬如口腔一般检查,包扎技术等无创性操作,可直接在人体上进行,无须过分追求虚拟训练。发挥头脑风暴,利用一切易寻找可替代资源,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增强感性认识,启动问题思维,传递思维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5],对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优势[3]。不可否认,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在提升教学质量、助力人才培养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仍要清楚认识到,虚拟仿真技术不能完全取代实际动手操作,二者各有所长,只有将虚拟和现实有机联系,通过不断练习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使理论扎实,操作规范、熟练。学习通预习、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是基础;钉钉直播讲授重点和口腔虚拟仿真MOEC操作训练是保障;线下替代训练寻技巧是拓展。采用口腔虚拟仿真MOEC的“五段”式线上实践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实践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训练;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思考、自我突破,提升学生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口腔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口腔实训技能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