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分析

2023-08-17 21:11宋亚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活动

宋亚鲁

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依旧以应试化教育为主。应试化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能力评判标准,以考定能,难免会让教育的天平偏向于知识技能的训练,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会被间接性的忽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将核心素养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为了帮助该学科有效摆脱文化课“以考定能的误区”,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全面落实到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呢?

1、对当前教育模式的反思

2017 年秋季学期,统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首次在全国统一使用。在进行本门学科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如果再继续之前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将不知去往何处! 当前大部分的课堂模式还是”一言堂”,由教师拿着一本教材进行主讲,学生忙着去记笔记,背考点,大部分学生依然没有自已的思想与观点,对知识的掌握度并不灵活。在课堂上教师机械的教知识,学生机械的学知识,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没有本学科的学科特色,课堂呈显枯燥与乏味! 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当下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化及主体化理念, 更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我们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变革、學会成长的三大知识支柱。在合作课堂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调动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创造性学习,能提高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也能体现课堂效率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回顾我们的课堂,更多的需要我们对课堂进行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以及学生的参与。

2、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该课程属于理论性课程, 大部分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印象,过于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背诵,导致学生学习时只能被动的听取教师的意见,无法感受到该课程的乐趣。为了实现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地渗透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质,认识是非对错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一些头口叙述开展教学,而在使用多煤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视频。首先可以搜集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视频,如在疫情爆发后陆续出现的,小学生不留名捐款的视频、志愿者自愿在小区门口进行无偿辅助检测体温工作的视频等。另外,还要搜集一些反面教材的视频, 如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恶意盗取电梯内部纸巾的行为,恶意传播谣言等行为。通过两个视频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更为生动直接的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是违法的。完成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疫情。

3、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4、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能够与各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况,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积极引导。因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做好交流,为学困生、后进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小问题与朋友产生矛盾。对此,教师也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这对于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教学,首先要对该课程进行了解,结合当前教育开展的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提高最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