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思维发展的双赢:低年级编故事习作教学的实践

2023-08-17 21:11刘丰成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开店编织蜘蛛

刘丰成

【关键词】语言运用编故事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本质,二者密不可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二者互相促进。”

下面,以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蜘蛛开店》一课为例,简要谈一谈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共生双赢。

一、学习目标渗透思维方法

结合新课标“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学段要求【2】,我们将三维目标统整在一起,叙写如下:

《蜘蛛开店》学习目标:

1.从“开什么店、怎么定价、顾客是谁、结果怎样”四个方面提取信息,并借助示意图讲述故事。

2. 借助示意图分析蜘蛛开店结果事与愿违的原因,讨论对策,改变思维,续编故事。

目标中从“开什么店、怎么定价、顾客是谁、结果怎样”四个方面来提取信息,为达成“较完整地讲述故事”这一语言运用目标提供了方法,也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指明了路径;“借助示意图分析蜘蛛开店结果事与愿违的原因,讨论对策”为“改变思维,续编故事”这一思维与语言的双素养落实搭建了支架。

二、学习任务设计指向思维能力的深度开发

1.创设情境,任务驱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3】,遵循以上要求,我们可设计如下学习情境:蜘蛛三次开店,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它打算聘请一位资深经营分析师,帮助它寻原因、找对策,聘请要求如下:

(1)至少找到两条原因;

(2)每条原因至少提供一条解决对策。

2.设计量表,明确标准

针对目标2中“改变思维、续编故事”这一要求,我们可设计如下评价量表【4】,引导学生借助标准不断进行批判性思考,促使自己的思维渐趋缜密与深刻。

超出成功标准成功标准接近成功标准

在做到前两条的基础上,有创新的“改变”对策。1.按照“改变的原因、所做的改变、顾客是谁、结果如何”续编故事。2.将续编的故事讲清楚。做到其中的1条。

三、学习活动推进思维能力的深度发展

学习任务需要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 同时又起到评價、改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效用。以下是围绕学习任务依次推进的具体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小经营分析师

问题1:蜘蛛开店最初的愿望是什么? 结果怎样?

问题2:请你对照示意图(右),分析一下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3:大部分同学认同问题出在定价上,关于“定价不合理”这条原因,请众经营分析师给出解决办法。

学生1:改为“每位顾客只需支付5元钱”。

学生2:改为“编织需要1 天付10 元钱,需要7 天付20元钱,需要一个月付30元钱”。

学生3: 改为“编织需要1天付2 元钱,2 天付4 元钱,以此类推”。

活动一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推动学生思维在“分析问题- 寻找原因- 商讨对策”的过程中逐渐趋于深刻, 也为学生另辟思路续编故事做好了铺垫。活动一中,学生依据评价量表续编故事如下:故事一:蜘蛛累得一连休息了好几天, 心里想: 还是卖衣服吧,因为衣服织起来很简单。

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衣服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五元钱。”

顾客来了, 是一头比蜘蛛的小木屋还要大好几倍的大象,他的身子好像一堵墙。

蜘蛛织啊织,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才织完大象的衣服。

故事二:蜘蛛累得一连休息了好几天, 心想: 这样下去可不行,钱没赚到还累得筋疲力尽。

后来,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编织店,编织需要1天付2元,2天付4 元,以此类推。

顾客来了,是一只大象,他要买一件衣服。蜘蛛织啊织,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大象付了他60元钱。

两个故事均做到了按照“改变的原因、所做的改变、顾客是谁、结果如何”的思路进行了续编,并且讲得清楚,达到了成功层级。

活动二:资深经营分析师问题1: 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商店大都是如何运营的?

学生:大都是先有商品、定价,然后顾客来选购。

问题2: 从这个角度分析蜘蛛开店造成结果事与愿违的原因。

学生:先有顾客后有商品且价钱不变,经营方式不合理……

问题3:针对该原因,请资深经营分析师给出解决对策。

学生1:提前编织好口罩、围巾、袜子、手套等,供顾客选择。

学生2:开一个编织超市,并将商品分类定好价钱,供顾客选购。

经过与现实生活联结,学生思维已越来越灵活,续编的故事也体现出一定的独创性。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促进两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步落实。

猜你喜欢
开店编织蜘蛛
体验编织的乐趣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蜘蛛开店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蜘蛛
小兔开店
在家“开店”记
大蜘蛛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