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我和我的家乡》教学案例

2023-08-17 21:11付炳亮王文娜赵利凤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鹤壁红旗渠精神

付炳亮 王文娜 赵利凤

一、思政课案例说明

(一)教学内容

“红旗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展现,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本课通过讲述素有“东方红旗渠”之称的鹤壁“工农渠”修建背景以及修建时涌现出的模范人物,追溯鹤壁历史,展示在建设富美鹤壁新征程上奋勇争先的鹤壁人和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外中人,让同学们聚焦当下,引导同学们畅想未来,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 年的总目标,畅想未来职业并思考立足当下的具体做法。本课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引导同学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弘扬红旗渠精神,拥抱未来,迎接精彩。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

象是本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在前期准备中,学生已对鹤壁现在的成就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鹤壁的历史缺乏系统认知,对家国情怀更是缺乏深刻感悟。

1.知识储备:已基本了解鹤壁的成就、新时代为鹤壁做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初步领悟了红旗渠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2.能力水平:已初步掌握探究问题能力,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已有基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相关时政有一定的了解。

3.学习特点:初一学生刚接触时政和历史学习,缺乏深刻认知。不喜欢枯燥的叙述,喜欢教学方式多样的课堂,喜欢多元素上课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红旗渠精神和二十大精神的内涵。

2.了解鹤壁历史,了解鹤壁工农渠修建的背景和修建过程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新时代建设富美鹤壁新征程中踔厉奋发的模范人物,涵养家国情怀。

3.敢于畅想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并能立足当下,勇于追梦。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形象生动地讲解,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案例教学法:学生朗诵英雄人物事迹,讲述自己研学经历。

3. 任务驱动法: 展示党的二十报告中国家关于2035 年的发展战略,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展望自己10年后的梦想。

(五)学时安排

本课所需学时为1.5 学时。

(六)参考资料及教学资源

1.鹤壁市水利局、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鹤壁工农渠建设纪实》。

2.党的二十大报告。

3.视频资源《定叫山河换新装》《“鹤”你一起抗》等

二、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1】我是初一十四班的班主任,王文娜。

【师2】我是初一九班的班主任,赵利凤。

【师1】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是为了一节特别的思政课。

【师2】我们的家乡鹤壁,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师1】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赵老师和我,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家乡!

【师2】播放视频《定叫山河换新装》。

【师2】视频中我们看到2022 年10 月28 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考察, 号召青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骄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鹤壁也有一条水渠,被称为“东方红旗渠”,让我们通过这段水渠来了解下鹤壁的历史。

(二)追溯历史

【师2】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鹤壁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勘探,探出矿区含煤面积600 平方公里,储量16 亿吨。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鹤壁市。你能想到么?建市之初, 作为一个日产万吨煤以上的地级城市却无法发展自己的电力工业,需要临近的安阳支援电力,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水源奇缺,地下水深平均在百米以下,历史上的鹤壁(山城区)市属于重旱区,十年九旱,据历史资料记载,1450-1949 年间的500 年中共发生旱灾264 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缺水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1973 年秋,市委、市政府,决定修筑一条“引淇入鹤”的水渠,并将这条渠命名为工农渠,向全市人民发出了“苦战5 年,煤粮翻番,煤城变貌,山河改观”的号召,十多万鹤壁儿女响应党的号召,在太行山东麓四十里长的战线上摆开了战天斗地、重整河山的浩大战场,钎锤声、炮声响彻了群峰突兀的山峦。由于战线过长,交通不便,很多设备不能及时送到工地,施工初期,面对崇山峻岭,只有手里的铁锤、钢钎等简陋的工具,很多人产生了畏惧心理。对此,党指挥部及时做了思想动员工作, 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等。这些著作鼓舞了工人们的干劲,面对重重困难,爆发出来从未有过的潜力,向大自然,向各种思想阻力与障碍, 展开了火热的斗争, 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下面请黄丽梦、朱欣雨为大家讲述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请大家欢迎。

【生1、2】《人老心红》

70 岁退休干部王怀瑞人老心红,自愿到山上看管营地, 大家都住在村里, 他却把被子搬到山上的石庵住。别人问他苦不苦,他说共产党员在艰苦的环境中,要迎难而上,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指着背后的青山说:我头枕牟山,脚蹬鸡冠(山),上盖青天,下铺石板,睡的很好。王怀瑞这种革命乐观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了很多年轻人。在他满怀热情工作时,病魔向他悄然袭来,上级给他安排去住院养病,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要跟水一起下山。如果死在山上就把他埋在这里。随着病情的加重,经过多方抢救无效,王怀瑞老人不幸于1974 年10 月10 日逝世。

【师2】

为了在施工队伍形成萬众一心的目标, 指挥部宣传部全力以赴, 利用一切宣传形式进行了最广泛的宣传,写出了大量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催人奋进的诗词,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下面请曹森琪等同学为大家朗诵期中的一首。

【生6-16】《敢叫日月换新天》

脚踏地,手托天,赶山山让路,牵水水上山。四十里山,四十里水,四十里山水展新颜,敢叫日月换新天。

【师2】经过三年的努力,1976 年11 月21 日工农渠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这一天渠道沿线的群众,像欢呼盛大的节日一般,纷纷闭门锁户,男女老幼涌到水渠旁,井口边,观看清如明镜般的淇水从眼前流过,祖祖辈辈对水的渴望终于成为现实。

工农渠建成后,可引水每秒6 立方米,能较好地解决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 还可以灌溉农田10 万亩,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曾经因为缺水而一度落伍的鹤壁,因为工农渠的建成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渠建成以来,我市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电子、轻纺、化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成为河南省北部重要的煤炭基地、火力发电基地和水泥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2018 年河南“幸福感”城市排名公布! 鹤壁排第三名,鹤壁2019 年通过复审国家森林城市,鹤壁是河南花园城市《全国爱卫会关于2021 年度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结果的通报》,鹤壁再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我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正是一代又一代鹤壁人的奋斗才有了今天富美的鹤壁。进入新时代鹤壁人民又是怎么传承这种敢于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的呢,下面请王文娜主任给大家讲一下新时代的鹤壁人。

(三)聚焦当下(13分钟)

【师1】刚才,赵老师带着几位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一段非凡的鹤壁历史。正如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我们鹤壁的“工农渠”精神也是值得铭记和学习的。上周末,我们年级组织了各班代表走访了一些在建设富美鹤壁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踔厉奋发的鹤壁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2、13】上周六,我们

上周六,我们到仕佳光子公司进行了研学参观。在那里,我们见识了家乡科技最前沿的一面。我们参观了展厅和车间,高科技的产品和精密、昂贵的仪器让我们震撼。仕佳光子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是河南第二、鹤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那里,我们了解了一位了不起的鹤壁人———葛海泉。他是仕佳光子的创始人,也是土生土长的鹤壁人。他有着不一样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打造中国光谷、筑建世界光通信领域创新型企业是他的梦想。企业拥有各种专利130 多项,他们的主营业务覆盖光芯片,室内光缆等三大板块,plc 占有全球份额50%以上。

【生14】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鹤壁功臣———徐光爷爷。

徐光爷爷16岁走出山村,把青春献给了军营。2016年,在郑州退休的他,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毅然响应家乡“淇县头雁回归创业”的号召,拖着安装有4 个心脏支架的身体, 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大石岩村。接下来,他带领“七老团队”走遍了大石岩村的13个山头,根据小山村的独特优势,带领乡亲们,发展了乡村旅游。

大石岩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抗日战争故事,为了唤起这些鲜明的红色记忆,徐光爷爷带头筹集了200 多万元,先后打造了占地300 多平米的红色展厅和600 多平米的“红馆”,展区宏伟气魄,人们一走进这里,庄严感顿生,这里有1500多件“红色”展品,红馆里有光辉历程、英雄故事,又把我们带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脑海里浮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催人奋进。

吃水难一直困扰着大石岩村,徐光爷爷多方筹集资金,到任不久便成功打了一眼260 余米的深水井,接着徐光爷爷又带头募捐,多方活动,将村里与县城连接起来,如今的大石岩村,道路宽阔便利,旅游项目丰富,红色精神熠熠生辉,老百姓早就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个个精神饱满,喜上眉梢,以后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师1】感谢两组同学! 我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国立光电大家知道吗? 那樱花路、鹿台阁、云溪桥的灯光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些都是由国立光电负责的,他的创始人是一位鹤壁80 后。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1】播放视频

(三)畅想未

【师2】刚才我们了解了各行各业、一代一代的家乡人、外中人,为家乡的发展、为外中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将来的我们会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师1】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作出了精辟阐述,从8 个方面明确了第一步到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师2】请同学们大胆畅想:2035 年的我们将在哪里? 做什么工作? 会以什么身份成就更好的自己、建设更美的家乡呢? 为成就美好未来,从此刻起,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1】请同学思考并记录在自己的心愿卡上,随后年级将会帮大家把这些心愿卡封存在时光胶囊中,让学校见证我们的蜕变和成长。

【师2】播放音乐《我们都是追梦人》

【全体学生】书写心愿卡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愿卡。

(学生回答范例:2035 年的我想要追求自己所热爱的写作,做一名作家,年少领略到鹤城的美,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妙图景跃然纸上, 长大后把美丽鹤城记录、发扬,并见到更大的世界。为此现在的我应当努力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2035 年,前路一片光明! )

(四)总结提升

【师1】让我们明晰心中梦想,牢记师长的嘱托,扛起时代重任,以青春之努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全体学生】齐唱《少年中国说》【师2】嘹亮的口号喊出了我们的决心,激昂的歌声唱出了新时代的力量!

【师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师2】让我们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师1】让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师2】让我们弘扬外中精神,不讲条件,不怕困难,【师1】让我们全力以赴,把握当下,做外中最努力的学子;【师2】让我们拥抱未来,迎接精彩,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总结和反思

本课以我和我的家乡为话题, 从家乡建设历史中的模范人物和新时代鹤壁人入手, 从细处着手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以身边榜样为模范,号召学生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职业畅想为引领,引导同学们着眼当下,努力学习,勇于追梦。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视频、图片赏析,学生诗歌朗通、讲述自己親身经历,齐唱歌曲等环节,形式丰富多样,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互动热烈,效果良好。

就本课的教育效果来看, 在后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关注和引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巩固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鹤壁红旗渠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拿出精神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