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实践研究

2023-08-16 14:59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职业院校

康 冬 王 玉 何 佳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菏泽 274000)

经济高速化发展时代背景下,大国工匠逐步涌现,驱动了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工匠精神逐步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品质。在工匠精神引领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均有所提升。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职业院校,需要基于工匠精神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进而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产生驱动。应本着工匠精神传承发扬、创新精神培育强化、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的人才培育目标,通过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开展,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及经济发展。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顾名思义是指结合客户需求、行业要求创造与制造产品,具备精益求精精神、不轻言放弃、不忘初心、尊重技艺、执着于艺术追求的生产制造类人才。工匠精神是各个行业专业技能型人才精神面貌的统称,是当今时代所需的职业精神品格,其中涵盖着丰富的内容。

1.1 执着专注的职业精神

专业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自身行业、技术领域当中的时间投入相对较高,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深入分析与持续钻研技术要点,坚持不懈地攻克技术难关,在此过程中会逐步取得专业性的技术成果,总结出具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并可将这些技术成果及方式方法应用于日常工作之中,可持续性发现问题并解决处理,因而其具备极高的工作专注力、执着的职业追求。

1.2 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

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拥有精湛的技能,能够针对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分析,可通过大量尝试、反复推敲进行技术创新与优化,在重复性实验分析中逐步探寻技术方法优化的可能性,因而其具备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旨在将技术成果呈现出最佳状态。

1.3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大国工匠具备极强的制度执行力,关注每一个技术要领,不允许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作或产品质量的细小问题及错误,工作中往往秉持精益理念,严谨、认真地分析研讨[1]。在工作中,坚持卓越理念,追求技艺突破,即便技术提升难度较大,仍然坚持不懈,认真对待。

2. “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2.1 职业素养教育认知存在偏差、职业素养课时占比较低

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不过30 多年,但职业院校的规模不断拓展、数量持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国家颁布了多项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旨在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扶持为社会培育更多专业性、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一些职业院校进一步提高了专业课的比重,削减了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职业素养课程,且采用的是在线课程开设模式。如此一来,导致课程设置中文化素养课的比重大幅降低,致使职业素养课难以深入性、有效性开展。虽然短期内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可得到快速提升,然而立足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规律分析,此种课程设置方式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产生一定制约。职业教育应基于就业导向设定培育目标,致力于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2.2 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清晰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课程多以理论形式开展,实践课时数较少,并且缺乏完善的实践课程所需开展的设备设施,因而职业教育素养课的可操作性偏弱,与岗位需求不能完全相符,无法为社会及企业输送符合技能素养要求的人才,未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意识培育给予有效支持。与此同时,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的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科学性也有所欠缺[2]。一些院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只是完成了基础课程设置,未将工匠精神核心内涵有效融入其中,因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不够全面。同时,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课程考核采用的是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未以基于多个维度指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2.3 课程教育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偏离职业素养培育目标

虽然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然而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多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特别是职业素养课程教学方法,虽然制定了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应用的却是相对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素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此种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性提升。相较于专业课程而言,职业素养课程开设过程中不仅设定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并且学分设置也相对较低,学校方面也未给予职业素养课程充足的关注。为此,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课程参与主动性,并且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也偏离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目标,未能通过职业素养课程开展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会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 基于“工匠精神”引领的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实践路径

3.1 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3.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专业素养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需提高对建筑工程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视,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时将此部分内容纳入其中,根据专业差异,设定针对性的行业人才素养要求。应以国家建筑人才培育相关文件所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合理设定教学大纲,明确具体的课程标准,并科学编制职业素养课程教材,优化设计与持续调整教学内容[3]。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量化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立足多个维度、从多个层面针对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展开评价,需要引入过程性评价方法,在日常教学评价频次增加的同时,结合应用期中、期末各个阶段的终结性考核评价结果。同时,立足学生职业发展规律,按照学生所属年级的不同,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确保职业素养教育涵盖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内容,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并为其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此外,职业院校还要以本专业特点为依据,以专业背景、就业岗位的差异实现专业职业课程的优化,进而立足专业层面增强实践教学体验的丰富性,合理划分学分权重,从而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3.1.2 加强实习实训、调整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院校应立足建筑行业领域,结合建筑行业职业规范,根据建筑企业的制度标准、岗位操作要求,基于产教融合的形式,通过学校及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或是让学生到建筑企业实际岗位上实习实践,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丰富职业经验,使学生近距离观察企业建筑工匠,学习其执着专注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优化。此外,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知识、就业水平两个方面的全面衡量,需要基于综合评价方式的应用,根据侧重点的不同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4]。应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并设置多个评价主体,由职业素养课程教师、企业实践指导导师、自主创业毕业生等多个评价主体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展开针对的学生评价,基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第三方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应用,构建系统性、完善性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3.2 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职业素养教育团队

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多由公共课程教师担任,或是由辅导员负责,因而教师团队的结构不够多元,教育中难以实现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融合。为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大本课程教师结构的调整,应拓展人才引进途径,筛选兼具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底蕴、对工匠精神深度把握的专业教师负责职业素养课程,或是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将行业企业内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专业技能的企业技师聘任为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中的指导教师。同时,也可基于政策支持引导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通过与企业技术人才的充分接触、沟通交流,于实际岗位上磨练与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可采取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建立产业学院,进而针对性强化行业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能力,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探讨等活动开展,结合工匠精神调整教学方式,实现职业素养培育成效的有效提升。

3.3 基于校企合作完善职业素养课程硬件设施

由于职业院校自然教学资源不足,因而可整合外部资源,采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产教一体化机制,进而满足职业素养课程教学硬件完善的需求。

3.3.1 构建长期性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与企业构建长效性合作方式,应用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共同构建产业学院,基于产业学院这一载体,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岗位实习机会,在多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有效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可联合实力雄厚的校外企业,展开长期合作,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实践场景模拟、仿真实验室构建,优化促进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改革,为职业素养课程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3.3.2 加大政府支持、发挥行业协会优势

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改革推进,要充分得到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支持,通过这两个部门的优势展现,为学校吸纳更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通过召开讲座、举办论坛等方式,面向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内涵,通过多元途径全方位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真正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实现建筑工程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深化开展。

3.4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强化通用技能

职业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技能要求高,学生既要掌握建筑学相关理论及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方可得到企业认同,快速适应社会环境,进而在建筑岗位上发光发热。基于此,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的职业素养教师要从显性、隐性两方面素养的培育着手,一方面要注重于显性素养强化,即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技能、帮助完善建筑理论及相关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学生的隐性素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职业意识提升、道德素养强化,为建筑行业输送职业素养符合要求的建筑人才[5]。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与就业观,培育学生不畏艰苦、执着敬业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进而实现职业素养课中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

3.5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三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可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三全教育。一要鼓励学生坚持理念,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由教师负责向学生有效传递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立足工作实际,形成勤俭、勤奋的品格,培育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便进入社会、企业之后,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展现,在面试、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进而为其专业技能展现创造条件,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为企业培育符合企业现代用人标准的专业化、高素质建筑人才,通过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竞争实力增强,提高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4. 结语

职业素养培育是需要长期持续坚持的教育过程,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较长时间的磨练之中,在多个方面的品德、素养及精神培育中方可形成专注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精神、坚定的工作意志、踏实的工作品格。职业院校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通过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职业素养教育团队、基于校企合作完善职业素养课程硬件设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强化通用技能、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把握工匠精神内涵、运用多元化工匠精神培育形式,实现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职业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