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3-08-21 17:26高蕾刘玉林耿雪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电子商务

高蕾 刘玉林 耿雪婷

摘 要:长江三角洲建设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才则是实现区域发展、民族振兴、赢得国际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基于对长三角一体化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概况梳理、挖掘提升区域内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打造人才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相关培养路径建设,借此提升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人才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的电子商务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1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领域的进一步开拓,电子商务行业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从2011-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递增,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2022年“双十一”期间(10月31日20:00-11月11日23:59)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积销售额为11154亿元。结合数据不难看出,电商行业在我国已处于重要地位,网购消费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重要渠道。

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电商人才的支撑决定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职业教育、本科教学、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级拓宽电商人才的培养,持续为电商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力量。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高达6727.8万人,为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此大背景下,重点研究电商领域的人才培养效应显得至关重要。

1 长三角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其规划于2010年5月24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2022年公布的长三角一体化成绩单来看:四年来,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进出口总额达14.1萬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36.1%,较2018年增长了27.7%。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来看,当前电商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化集聚效应,从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以广深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以江浙沪皖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主的京津地区。而其中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重要地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正处在从“地方集聚”向“区域协同”的重要节点期,其主要特点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空间发展格局雏形初成

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以杭州、上海为龙头,不断向区域内其他省份和城市进行扩张。浙江省、上海市的电子商务发展基于其起步早和地理交通优势,已然成为长三角区域内电商行业发展的佼佼者,并不断辐射长三角其他区域。结合数据来看:全国电商园区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光浙沪两地就占据了7个席位,分别是:杭州、金华、温州、台州、上海、绍兴、宁波;全国网络零售店铺数量中浙沪两地占全国比例高达18.4%,占长三角区域的76.7%;全国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数量也明显优于其他区域,上市公司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1.9%,上市公司市值占全国比例更是高达56.4%。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内电商企业密集度高。

1.2 区域共同市场发展迅速

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决定着经济资源的配置,市场发展走向决定着经济发展走向,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必然是长三角市场的一体化。根据签署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将在市场准入领域内不断推动四个“统一”的形成,分别是:统一的登记标准、统一的服务规范、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的创新步调,四个“统一”达成的共同市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人才资源共享态势显著

长三角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以人才为优势,加快凸显人才生态系统作用。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在于人才一体化,人才是实现区域发展、民族振兴、赢得国际主动的战略资源,成熟的城市群人才建设是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人才“争夺战”层出不穷,人才战略地位愈加显现;进入“十四五”时期,人才竞争则更加理性,以产业、平台、政策、环境等为基础构建的人才生态系统将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将成为新的趋势,利用人才共享方可持续激活区域发展的一池春水。

2 长三角一体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问题分析

国内首家垂直B2B商业网站——中国化工网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征程起步,自1997年开始至今,已有25年历史。这25年间电子商务行业内发展十分迅速,围绕“互联网+”、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出台,电商行业也不断孕育出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向。根据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测算: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6727.8万人,同比增长11.8%,电子商务直接吸纳就业和创业人数达4126.32万人,电子商务带动信息技术、相关服务及支撑行业从业人数2601.48万人。从数据不难看出,现行环境下电子商务行业已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一大重点领域,而近几年来兴起的如: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社区团购等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更是不断吸纳、提升其从业人员数量,进一步推动着电商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为更多人加入电子商务行业提供岗位需求与支撑。

招聘需求直接体现人才需要,利用八爪鱼采集工具,在BOSS直聘平台以长三角区域内的杭州、上海、南京和合肥为目标城市提取招聘数据,整理发现:提取的3178条有效数据中围绕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工作占比高达33.1%,企业对于电商人才的需求依旧旺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就业前景仍然可观。

而从电商人才供给来看,针对电商行业内显著的前沿性、交叉性与复合性等特征,长三角地区各高等学校紧跟智慧商业技术前沿和教学改革,持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农村电商专业、直播电商专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等,从行业经营的各方面全方位地为电商行业输送人才,结合数据来看人才输送最多的前10所大学院校中有五所均位于长三角地区,其中: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数量最多。

通过对长三角区域内设有电商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梳理,发现长三角区域内电商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仍以中高职为多数,介于此背景,选择区域内的100所中职学校和50所高职院校展开调研,发现尽管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大中高职院校都能够感知到电商人才的市场需求热度,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不契合

长三角内的各高校实施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中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开设时间都已有8年之久,整体有着良好专业积累、雄厚师资团队和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做到了专业课程结构与企业所需基本职业能力、人才培养与岗位基本需求的较好匹配。但介于电商发展之迅速,知识体系的系统搭建存在滞后性,人才培养不能及时对接新型市场需求,相关岗位的能力元素依旧有所缺失,对于新形势下的新型岗位要求尚未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例如根据数据统计:超过60%的企业对于电商方向数据分析人才有较大需求,但仍有不少院校专业内不开或少量开设数据分析相关课程,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职业教育要求的“企业需求的就是学校正在培养的”这一现实目标。

2.2 专业实践与课程理论的不融合

结合招聘需求信息来看,当前电商企业对于招聘人员的经验要求更多集中于有1~3年相关经验的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长三角内的不少学校课程仍以理论学习为主,相关的专业实践相对较少,学生现实操作能力较弱,学生实践能力仍存在不足。在此大背景下,应届毕业生需要企业额外付出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与适应,无法有效做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而从学生就业来看,经验门槛的要求则致使学生在就业时只能被动选择其他工作类型,就业方向与其专业的契合度大大下降,从而造成现在长三角区域内就业市场需求旺但就业低的情景。以直播电商为例,学校层面可以提供给学生的直播带货的理论知识已成系统,但直播技巧、带货技能只有通过在实战中积累,在专业实践中真正以直播主播进行实践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如何利用好长三角区域大批电商企业这一优势资源,更好地將专业实践融入课程、满足企业用人要求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3 职业价值与现实地位的不同步

职业价值是指个人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从经济收入层面来看,电子商务行业内的经济回报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同一企业的不同岗位上,更体现在同一岗位的不同城市上。从企业内部来看,以当下最热的直播电商新业态为例,直播策划和直播运营的薪资标准更高,直播主播和网红主播的薪资次之;从城市角度来看,长三角区域内仅杭州和上海的薪资较高,具有一定竞争力,其他城市利用薪资吸引人才能力较弱。而从社会地位层面来看,社会面对电商行业内的职业认识度不够,职业评价褒贬不一。长三角区域虽然整体开放度较高,但学生受家庭等多因素影响,在这种大趋势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呈现下降趋势,更倾向于通过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等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亟待重视。

3 长三角一体化电子商务人才竞争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长三角区域坐拥各大资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资源、金融资源、制造资源外,还拥有着丰富的电商企业资源,对于行业内的风向变动掌握也很到位,面对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需求问题,可试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3.1 对标企业需求,开启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格局

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不契合究其根本是学校专业信息与企业需求更新的不对称导致的,各地高校不仅可以通过承接本地校企合作单位真实项目,也可在长三角区域内达成跨地区合作,借助长三角区域领头电商企业的内部资源,首当其冲去实现教学资源的校企互通,与企业共同开发电子商务行业个性化教学课程,丰富项目的教学研究,完成学生学习的共同培育,与此同时还可以落实教师社会服务及横向课题研究推广,形成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教学生态,运用企业经营中的典型案例,生成市场调查报告,将经教学实践和市场检验的调查成果反哺企业,为企业提供了参考性市场营销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内资源一体化。

3.2 对标行业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多岗位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实践与课程理论的不融合其重点在于行业发展的迅速性,介于电子商务行业依托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变革, 技能要求逐步从基础服务类转变至现今的综合管理类。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业态并行,如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也对电商人才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在此大环境下,以电子商务全流程为核心,发展集商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多技能综合培养,实现一专多能,铸建复合型人才能力,并结合企业岗位实践,真正落实在岗位学、在一线学,增强其多岗位适应性,最终探索出一套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3 对标人才策略,构建兼具人才政策与发展空间的育人环境

近年来“抢人大战”不停上演,各区域内均推出各类人才政策吸引人才驻留发展,长三角区域也是如此,在2022年毕业季开始前新一轮城市招揽人才的竞争就已逐渐趋向白热化,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合肥市等多地均出台相关人才政策,摒弃传统门槛,以更立体化政策努力吸引应届大学生。要想在吸纳人才上脱颖而出,不仅要在政策上下功夫,更要在人才发展与人才地位下功夫。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培育。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城市之间先天就存在着诸多差异,如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只有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人才标准互认,通过人才标准将电商发展较好的高端技术人才流转致电商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其他地区,实现人才要素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方能更好地完成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另外,区域内还需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不仅通过政策留人,更要实现情感留人,尽快提升社会面对电商行业内的职业认识度,增加电商人才的职业价值。

4 结论

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推进长三角经济稳定且持续发展存在重大意义。落实长三角区域内的人才培养,联合高校、政府部门及其相关企业,合理统筹区域内部资源,真正建立从课堂学习、从一线学习、从岗位学习、从社会学习的学习体系,构建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人才策略的培养路径,层层递进,方能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电商人才的稳健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2022[R].2022.

[2]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2010年)[R].2010.

[3]许泽宁.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高学历人才分布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2,(6):15401553.

[4]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1年)[R].2022.

[5]赵鲲鹏.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西部经济,2022,(11):777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