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3-08-21 01:32李卫东陈维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困难家庭因子

■李卫东,陈维耀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经济总体下行的影响,各行业都受到冲击,就业岗位变动较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就业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存在明显的个性化不足、重经济资助轻心理辅导、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对推动高校更好地设计制定帮扶政策,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是21 世纪的研究热点,龚惠群运用对南京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1];彭树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家庭收入、社会实践活动和工作实习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为官之间是负相关[2];刘春雷和于妍研究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3];柯羽抽样调查了浙江省大学毕业生三年就业质量状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其就业质量[4]。

现有相关研究基本着手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心理、质量等方面。而对于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研究较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具有大学生的普遍性质,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因而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独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能力,便具有了新的意义。金昕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组成[5];王秀珍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的现有问题和原因,提出项目化资助、“以勤代补”等优化和创新建议[6];杜长冲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及干预机制进行研究[7];曾维林发现,江西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与综合能力等方面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等[8]。

综上发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研究大多是从帮扶和资助政策、心理等方面着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以上现象,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挖掘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情况,本次问卷借鉴已有调研成果的观点,设计了包含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就业有关问题等23 个题项的调查问卷。

通过网络进行问卷发放,共收回问卷6427 份,剔除问卷中存在填写错误以及填写时间明显过长或过短的问卷共111 份,其中有效问卷达6316 份,占比为98.28%。

首先对问卷的基础信息进行频率分析,得出问卷人员结构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以看出,在性别比例上,女性占比为76.73%,男性占比为23.27%,这和学校男女比例接近,能很好地体现学校总体特征。其中户口类别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户口比例为87.41%,城镇户口比例为12.59%,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人口较多,符合社会实际。在是否为独生子女调查中,独生子女占比为11.81%,非独生子女比例为88.19%,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绝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

表1 基础信息频率表

三、因子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为了解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下面运用SPSS 26.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数据信度检验是在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前的必要环节,根据结果可知(见表2),KMO 的值为0.880,大于0.8,说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为11808.811,P 值小于0.05,说明变量间相关程度较大,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11-12]。

表2 因子分析信度检验

(二)提取公因子

运用主成分方法,依照特征值大于1 的准则选取公因子[14-15,17]。从附表1 可以看出,数据中有4 个特征值大于1 的成分,且达到62.512%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说明这四个因子可以概括性地包含原有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符合选取标准,将4 个公共因子分别记为F1、F2、F3、F4。采用最大方差法做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4 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720%、10.062%、9.929%和7.801%。

附表1 总方差解释

(三)因子旋转及命名

为了简化载荷矩阵结构,使四个主因子能够合理解释影响就业的情况,挖掘各因子深层意义,旋转因子载荷阵,使公因子的情况更符合实际,得到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3。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由每个变量xi的表达式:

可知各成分大小决定其对各个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对xi的表达式,Fi值越大,说明该成分对xi的影响越大,将xi归为主要受某成分影响时便应按这个规律,将xi归入Fi值最大的一个成分当中,并依据旋转后的因子成分矩阵将各因子命名。

依据旋转后的因子成分矩阵将各因子命名。从表3可以看出,具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解决实践问题能力、通用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规划、学习反思能力在因子F1上有较大载荷,可解释为“基础知识及社会技能”;实习或兼职经历、就业指导课程学习情况在因子F2上有较大载荷,可解释为“职业工作能力”;毕业去向、期望薪资在因子F3上有较大载荷,可解释为“就业期望”;就业方向在因子F4上有较大载荷,可解释为“就业方向”。

上述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是一个包含了4 个维度的结构化模型。提取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2.512%的4 个因子,对整体的解释能力较强,说明所提取因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有较好的代表性,最终得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架构及各项构成要素(见附表2)。

附表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架构

(四)因子权重设定

对四个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因子F1基础知识及社会技能对应的特征根λ1=4.514;因子F2职业工作能力对应的特征根λ2=1.308;因子F3就业期望对应的特征根λ3=1.291;因子F4就业方向对应的特征根λ4=1.014。确定因子F1的权重为k1=λ1/(λ1+λ2+λ3+λ4)=55.54%,同理因子F2、F3、F4的权重分别为k2=16.09%、k3=15.89%和k4=12.48%。根据四个因子的权重可知,基础知识及社会技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影响最大,职业工作能力和就业期望次之,且二者所占权重相差不大,就业方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影响最小。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占绝大部分,且大多不是独生子女。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受到学习能力、职业工作能力、就业期望以及就业去向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四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2.512%,且基础知识及社会技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影响最大。

四、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以及工作能力,未来在职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以期助力学生摆脱就业困境,在“柴米油盐”和实现人生价值之间达到相对最优,本文以学生和学校层面对学习能力、职业工作能力、就业期望以及就业去向的四个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层面

1.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由因子分析的指标权重来看,个人就业能力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占比较高的技能包括学习能力、职业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人才市场择才能力指标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在大学生涯中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增强学习努力程度,利用校内优秀的教师和图书资源,开拓视野,使得自己全面掌握所属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学习多种实用技能,比如PS、PR、视频制作等,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提升求职的核心竞争力做准备。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与社会接轨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有所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应根据自身能力适当选择,不能盲目从众,要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并能较好提升自身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提前接触外面的世界,通晓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有效的假期时间,寻找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实习企业,通过短期的实习经历积累相关的工作职场经验,掌握相关技能,为后续的职场发展做准备。

3.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树立健康、正确的就业观

“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提前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确定可行的就业去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摆正就业期望,这样能让其更快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增强就业准备意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重要,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培训课程中,使其主动思考和分析自身优势和发展路径,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学生在择业观上更加要追求多元且自由、务实又理想,避免随大流。在确定就业期望时,学生以正确的金钱观、将“诗和远方”同社会需求相结合,综合分析自身就业竞争力,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让就业具有“理性”和“质量”。

4.从兴趣出发,自强不息,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注重自我的兴趣培养,把兴趣发展成谋生的技能,提高就业幸福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不能因为贫苦而自卑,自暴自弃,也不能以贫困为资本,过度依赖,拥有不思进取的“等、要、靠心理”,而是应该直面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自强的精神,昂扬的斗志,立志改变命运,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商海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学校层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时,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之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和资源,犹如“临门一脚”。

1.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企业、单位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该在选择合适的企业合作以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就业信息,并积极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方面,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带来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其可以提前积累求职经验。另一方面,实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锻炼职场能力。

因此,学校要通过学校层面选择并建立相应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协议,确保学生培训的质量和服务;通过降低培训成本,减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通过用培训技能学分替换学校课程的学分,学生兼顾照顾学习和培训。科学有效地在学校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基本工作素质。并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拓宽工作的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巨就业岗位,除了要增加学校内的岗位之外,还要利用学校之外的社会服务组织,企业商家等;二是避免普通的劳务工作,设置的岗位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将经济资助和学习技巧融为一体。

2.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高校应尽快成立职业指导规划小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建设工作。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选择意识,发现和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建立“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平台。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对贫困生的职业素养、个人优缺点、求职意向、求职规划等进行测评和指导,并在职业生涯实施过程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资源规划与管理能力,整合合理资源,帮助其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就业机制,规划和实施计划。

3.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以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首先要提升辅导员想政素质、育人水平、就业指导、创新能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除此之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项目培训、分类指导、专题讲座和实践性课程,强化同学的就业意识,推动就业技能教育,比如,开展创业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秘书学、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简历制作与面试准备等培训项目。

4.通过第二课堂构建丰富的就业文化氛围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借助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构建丰富的就业文化氛围,并吸引家庭困难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通过第二课堂积极宣传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断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方面参加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是人才培养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通过第二课堂积极宣传让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社会影响力。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无疑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第三,通过第二课题的其他活动培养求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比如,开展加强就业形象设计,培养其自身品德和职业素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

五、总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群体,既有大学生的普遍性,又有其独特性,在就业问题上也面临很多困难。例如,就业信息获取方式单一,自身能力有待提升,家庭经济压力导致毕业选择有限等问题,更需要引起高校、社会和个人的重视,多方协作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高校应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助力实现毕业生个人人生价值,提升高校就业率,培养新型建设人才,丰硕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困难家庭因子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家庭“煮”夫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