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抒情”写作教学指导

2023-08-22 19:40林海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7期

林海霞

摘 要 “学习抒情”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主题,进行“学习抒情”的写作教学指导可依次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借助此前学过的课文,帮助学习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关知识;其次通过让学生回忆具有真切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事件,使学生明白抒情应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准情感触发点;再次借助相关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抒情的常用方法,最后指引学生整合写作支架,通过写作实践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 “学习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写作支架

“学习抒情”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主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自由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这一主题的写作教学指导应充分调动教材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可分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以此前学过课文中关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语段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含义;第二步,引导学生回忆让自己感觉具有真切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一件事,启发学生进行抒情要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第三步,通过教材上有关间接抒情资料的学习和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抒情的用法;最后一步,引导学生整合前面学到的写作支架进行写作实践,从而将学到的两种抒情方式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应用与操练。

一、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要学习抒情方式,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指直接对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例如郑振铎的《猫》一文中,文末的作者内心独白:“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句话很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愧疚、悔恨之情。又如光未然《黄河颂》最后几乎的呼告部分,同样是直接抒发了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之情。同样的,冰心的《荷叶·母亲》最后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也是直接抒发了对母亲深沉的爱。

间接抒情指的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与直接抒情相对,作者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叙述中,渗透在描写中,渗透在议论中,并不直接抒发,而是由作者自己慢慢体会。例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中对邓稼先的评价语句:“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即在议论之中渗透作者对杨振宁的崇敬之情,对邓稼先三次手术的叙述即把对邓稼先的赞扬渗透在叙述之中。又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描写家乡场景的景象,即在描写之中渗透进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样的,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的最后两段,是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渗透在议论之中。

通过以上含义的阐述和例子的分析,学生得以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定义、分类和运用场景。所举例子来自于教材,都是学生新学不久的,对学生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很大帮助。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含义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学会抒情的基础,为接下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交代事件来龙去脉,找准情感触发点

抒情,一般应基于基本事件,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要找准事件中的情感触发点(即事件中出发情感的一些具體细节或具体情节),这是适当抒情和抒发真情的关键,否则,抒情就会显得虚假或过于煽情。教师可以先给个示例,再让学生仿照示例,回忆一件让自己有真切而细腻的情感体验的一件事,要求简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找准事件中的情感触发点。

【示例】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在池塘边钓鱼,刚开始,我的鱼竿一直没有动静,小半天过去了,突然我发现有鱼上钩了。

在这里,“我”的情感体验可以有变化,也可以没变化,以没有变化为例,可以假设“我”刚开始很沮丧,发现鱼上钩时变得十分的紧张和激动,后来鱼钓上来了,“我”变得十分的快乐和满足。以“很沮丧”的情感体验为例,可以抓住以下这些情感触发点:鱼溜了很久,最后却没有成功钓上来;自己钓上一条小鱼,但随即又看到爸爸钓上了一条大鱼;鱼上钩后,“我”一着急一拉,结果不小心给跑了……以“紧张激动”的情感体验为例,可以抓住以下这些情感触发点:钓鱼线突然绷直了;鱼竿突然被牵拉着向前扯动;鱼竿很沉,似乎拉不起来;鱼开始击打水面溅起水花……以“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为例,可以抓住以下这些情感体验点:鱼顺利钓上来了,这是“我”生平钓的第一条鱼;当我把钓上来的鱼放在鱼护里的时候,爸爸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把鱼拉上岸后,我发现这是一条“锦鲤”;当我把鱼钓上来了后,爸爸说我钓的鱼比他还大……以有变化为例,可以假设一开始我的鱼竿都没动静,为此心急的“我”不免有些沮丧;后来突然发现有鱼上钩了,“我”一下子就紧张激动了;当“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鱼拉上岸时,看着自己钓的第一条鱼,我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学生受到示例的启发,也纷纷谈起了很有情感体验的一件事,有的说周末和妈妈一起去养老院做义工,当知道那里的爷爷奶奶有时候一年半载家里都不会有人前来探望时,不免感到心酸同情;有的说期中考刚考完,当老师在讲台上宣布自己考全班第一并颁发奖状时,自己的内心欢呼雀跃;有的说当得知自己申请的团员资格未通过时,自己的心底难掩失落;有的说当看到新闻上飞机失事的报道时,不禁为遇难者的家属们感到悲伤难过……经过教师、示例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经历陈述,学生明白了想要抒好情,就需要交代好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要在事件中找准触发自己情感的点,在此基础上的情感抒发,也就显得自然不造作。

二、了解并掌握间接抒情的常用方法

除了要了解间接抒情的含义和例子外,还要了解间接抒情的常用方法。与直接抒情相比,间接抒情比较简单。相对较难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以依托于描写、记叙或议论而存在,但在具体的抒情过程中,所有的方法又各不相同。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的“故乡的土壤是香的”一句,是通过改变事物的特性,把一般来说带有土腥味的土壤说成是带有香味的,其原因在于家乡对于作者而言是遥远而美好的,在如此美好的家乡脚下的土壤,自然是带有香味的。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的开头,列举了中国苦难的1889年,是借助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排列的句式,将“中华民族”当成一个人,将西方列强视为刽子手,写中华民族任西方列强宰割,表达了心中难以掩饰的愤怒和痛心。同时将线性排序的句子改为诗歌式的排列方式,以此形成富有气势的句式,借此表达心中的愤慨和痛心疾首,也通过祖国从弱到强的描写,突出了对邓稼先的肯定与赞扬。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现代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诗文案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助了修辞,将诗人的愁绪比作是江上的流水,流不尽也斩不断,无穷无尽,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彼时彼刻满腹的愁绪无处消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借助景物烘托,通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老树和黄昏的乌鸦,表达出内心的黯然神伤。因为这些景物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了无生机,恰似此时此时的诗人,漂泊在外,毫无生机与快乐可言。紧接着的一句虽然写出了一幅美好的场景,包括诗意的小桥,包括潺潺的流水,包括富有人间气息的人家,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与前面描写的了无生机的景物形成反衬,对比之下,眼前黯淡的现实无法改变,而那诗意的一切只能是一种奢望。同样的道理,诗人在接下来所写的“古道西风瘦马”,也是通过古老荒凉的道理、瑟瑟的秋风及干瘦的老马,来表现出心中的荒凉,以上这些景物或正面描写或反面衬托,都共同传达出了诗人的困窘潦倒和对故乡的思念。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想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外漂泊羁旅,停泊时看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美景,不由得想起美好的故乡。此时作者借助乡书(家信)来表达与家人联系的渴望,又借助“归雁”来表达欲归故乡的渴望。“归雁”在古诗文中一般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意象,被赋予了“游子”“征人”的意味,因为大雁一般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总是在固定时间归来,因此被视为“游子归乡”的象征,很显然,作者在这里借助“乡书”“归雁”表达了思乡之情。此外还有《木兰诗》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一句,则是借助侧面描写,通过战友们的惊讶,来写出木兰的女英雄形象,这些来,木兰和战士们一同征战沙场,功夫了得,战功赫赫,如此有能力,有气魄的战士竟然是女的,原来男战士们所能做到的一切木兰也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比他们还好,战友们的反應与木兰的英雄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可见作者对木兰的赞美。

以上通过详尽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间接抒情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借助修辞、景物烘托、排列句式、代表性意象、联想想象、侧面描写烘托及改变事物特性等等,方法不可谓不繁多。单单了解还不够,接下来还需要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抒情方法。可以布置这样一个写作任务:

如果要你把前面所写的事件的情感体验抒写得饱满真实,你会运用哪些抒情方法?请参照示例,写下具体的方法。

【示例】

以写“紧张激动”的情感体验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侧面描写进行烘托:“爸爸此时放下来鱼竿,蹑手蹑脚地走到我的身边”;可以采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此时风突然静止不动了,蝉的噪声也不见了”;可以借助相关修辞:“此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那声音瞬间放大了十倍”;还可以改变事物特性:“空气瞬间凝固了……”

学生在示例的指引下,想到了可以通过联想养老院爷爷奶奶平时的惨状来表达同情之情,可以通过将自己比喻成欢呼雀跃的小鸟来表达考取全班第一的喜悦,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自己申请团员未通过的悲伤,还可以通过独立成段的描写来强调自己的悲伤之情。学生学会了间接抒情方法,也懂得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写作实践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了以上的知识贮备与方法习得,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布置写作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前面所写的同一事件为话题,整合前面步骤中所掌握的学习支架,写一篇文章,重点在于抒发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在学习抒情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先借助课文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再指导学生回忆具有情感体验的一件事来领会抒情要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准情感抒发点,再借助课文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间接抒情的常用方法,最后通过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为实践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切实学到抒情方式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在写作实践中进行抒情。

[作者通联:福建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