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增强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力的探索

2023-08-21 11:22陈雯蔡素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工商管理课程思政

陈雯 蔡素妹

摘 要: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已成为课程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分析了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在增强舆论引导力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后续的具体做法和效果,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主流舆论的认同感,增强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最后提出对此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舆论引导;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73

0 引言

随着中国进入发展新时代,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一个富有巨大凝聚能量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准确的舆情主导,注重宣传方式的发展和革新,以增强媒体舆情的传递功能、导引功能、深远影响和可信度。202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求教师深度发掘课程思政内容,依据各种专业特征、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有机融合课程教学,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已成为提升课程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舆论引导作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开展思政活动,我们可以深度发掘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创建新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课程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将思想政治因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课程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加学员对主流舆论的认可度。

1 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以及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但该类课程框架借鉴了西方的思想,教材中的理论方法也是借鉴了西方,有关的管理案例也大都以西方企业的实例为主,这对于这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而言,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课程思政未能与时俱进,导致舆论引导迟缓

快速反应是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当舆情出现时,引导者必须及时发现并主动发声,尽可能消除干扰,正确引导舆论。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思政意识,但他们的思政能力不足,只是生搬硬套,无法跟上舆论的变化,错过了第一时间,导致舆论引导出现了滞后和被动的状态。比如,在工商管理类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多以西方企业案例为主,而忽视当前本土企业的崛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课程思政缺乏精准定位,导致舆论引导乏力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谓百花齐放,但质量也良莠不齐。在思政课程的设计中,存在简单地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出现泛化的情况。我们应当结合专业、课程和学生特点,精心挖掘思政元素,从而使课程更加有趣、有深度,引起学生的共鸣,避免陷入定位不清、进退两难的境地。比如,管理学原理在市场营销专业和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可能存在差异,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缺乏精确的定位,这可能会导致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1.3 课程思政欠缺媒体思维,导致舆论引导不可控

当前新媒体正在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是一股不可逆的趋势,使得社会舆论多元、多变的特征愈加凸显。但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并未足够重视这股潮流,在运用新媒体进行课程思政时,媒体思维严重欠缺,导致课程思政在舆论引导工作上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投影、视频、朋友圈转发等简单的信息化手段,没有高效地将新媒体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与课程教育难以在新媒体中有效融合。而学生对于一些舆论事件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最终导致教师失去新媒体这个重要的阵地,导致舆论引导不可控。

2 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增强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力的实践与效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以铸魂育人为目标。通过价值引领、技能形成和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培育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时代的年轻人,增强他们的使命担当。本文将重点探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如何加强专业课程在舆论引导功能上的路径和方法。

2.1 课程思政增强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力的具体做法

2.1.1 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针对不同的工商管理类课程组建教学团队,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每个团队5~6名成员,需由初、中、高级职称和企业指导老师构成。为了提高专业課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聘请了大师来深度讲解课程思政。通过这些培训,希望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和原则,并引导团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立德与树人、育才与育人之间取得完美平衡。通过创新团队的协作,让团队成员全面参与“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课堂的思政内涵挖掘、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流程重构、教学结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此来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2.1.2 教学设计的设计和完善

重新设计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大纲,将本土情怀、法制意识、文化自信、创新思维、管理技能、责任观念、合作精神、诚信道德等社会生活案例融入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具备人文情怀和社会科学核心素养,引领他们在现代社会舆情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声音。

(1)总体设计思路。

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布置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具体设计思路见图1。

(2)教学实施。

在课前,我们将引入思政资源库的案例作为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思考,以便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课中,将通过课堂讨论、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讲解案例、展开知识点,并引入思政元素,以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增强课程的趣味。在课堂实践环节,我们将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先前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解答现实问题,不断优化,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责任心,来提升他们的素质。课后,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后考核作业中,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紧抓时代脉搏,凝聚工商管理类专业思政主题,在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

2.1.3 思政资源库的建设

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构建多样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案例库中增加思政案例,形成思政资源库。通过对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思路框架,以工商管理类课程为例,可以从其所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还可以深入探究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历史、理论成果、新闻事件、模范人物事迹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经验,以期更好地了解其未来发展趋势。比如,周恩来“换枕巾”和“十条家规”等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我党优秀领导者的领导风范,学习领导者特质。透过课堂思政,我们可以深度发掘学生的责任心、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斗争等思想元素,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增强他们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2.1.4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育人工作,我们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方案中,并在评估标准、比赛评分和评课方式中反映这些信息。因此,在“学评教”系统中应该包含思政育人的评价元素,使课程思政成为“学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教师将思想政治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做好价值引领。在“目标管理”的指导下,我们将思政课程建设目标细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并依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价,具体情况可参见表1。

2.1.5 标杆课程的建设

选择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1~2门教学课程,将其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包括课件、教案、学生反馈、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标杆课程。同时,在信息化平台上搭建线上课程,上传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库、思政案例库等,布置教学任务,打造线上精品课程。通过主动尝试微课、翻转教学等全新模式,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实现教学全面覆盖,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2 课程思政增强高职院校舆论引导力的效果

2.2.1 结合线上教学,增强舆论引导的精准化

通过线上教学,我们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记录,并进行分析和预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避免大规模灌输知识的方式。这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线上教学和差异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课程思政过程中的针对性,增强了舆论引导的精准化程度。

2.2.2 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讲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科学的看法、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育人工作融于教学中,自觉履行育人职责,坚持初心,培育学生的品德,提升自身的意识形态责任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校内舆论和社会舆论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的时效性,增强了高职院校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2.2.3 加强文化认同感,增强舆论引导的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使其中的第四个自信。要想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文化认同和鲜明的舆论立场。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分享及评价吸引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文化,提高学生文化鉴别能力,做出正确的舆论选择。

3 思考与建议

3.1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指导组成,他们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应该合理。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一线企业实践,使得教师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进行课程思政,将工作中的爱岗敬业、责任心、艰苦奋斗等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使教师在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位置。

3.2 打造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进行的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坚持“四个自信”新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打造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建立新的舆论阵地。通过构建第二课堂可量化的考核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支持第二课堂的建设,实现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作用,将校内舆论和社会舆论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打造高职院校的舆论阵地。

3.3 打造育人协作共同体

育人协作共同体强调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等育人主体的协同作,合力育人。因此,需要创建教学创新团队,整合教师、行业专家、企業一线工作人员等师资资源,企业人员的加入提高了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我们还需要加强辅导员、家长和教学团队之间的协作,重视家庭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内校外的舆论引导力,增强协同育人合力,实现全员育人。

参考文献

[1]高岩.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如何实现舆论引导[J].才智,2015,(35).

[2]操菊华,康存辉.媒体融合环境下发挥思政课舆论引导作用的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

[3]吉洪泽.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组织在增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中的探索[J].大众文艺,2020,(6).

[4]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建构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2).

[5]顾雷雷.思政元素融入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探索——以“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0).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工商管理课程思政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