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索

2023-08-21 23:45赵宁曾旗朱晓杰顾佳怡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时代

赵宁 曾旗 朱晓杰 顾佳怡

(1.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2.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68)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很精准发力,将前期发展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典型实例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高校思政课堂的“活课本”,作为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课,逐渐渗透到教育全过程,要学会在变局中开新局,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上升至崭新的高度以及深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时应该注重的要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符合实际要求,尽可能贴切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

一、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机制

当前情况下,各高校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稳步推进思政工作并取得一定程度进展。近期的各项数据表明,国内的大环境形势已经趋近平稳,所以原本严格限制出入和教学的高校也在及时调整,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基地,在经历过长时间的严格管理要求影响之后,原本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点和学生的教育环境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学生在前期被严格管理,其思想状况也在这期间发生了变化,各高校要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层层落实管控责任的同时,紧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放松,培育出更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

(一)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实现多层次育人

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各高校首先要分析前期大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以及方式的巨大改变对新时代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同时在之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使得教育方式和重点符合方式大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真认清现实,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进入“新时代”之后,各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改革,同时要创新工作思维,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的同时,也要多方面进行考虑,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各高校一定要结合多方思想政治的教育阵地,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大环境,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组织在校大学生向身边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先进代表学习。我们要从这样的前期事件中吸取经验,学校应该及时组织活动,进行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努力解决学校和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壁垒,建立沟通桥梁,这样便于学校了解当代大学生最真实的需求,充分发挥三个主营阵地的强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传统刻板工作作风,逐步形成多层次育人。

(二)灵活运用网络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

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环境是比较单一的,同时教育多浮于表面,仅仅是在学校通过课堂进行简单的知识点传输,也就是口传心授。但是新时代大环境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主要采取的方式为线上教育。在大环境稳定后的新时代,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拘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中,而是应该扩大教学学习的新阵地。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对象也会发生变化,因而思政教育具体内容和具体方法必须连续不断寻求创新和巨大突破。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处于高速状态,这就为前期各高校采取线上教育的教学方式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此外,大环境稳定后的新时代,线上教学的方式依然可以采用,纳入学校教育方式之中。前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从另一个方面推动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各高校认识到,不能单纯地注重线下授课的方式,要将侧重点倾斜于线上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互联网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是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微视频以及客户端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一定要在继承中创新,从传统的理论中吸收其精华[2],运用新媒体新平台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们在人生的关键时间节点里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考虑到时代因素,以人为本,把时代背景和教育工作新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树立优秀个案典型,营造积极舆情氛围

各高校要收集学生以及老师的先进事迹,并对此进行宣传,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同时,真实事例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参与感,营造积极舆情氛围。生活中,来自不同行业的英雄,包括护士、军人、快递工作者等,他们都舍弃了个人时间,保证物资运送至千家万户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来保证社会平稳的运行。因此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宣传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不同时期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模范案例进行宣传和讲解,实现用实践经验进行德育教育。英雄是民族和国家最闪耀的坐标,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璀璨不息,是因为每个时期都有国家英雄们义无反顾的坚持守护,这些英雄们的感人故事可以深远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让他们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时代英雄们的模范特点,在校园网站上加强宣传,树立起榜样,进而引导大学生们对时代英雄们有深刻的认识,向榜样学习,向英雄致敬。

二、因势而进,完善新时代高校舆情事件预警机制

各高校应完善新时代高校舆情事件预警机制,加强高校整体综合应对能力,提升高校舆情应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只有快速组建科学高效的应对组织体系,才能真正第一时间处理好应急情况,才能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因为舆情的原因,很多高校大学生都面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由此,高效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已经发生改变,所以舆情趋向平稳的时候,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教育工作,明确学校思政管理人员和专业工作人员在遇到某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处理办法。在事件发生之后,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收集舆情信息,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一)加强校院两级联动,建立健全应急防控预案

面对突发舆情事件,高校应从制度体系及执行规范两方面着手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应急防控预案,逐步细化落实每一项工作措施,优化关键决策部署,切实抓好短板和弱项,以保证舆情监测预警与学校未来前景快速有效衔接起来。学校绝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还承担着包括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个职责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可利用主题节日、心理咨询、课堂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虚拟演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各个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必须要从思想上就要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大局观和全局观。目前大学生网络意识和舆情观念淡薄,学院要联合老师、社会、家庭,多渠道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看待各类舆情事件,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平时、落在实处 。通过对舆情的提前预警和规范处置,可以合理规避突发舆情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其对学校、学生和社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二)抓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前期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相关专业教导人员缺乏、专业课程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形成原因具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极度缺乏系统完善管理制度,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未形成比较完备的应对突发舆情管理事件管理制度体系,即使有一些行文制度规定,也大多数因为时间久远而被奉为圭臬,前期的较稳定让人们完全放松警惕,未将重大舆情事件作为高校安全的研究和考虑范畴之中;第二类是管理核心成员缺乏相应特训,处置应急事件和网络舆情化解的能力经验欠缺,缺乏体系性、程序性和客观性,高校管理层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大环境稳定后的新时代,这些问题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高校作为学生聚集地,相比于其他地方来说,缺少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学校目前工作人员对于心理健康以及舆情管理等工作是不熟悉的,所以要尽量增多此类专业人员。第三类原因主要针对学校师生的相关意识有待提高,各高校舆情发生之后,可以发现师生对于舆情的认识是不够的,对于相关风险的处理意识是比较浅薄的,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不够迅速,因此,无法独立较好面对与处理突发性公共舆情事件。

(三)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升级数字化管理工作技能

重大舆情都具有快速传播性的特点,因此导致传播人群和传播范围不能快速区分,如再遇到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校内的应急处理及时性难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高校升级智慧数据系统,提高数字化管理学习技能。随着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舆情的线上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目前线上教育产业迅速发展,网络传媒工具的功能日渐完善,以上种种对有效推进大数据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近几年来,全国都在进行高校教育工作改革,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教学被多次提及,思政工作者要以线上平台以教学为主线,同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让学生专注于本职的同时接受思想引领,帮助在校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是非观、舆情观,理智面对各类舆情事件。高校可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工具,如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确保在校学生们能顺利、及时、准确地获取到最新信息。

三、因势而新,健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宣传机制

后疫情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宣传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参考制度优势、爱国情怀、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突出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典型案例。课程教学中可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述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先进典型案例和感人故事;课堂教学外可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建设、电子屏幕滚动、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结合各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文化、劳动、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尊重学生意愿,开设学生喜欢参与度高的项目,把德育放在首位,以生动的故事充分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和实用思政辅导课程中,促进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一)紧跟时代步伐,开展多途径高校思政宣传

00后是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网络的一代,他们见证了互联网时代的更新换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站在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充分理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和联系,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兼顾学生喜欢的新媒体新方式,多措并举、推陈出新,定期推送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相相符的文章和视频,以适应00后青年在校大学生日常喜好、基本认知特点、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变化。还能以专题讲座、学校广播的形式,邀约本校有志愿服务活动经历的师生或者校外人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在紧急危难关头拼搏奉献、勇挑重担、帮助他人的精神,比起传统的思政理论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让他们积极应对网上那些不良舆论信息带来的负能量障碍,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做个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爱校、有基本原则、有心理底线、有判断的青年大学生。

(二)营造良好氛围,完善校园思政文化体系

校园思政文化是校风、学习风气和办学理念的聚集体现,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都在推进“三全育人”相关工作,力求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看重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壮大,虽然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都是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储备良莠不齐,同时专业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一定要营造良好氛围,完善校园思政文化体系亟须解决。如开展“与信仰跨元对话”“读红色经典书籍”“与名人跨时空交流”等活动,用信仰传承红色文化,因此,高校思政文化的育人作用不能局限于一域,校园思政文化不能曲高和寡,要“接地气”,真正让学生们感受、接受、享受。校园思政文化体系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不断探索校园思政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丰富育人载体,改进育人制度,以大文化观为统领,在校园思政文化体系建设上深耕细作。

结语

高等院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立足新时代发展浪潮,要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首先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高校在传授受教育者知识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高校特色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根据时代的改变来进行工作创新,力求符合受教育者真实需求,同时也助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育模式,最终培养道德素质和知识储备双全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