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2023-08-19 05:56郭凡凡
南方农机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助力农民

郭凡凡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是中华民族美好夙愿的千年接续。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后,党中央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这就为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助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三农”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化。可以说,这是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1]的战略性决策,助推着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价值意蕴,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富足富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从一定程度上说,“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3]。这就意味着,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昂首阔步地行走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筑牢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引领农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之路奋力迈进。

1.1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即是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4]。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要聚焦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农民群众过上富裕富足幸福美好生活的夙愿,确保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成效,必须做到:一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增强农业科技现代化和装备支撑,助推农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二要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公众服务水平标准,大力开展乡村公益福利活动,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三要在提升农业供给水平上下功夫,挑选优势品种,“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5]。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良好社会局面,为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必要前提。

1.2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是强国之基。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是事关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6]。着眼国家战略“必须守住‘三农’基本盘”[7],始终保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8],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一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增强消费者安全感和放心感;二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优化组合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不断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三要不断完善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提升农业发展的协调性,从而推动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幅度增长。也就是说,要在“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质量兴农,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1.3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站在新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9]。数字乡村对于改善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建设数字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小农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且生产规模小、生产模式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尽管历史的步伐已迈进新时代,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现代社会中。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借助数字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有助于促使农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推进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能够建立协同机制,把信息技术与农业资源互联互通,提高总体效率,减少运行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10],将现代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逐步满足农民多样化、多层次生产生活发展需要,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华民族绝对性贫困问题。这意味着,“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1]。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最佳路径,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重点所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1 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最佳路径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链条。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有效衔接,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大部署的内在要求。全面巩固好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底线要求,是提高共同富裕的指标准线。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彻底改变贫困乡村落后面貌,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12],增强乡村发展的聚合力、吸引力、创新力,高质量推动乡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2.2 乡村振兴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1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需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城乡关系。即是说,“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14]。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发展就会加快,社会整体水平就会明显提高。新时代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发展”,彻底解决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15]的突出问题,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下足功夫、下好功夫。一要健全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各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流动,把优质资源要素引到农业农村中来。二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认真梳理和总结城乡公共服务的成效经验,结合实际厘清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对策、推进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强化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速进位,实现乡村全面发展。三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市和乡村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鼓励城市优势资源向乡村产业倾斜,推进乡村全产业链的建设,带领农民实现富裕富足[16]。

2.3 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线任务,是党和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靡不振。正确面对和回应这种形势,必须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家战略来讲,“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充分发挥农业是“基本盘”和“压舱石”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新发展格局的目标要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和农产品生产能力,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样板,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我国对国外粮食进口的依赖度,促进国内国际循环健康有序运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整体富裕[17]。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

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6]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乡村振兴是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不仅是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应然,而且也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必然。

3.1 乡村振兴的重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产业振兴是拉动乡村经济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的驱动力,有助于实现整体农民富裕。从一定程度来说,“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14]。当前,无论是在比重上,还是在数量和规模上,乡村产业都远远滞后于城市产业,成为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瓶颈。为突破这个瓶颈,就需要做到如下方面。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生产率,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以此来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二要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等特点,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把小农户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乡村“双层经营”体制,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以产业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三要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活血式”的有机转变,开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区域的联动机制,通过对产业帮扶协作、共建产业园等形式,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等,实现全域共同富裕[18]。

3.2 乡村振兴的关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解决和处理好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必须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一要加大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学习,用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好地发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作用。同时,给予乡村地区教育力度的倾斜,着力培养专业性、职业性农民,并逐步推广到乡村各个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培育并用好乡村人力资本,这同样是促进乡村农民富裕的重要路径。二要加强外来人才的引进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富裕的乡村劳动力向产业聚集的城镇或者一些非农业部门进行转移,以“干中学”“学中干”“干学结合”等形式积累大量的人才资源。通过切实可行的“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4]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消除人才流通的户籍障碍,畅通城乡人才通道、盘活人才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三要建立健全政策软环境。创造和优化人才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发展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为后续人才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此外,要逐年提高人才引进的薪资待遇,在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升人才在乡村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为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打造人才基础[19]。

3.3 乡村振兴的灵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盘活古建筑、古遗迹、古树木等的历史活力,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开发红色乡村的教育资源,支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等,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二要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形式。开设乡村道德讲堂,邀请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等现身说教;开展乡村巡回文艺演出,举办群众性的舞蹈、歌咏以及棋艺竞赛等。通过这些农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文艺活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三要加大乡村基本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使农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让农民群众精神生活更为富裕;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娱乐设施,正确引导健康、科学、合理的文化娱乐活动,并把农民群众吸引到充满正能量氛围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农家书屋,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扩展视野的“知识充电站”,成为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精神加油站”。

4 结语

综上所述,党中央基于我国国情、农情与发展阶段作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映照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取幸福的初心,顺应了亿万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夙愿。当前,迎来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呼唤着我们,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辛的努力。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加有信心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加有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坚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就一定会建成农业强国,一定会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助力农民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助力成功七件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