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2023-08-21 10:14田恒仓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在市场经济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由于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加强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变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152-0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仅起到灌溉和排水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从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近年来,由于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政府不得不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农村农田水利供水紧张状况,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

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述

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概念

农田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水闸、灌水沟和渠道等,旨在为农村提供灌溉服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库容量不能超过1万m3,同时每日向农田提供的总水量最多为2 000 m3,除涝面积最多为2 000 hm2。

1.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农田水利设施,主要目的都是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包括提供水源和排水。尽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不大,但它们仍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尤其是农村地区,能够提供更快速、更便利的水资源供给。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其供水情况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大型水利设施。然而,在完成工程后,建设者就离开了现场,与农户相比,他们掌握的信息更少,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水量和管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不仅仅属于公共资源,还具备独立的使用权。当个体投入使用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很可能会面临供应短缺的困境。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如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加强管理[2-4]。

1.3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意义

1.3.1 能够促进农业发展 作物的生长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降水和人工灌溉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需要。建立农田水利项目,可以利用灌溉系统向农田输送水源,增加作物的水分,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品质,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农田中的水分太多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农田水利的作用是排除农田中多余的水分,保持在合适的水平,防止过多的水分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1.3.2 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既能推动农业发展,又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灌溉解决农村的用水问题,使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进而改善农民的生活。

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2.1 对水利设施的投资不科学

尽管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现象,且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池塘、水坝、沟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长期缺少维护,导致其在雨季的排洪和旱季的灌溉中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此,需要通过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增强农民的经济意识,使其树立集体观念,使他们能夠共享成果。如果农民只关注个人利益,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会导致水资源被浪费。

2.3 基层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水利单位管理机构不完善,以及非工程管理岗位数量过多等问题,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较低。由于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的综合能力较薄弱,导致施工质量无法达到预期,在初级、中级和高级工程领域,技术人才短缺,培训机会较少,严重阻碍了水利管理单位的发展。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3.1 改变经营方式,明确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用多种管理模式,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采取全面的措施,通过全面评估水利设施的运作模式,清晰界定各项管理职能,加强对机构和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系统,以提高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划分为财政资源主体、劳动力资源主体和非财政资源主体,其中,财政资源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个人、企业等;劳动力资源主体包括劳动者、组织等。农业资源主体包括劳动力、土地、技术、管理、经营等,而资源主体则由当地的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科技园区等组成。以往,由于资金短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受到了限制,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加大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形成多方参与、多样性、多渠道的财政支持机制。

3.1.1 管理主体的职责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资金、劳动力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参与。为此,各方应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职责,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并且坚持实施“一主三补充”的投入机制,即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社会参与、信贷参与。为了确保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步伐,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第一,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应当建立由中央、地方、基层以及农民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并且加强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支持。

第二,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省、市和县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

第三,政府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支持,使他们成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拥有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及在资金筹备、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成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真正受益者,并成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

第四,为了更好地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为了保护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应当加强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并建立专门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同时,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期发展,应该拓宽金融渠道,降低专业性投资的风险,并加强监管,促进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3.1.2 管理主体的利益 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有效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质量生长。第二,通过有效管理水利设施,农民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成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第三,通过对水利设施的有效管理,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可以从中受益,不仅可以改善其财务状况,还可以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实现双赢。

3.2 构建管理主体间的纵向协作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加,民间资本因为追求短期收益,以及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无法达到预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政府、企业、农民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努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通过引入现代先进的思想,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结合“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的架构,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部门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跨界协调。为了加强各方配合,政府应当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方面,要改革现行的制度和组织,以减轻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协同、绩效评估等机制,确保各方的共同发展,实现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

3.2.1 政府以调控者身份参与跟踪监督和绩效评估 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改革现有的制度和组织模式,将其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实时的监管、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为了保证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同时,也应该支持非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参与,实现多样化的资金投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还要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和奖励制度,确保公平、公正、有效的财务管理,并进行长期监督。建立多种引导机制,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第一,明确责任和“一把手”问责机制的出台,旨在强化各级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清晰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能,并且加大对这些领域的财政投入,从而有效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要实现多方协同,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无疑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水利工程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应该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并采用各种方法,如引入水利设施共同管理协会,通过政府的指导、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的环境,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第三,通过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估机制,由政府牵头,企业及农民共同参与,采用多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其建设、维护及运行的效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2.2 社会作为最终受益者身份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 第一,为了激发农民的活力,使其成为社会的主体,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小规模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为了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水利资金的有效分配,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环保的农田水利模式,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参与水务服务的合作组织,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参与水利事业的积极性。第二,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促进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的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避免多方管理主体之间出现矛盾,实现共同发展。第三,“最后一公里”的出台,为推动水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在国家税收制度改革以后,精简了部门,取消了“两工”,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3.3 完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构建社会资源管理新格局

3.3.1 构建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不仅采用了多种投资方式,还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监督,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一种以政府为核心、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以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水利建设,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并结合社会资本,构建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以期达成规模效益。由于我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地域差异也很大,因此各地政府應该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放开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使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自由地经营和发展[5~7]。同时,政府还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制定合适的工商税收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的水利融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农民、社会组织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采用多种途径、多样性的融资模式,以政府投入为核心,社会力量协同推进,构筑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小规模农田水利发展

格局。

3.3.2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农民不仅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者,也是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的主体,农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积极参与政府、企业、社会、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和优化水利建设的服务流程,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组建强大的、协同的服务团队。

4 结束语

我国拥有许多小型水利工程设施,遍布各个角落,数量庞大。这些水利设施对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潜力,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桃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及农村安全饮水设施的现状和建议[J].现代农机,2023(1):57-59.

[2] 王子凰.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和对策[J].新农业, 2022(22):74-76.

[3] 付裕.肥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现状调查及运行管护机制创新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4] 马小燕.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地下水,2017,39 (4):224-225.

[5] 伍柏树.云阳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与管护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17.

[6] 王威.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5):213.

[7] 王春超.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的意愿研究:以广东19个村农户调查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3):18-27.

责任编辑:黄艳飞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ian Heng-cang (Zhuanglang Water Affairs Bureau,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Gansu 7446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in the market economy still maintains its important position. Since China had a huge territor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different regions were different, it wa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mall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作者简介 田恒仓(1972—),男,甘肃庄浪人,水利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2-13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