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2023-08-17 00:17范志新
科技与创新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范志新

(高台县骆驼城井灌区水利管理所,甘肃 张掖 734300)

农田水利是一项基础设施,既能提高淡水使用率,又能发挥出蓄水防洪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对水利灌溉加强管理,一方面能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明确的水费计收制度下,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更新设备设施,增强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配置能力。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对水利灌溉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切实提高灌溉质量。

1 农田水利灌溉类型和质量提升意义

1.1 农田水利灌溉类型

1.1.1 传统灌溉技术

传统灌溉以渠道输水+漫灌方式为主,整个过程中对人工依赖性强,需要全程观察并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等情况。传统灌溉技术不仅基础设施简陋,而且管理上严重不足,容易导致表层土壤形成板块,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水资源使用率低,农田灌溉成本高。

1.1.2 现代灌溉技术

现代灌溉技术将节水理念运用其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合理选用材料和设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农田灌溉机械化[1]。常见现代灌溉方式有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控制灌溉等,根据农作物的需水特性、生长阶段、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相应灌溉制度,达到适时、适量、合理灌溉的目标。运用现代灌溉技术,既可精确补充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可避免土壤盐碱化、风蚀化,从而改良土壤特性。

1.2 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升意义

1.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升,就是从传统灌溉技术转变为现代灌溉技术,从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生产模式,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以喷灌技术为例,使用管道将压力水送至灌溉地段,喷头将水分散为细小的水滴,然后均匀喷洒到田间,水的利用率可达到90%。和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相比,采用喷灌技术原本1 m3水可当2 m3使用。

1.2.2 提高农业种植产量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活动,只有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升,合理调节水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促使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植产量。同样以喷灌技术为例,作物增产幅度可达到20%~40%,原因包括:①取消了毛渠、农渠、灌水沟等,播种面积增加15%~20%;②灌水均匀,土壤不易板结,有利于保全苗;③能改善田间小气候,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2]。农作物产量提高,而生产管理成本降低,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 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设施问题

发展农田水利灌溉事业,首先要建设工程设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因建设资金短缺,工程项目和灌溉技术不完全配套,究其根源,是中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农业发展速度慢,国家政策也向工业发展上倾斜;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建设和维护管理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资金投入不足,水利设施的维护不到位,设施老旧受损,影响了灌溉效率和质量。

2.2 管理制度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离不开规范化管理体系,这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保障。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经济水平落后地区和偏远山区,不仅影响灌溉质量,还限制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具体来看,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不细化,管理计划的可行性低,缺少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配套管理措施等,形成了新型灌溉技术+传统管理制度的局面。

2.3 监管力度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监管力度不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一方面,监管缺失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水利工程产生质量隐患,实际灌溉功能降低,不利于灌溉质量提升。另一方面,监管主体的职责不明确,监管工作缺少长期规划,导致灌溉方式粗放,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土质沟渠为例,随着运营时间延长,不仅存在渗漏风险,而且渠内泥沙沉淀严重,降低了输水效能和灌溉质量。

2.4 节水技术问题

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提高、节水意识增强,他们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然而,从传统灌溉模式转变为现代灌溉模式需要一个过程,节水法规不完善,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问题。例如:偏远山区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差,财政部门对水利工程的支持少,施工技术落后等影响节水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另外,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现有技术人员数量少,也会影响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3]。

3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要从完善工程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行节水技术等方面入手。

3.1 完善工程设施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第一,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其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完成一批、验收一批、消耗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提高农田灌溉工程的配套率、完好率。实际建设过程中,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田间工程、末级渠系、涵闸泵站建设等为核心,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建设[4]。第二,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保证灌溉工程顺利建设,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过去,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主要是集体或个人筹资,国家财政支持的补助力度较小。对此,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节水补助金制度,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纳入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体系当中。此外,拓展融资渠道,政府与企业合作,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设置农田水利专项维护管理资金,实现专款专用;制定长期维护管理方案,延长水利灌溉工程的寿命。

3.2 健全管理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灌溉活动顺利实施。第一,分析农田灌溉的实际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增、删、优化,明确各个管理主体的职责,为农田灌溉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解决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第二,根据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指导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辅助开展管理活动。第三,针对灌溉用水浪费的现象,采用水价分级制度,根据水量使用情况制定缴费标准。以当地用水条件为准,设置合理的用水标准,超出该标准就要缴纳更多水费,低于该标准可以获得补贴。通过这一做法,减小管理工作中的阻力,提高农民的配合程度。

3.3 加大监管力度

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针对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应采用全过程监管方案。第一,上级政府部门构建完善可行的水利灌溉监管体系,包括法人责任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监管工作,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作为重点,确保整个水利工程良好运转。第二,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结合农田灌溉的实际情况,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5]。同时,制定工作规范标准,配合奖惩激励措施,激发水利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水利工程处于复杂环境中,一旦存在管理漏洞,很容易引起风险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制定风险预警和应对方案,确保水利工程稳定运行。

3.4 推行节水技术

农田水利灌溉中,推行节水技术是一项长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发挥专业特长,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第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性质、农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沙性土壤或密植作物,采用喷灌技术;大棚内种植蔬菜,采用滴灌技术;对输水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或将地表输水改造为管道输水。如此,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田灌溉质量。第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宣传工作,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创新宣传方式,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结合起来,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受众人数,增强节水意识,为农田水利改造项目扫清障碍。第三,制定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通过水价改革,进一步明确水权;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促进水资源合理使用。

4 典型案例分析

某灌区位于中国西部内陆,该地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光照资源丰富,灌溉历史悠久。目前,该灌区共有农田面积约55 万hm2,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带。一直以来,灌区内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灌溉质量、发展节水型农业。

4.1 农田水利灌溉现状

4.1.1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原因包括:①灌区引用黄河水,因枯水期延长,来水量明显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②年降水量约200 mm,年蒸发量超过2 000 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 倍;③黄河管理委员会分配给当地的水量为40 亿m3,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工业领域的用水量增多,农业用水进一步缩减。

4.1.2 水利设施条件薄弱

灌区内水利设施建设历史悠久,存在不少遗留问题,例如渠系布局不合理,工程老化严重,存在灌不进、排不出的现象;末级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灌溉面积缩小,抗灾能力降低;水利工程维修改造中,因投入的资金不足,渠系砌护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统计显示,支斗农渠的砌护率只有50%,渠系建筑物的破损率达到34%。

4.1.3 水源管理水平低下

在水源管理上,设置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但工程措施和节水技术上存在问题,影响管理工作顺利实施,难以提高用水效率。目前的灌溉用水价格水平偏低,和供水成本相背离,导致大水漫灌现象依然存在。如此一来,上游农田过量灌溉,下游农田无水可灌,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2 质量提升方案

4.2.1 建立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

对黄河干支流上的取水工程进行统一调度,进一步规范用水行为,落实用水上报制度。根据黄河来水量、农作物需求情况,开展调研和评估工作,编制科学的引水和调度计划,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在用水高峰期,将井渠掺灌、库湖丰蓄枯补、沟水回归利用多种方案相结合,缓解水量不足问题,从而化解灌溉矛盾,保障农业生产。

4.2.2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对存在病险的水利设施进行加固,提高水量调度能力,避免暴雨、洪水发生时,对水利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二是针对支斗渠系进行砌护,保证输水功能,加快水源在渠道中的流速,避免发生渗漏现象,提高灌溉效率。三是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中,如果存在灌溉难点,可在适宜渠段建设调节建筑物或泵站,用来抬高水位,提高水源利用率。四是节水、增效、生态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尤其是滴灌、喷灌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4.2.3 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发展现代农业,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对农田水利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灌区内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灌区建设中将信息化、自动化融入其中,建立渠道水闸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信息自动化采集,对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降低水利设施对人力的依赖,从人工管理逐步转变为信息化管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灌溉技术符合当前农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不仅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能提高农业种植产量。针对目前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完善工程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行节水技术4 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灌溉质量不断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