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023-08-17 02:52赵汇明
师道·教研 2023年7期
关键词:情绪小学生精神

赵汇明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主要与学业压力、师生相处、父母关系等相关,会表现出波动性、封闭性、延续性、感染性、冲动性和暴发性,情绪的控制需要方法与策略的引导。

一、自信与乐观

信心是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自我价值感,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面人生挑战的心灵动力。从小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帮助人生阅历不多的他们渡过难关或解脱困境。

1.老师要多点赏识学生。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即逝的闪光点,老师都应给予表扬加以强化,令学生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的内部动力。

2.老师要设立异质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已有水平为他们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注意目标的适度,既不能目标太高,经过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情绪下降;也不能目标太低,产生不了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让学生达到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感,进而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起自信心。

3.老师还要多一点笑容。有意无意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把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送给孩子,让他们每天都能笑一笑,缓解或消除紧张情绪和抑郁心理。孩子们常沐浴灿烂的阳光中,积极乐观的精神就可伴随他们忘记或走出阴霾,快乐前行。

二、宽容与真诚

1.将心比心。引导学生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情势。教育孩子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她),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使孩子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懂得原谅别人,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宽容他人的错误,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涤。

2.检省自己。当纷争发生后,老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他们敲响思想的警钟,不要一味地只见到对方身上的短处,建议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不应斤斤计较,毫不容人,而使同伴之间因害怕或不喜欢让自己变得孤立,时刻体会到只有包容、谅解才能赢得友谊。

3.彼此尊重。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离不开社会生活,你若对人好,人便对你好。讓学生明白在与同学相处中矛盾在所难免,只要秉持你敬我爱,就能成为对方精神的加油站,消除心中的所谓“恨”,让爱永存。

4.以诚相待。班集体里每个学生由于个性、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不一样,形成的人际关系不尽相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善待他人,教育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着想,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忍让,被你的诚恳和气度感化而让你获得信任和支持。

三、宣泄与转移

对小学生而言,控制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老师要教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什么人,适度地进行宣泄,这是最直接、最有效地让不良情绪消失的办法之一。比如有的学生狂躁不安的情绪出现时,就要让他(她)学会放松,找个安静地方,运用深呼吸的方法缓解焦虑。学生情绪低落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让他(她)转移注意力,试着做些别的事,如通过做运动、读小说、写日记、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并从中获取快乐和成就感。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去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平稳心情。

四、表达与交往

情绪表达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小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情绪障碍,需要老师更多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能有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比如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或者谈论课外知识,讨论各种问题,寻求帮助,寻找支持,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共担风险,享受友情,会消除恐惧惊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不会再感到空虚、无助、孤独、压抑,心态就会少几许烦躁,多几许平和。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情绪小学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