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影响

2023-08-23 07:22缪羽菲钱湘云
实用老年医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共病饮酒适应性

缪羽菲 钱湘云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且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共病的快速积累会阻碍病人体内平衡,导致脆弱性和全身炎症增加,从而引发衰弱[1]。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在处理各种超出自身应对能力的生活事件或压力情绪时所作出的认知努力[2],包括非适应性和适应性两大类。目前,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被较多地运用于学生[3]、慢性病病人[4]等人群以及心理健康[5]、精神疾病[6]等领域,但尚未用于老年共病病人衰弱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共病病人应对事件时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其与衰弱的关系,为制订衰弱干预方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00例老年共病病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共病诊断标准[7];(3)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进行有效交流;(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听力、视力功能障碍等;(2)严重的生理、心理疾病需重症监护;(3)情感障碍、脑肿瘤、严重脑部外伤病史;(4)药物滥用;(5)已参与过或正在参加类似研究。收集病人一般资料10项、认知情绪调节问卷9个维度、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5个维度,参考Kendall样本量估计法,样本量取变量数的5~10倍,同时考虑20%失访率,经计算所需样本量为288例,实际有效调查为300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EK2022001)。

1.2 调查工具

1.2.1 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数量、医保类型、吸烟、饮酒等。

1.2.2 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8]:包括5个维度: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环境,共26个条目,总分为26分,≥9分为衰弱。

1.2.3 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9]:用于评价个体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包括4项非适应性调节策略(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和5项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接受、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每项策略包含4个条目,共36个条目,某项调节策略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越有可能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这个认知调节策略。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病人讲解研究目的和注意事项,获得其知情同意后由病人独立填写或研究者协助填写各项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32份,回收问卷332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36%。

2 结果

2.1 老年共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描述 在300例老年共病病人中,男133例,女167例,年龄60~99岁,平均(76.65±8.2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61%。老年共病病人衰弱总分为(9.13±4.03)分,171例病人存在衰弱,衰弱发生率为57.0%。

2.2 老年共病病人的认知情绪调节得分 老年共病病人的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得分为(41.99±8.90)分,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得分为(57.33±8.52)分。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病人采取沉思(12.93±4.31)、自我责难(11.17±4.00)的方法更多,在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采取接受(14.79±3.85)、积极重新关注(13.45±3.86)的方法更多。

2.3 衰弱组和非衰弱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根据衰弱总分是否≥9分将300例老年共病病人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2组在年龄、居住状态、婚姻状况、近期记忆力、吸烟、饮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n,%)

2.4 衰弱组和非衰弱组认知情绪调节得分比较 2组非适应性和适应性调节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方面(P<0.05),见表2。

表2 2组的认知情绪调节得分比较分)

2.5 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相关因素 以是否衰弱为因变量,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认知情绪调节得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后退法的方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近期记忆下降、非适应性调节是老年共病病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而适应性调节是衰弱的保护因素,体现在重新关注计划方面,饮酒也是其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共病病人的衰弱现状 老年共病病人发生衰弱会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感染、谵妄、死亡等的风险[10]。中低等收入国家的衰弱发生率从3.9%~51.4%不等[11],本研究中衰弱检出率高达57.0%,远远高于Düzgün等[12]的针对住院老年病人的调查结果(19.8%)。此外,衰弱不仅表现为单一躯体功能的减弱,还包括心理、认知、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衰退。

3.2 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相关因素 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会使个体产生适应性不良的情绪反应,与焦虑、倦怠、抑郁等心理失调有很强的相关性[13]。研究报道,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使头颈癌病人产生错误的认知,对出现的负面症状进一步夸大,导致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进而加重吞咽困难[14];采用非适应性策略的冠心病病人会思索疾病的负面影响,时常沉浸于痛苦中,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后[15],与本研究“非适应性调节是老年共病病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的结论一致。此外,本研究发现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衰弱的保护因素,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能促进老年共病病人接受曾经经历的不良事件,运用平和的心情去评价其带来的意义,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疾病康复,对维持心理健康、改善衰弱状态至关重要。另有研究表明,引发衰弱的机制之一是认知退化,认知能力下降可能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16]。老年共病病人的认知功能有所减退,基础疾病反复发作,较少进行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往往采取消极的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频繁地陷入遗憾、责难等情绪中,纠结疾病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变化,对躯体健康、心理调适、认知改善、社会适应等均有负性作用[17]。因此,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使用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老年共病病人,帮助其转变错误认知和释放负性情绪,采用积极情绪宣教、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心理暗示、志愿者示范等干预方法使病人树立良好的认知和信心,构建健全的心理防御机制,降低心理层面的衰弱风险,进一步减缓病人生理、认知等衰弱速度。高龄是影响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共病病人的器官功能相应退化和机体抵抗力逐步降低,发生活动缓慢、跌倒、体质量下降等现象,更有可能处于衰弱前期或衰弱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年龄的老年衰弱病人进行分级衰弱管理。本研究中近期记忆下降的老年共病病人发生衰弱的风险更高。记忆力减退是认知障碍的重要特征,细胞记忆亚群被证明与老年人身体的衰弱有明显的相关性[18],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以往研究表明,饮酒会加重老年人的衰弱,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酒是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保护因素,与Shah等[19]的研究结论类似。英国一项纵向队列研究发现,与不饮酒者相比,少量饮酒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概率有所降低[20]。由此可见,衰弱患病率可能因酒精摄入量而异,适度饮酒可能降低衰弱风险。

4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发生率较高,且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年龄、近期记忆力、饮酒等因素相关,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尤其要提高对老年共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关注度,疏导病人的负性情绪,促使其减少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和建立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提高病人身心素质,减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较大程度地预防或减缓衰弱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共病饮酒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浅谈散偏汤合四逆散治疗偏头痛-抑郁症共病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陶渊明 饮酒》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与猫狗共饮酒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