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身边人立传

2023-08-22 19:40赵俊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张中行布衣学者

赵俊辉

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朋友的关心,也离不开亲人的呵护。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朋友、亲人,请你务必要珍惜。可是,你了解他们吗?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样的性情?在他们身上,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下面这篇文章,教你为身边的人立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时文引路

布衣学者张中行

张昌华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他1936年从北大毕业后,曾在中、小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甚广,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张中行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顺生论》等。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时年张中行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

①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启功说他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选自《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改)

快乐演练

1.阅读《布衣学者张中行》一文后,請你说一说为什么张中行被称为“布衣学者”?

2.文中①一段属于细节描写,请简析其妙处。

3.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一下张中行先生的成就。

4.张中行先生晚年成名,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1.他出身农家,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时,在工作之余写文章贴补家用;在单位评级,他没被评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涉猎范围极广,学问极深,谓其学者,名副其实。综上所述,称其为“布衣学者”。

2.此处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张中行先生珍惜一粥一饭的优良品质,也更好地突出了他“布衣学者”的本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3.张中行的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读者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80岁时,他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

4.①做人做事必须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善于思考,还要注意点滴积累。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踏实工作、善于思考等优秀品格有关。②要做事,先做人。张中行敦厚淳朴,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③做人要自信。没有伯乐发现他,张中行就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独自闯了出来,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还要坚持努力。④人在物质生活上不必要求过高,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是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他拥有精神上的丰厚财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读写直通车

阅读了上面的选文后,我们应该能发现,想写好人物传记,讲究两个字——真和精。

首先是真,即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凡是传记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真实的。如果想写好人物传记,就要全面搜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我们以《布衣学者张中行》为例,具体来说:

一要写清楚人物的姓名、籍贯、民族等。文章中是这样交代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二要写清楚人物的学历、简历、职务等。文章中介绍张中行,他1936年北大毕业,在中、小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

三要写清楚人物的贡献、功绩、成果、著作等。文章中描述张中行著有《顺生论》、“负暄”三种等,读者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四要有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文章中就写到了张中行生活节俭的细节,比如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若有剩菜,会打包带回。

这些真实可信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全面的“布衣学者”张中行。

其次是精,即结构精、取材精、细节精。一篇人物传记,有的要展现一个人一生的历程,有的则要展现一个人到目前为止的经历和功绩等,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取舍,要选取最精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比如《布衣学者张中行》,就紧紧抓住两个方面来选材——布衣和学者。

何为布衣?出身农家,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写文章贴补家用,评级时未能被评为高级知识分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剩菜打包等。

何为学者?他涉猎范围极广,学问极深,著作颇丰,名副其实。

人物小传一般来说比较简略,因此更要集中写一个人的主要经历,将笔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事件上。《布衣学者张中行》一文在选材时,就紧紧围绕“布衣”和“学者”这两方面来选材,表现张中行先生的成就和性格特点。

文题亮相

你和家人亲密无间,你和朋友相识相知,你和老师朝夕相处,你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吗?你知道他们的成长经历吗?

请为你认识的他(或她)写一篇小传。

要求: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作文要做到取材精,抒情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思路

仔细阅读题目后,我们来梳理一下写作思路:

1.确定写作内容。一方面,确定要写谁,家人、朋友,还是老师;另一方面,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件来写,力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凸显人物的性格。这样为人物立传,才能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2.精挑细选材料。写作时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性格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尤其要精写那些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事件和情节。写作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言行进行细致的刻画,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力求能够全面反映人物的风貌。

3.合理运用写作手法。在刻画人物时,我们可以运用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表现手法,来增强文章内容的表现力,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4.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我们在写传记时,对传记内容的叙述、人物的刻画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还要避免将个人的好恶、偏见带入其中。

佳作工坊

洪玲小传

陶 畅

洪玲,已近不惑之年。当我看到茨威格写托尔斯泰“植被多于空地”一般的胡子时,我想起了她。当然,她没有胡子,但是她有一头令人羡慕的青丝。她肤质不太好,脸上生了不少雀斑,再加上经常熬夜,肤色蜡黄暗沉,所以纵然青丝满头,看到这张脸多少还是会让人有点小小的失望。当然,这话不能当着她的面说,否则要被她揍的。

她常跟我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孩童时代的那件事。她的爸爸妈妈白天都出去工作,没人照看她。洪玲小时候很调皮,没有玩伴便自己跟自己玩,找个饼干罐便开始各种花样玩法的探索,结果把脚塞进罐子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中午她妈妈回来煮饭,看她这副狼狈样,训斥了她一顿之后,最终只得剪开了饼干罐,才把她那只可怜的脚解救出来。说到这件事时,她还不忘把那只脚摆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说它也算是历尽磨难。

她常感叹的便是在我小时候让我运动得太少了。她的原话是这样的:“你瞅瞅你那样子,叫你下楼活动活动筋骨都不去。讲什么‘你一让我下楼就没好事儿,不是要我顺便拿个快递,就是买个盐啥的,我五六岁就能给我阿爸打酒,帮我阿妈买酱油,你个十几岁的大姑娘,反倒懒成这个样子,还不是小时候运动太少了,才会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

我晚上写作业、背书,经常熬到十一二点,她便在客厅守着,也不去睡,说是要陪我。我在屋里复习功课,不久她便在厅里打哈欠。叫她第一声时,她还哼着应一声;叫第二声时,发现她已经彻底睡着了。于是,我就迅速写完作业,悄悄地去洗漱,然后再把她叫起来,让她回屋睡。有时候我恶作剧,猛地出声,会吓她一跳。但是我不常这样做,因为容易被她追着打。

翌日早晨她便开始发牢骚,让我以后别再熬夜了,弄得她也不能早睡觉。我有一次问她:“你怎么不先洗了脸睡觉?我这个十几岁的大姑娘,难道连洗漱都不会?”她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以后也永远不会忘:“你明知故问!你不睡,我能睡得安心吗?”

洪玲已经不再年轻了,便越发怀念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她常说:“想当初,我长得那叫一个好看,谁见了都得夸我几句!”不知她讲的是真是假,但是看在她这十几年含辛茹苦的份兒上,我也该信了她这话,谁年轻时还不是“十里八乡一枝花”呢?

你已经看出来了吧?洪玲,她就是我妈。

名师点评

作者运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行文,选材精当、生动描绘出了开朗乐观、不拘小节的“洪玲”的形象。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会被其母女间的真情所深深打动。

猜你喜欢
张中行布衣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布衣发明家毕昇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勤俭爱国的“布衣院士”
“布衣”陈琮英
学者介绍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悔:只知她的寒素,忽视了她的狷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