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比较研究

2023-08-24 10:47王泽政党传奇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4期

王泽政 党传奇

摘要: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存在实现方式、训练模式、训练目标等方面的差异。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的结合路径主要有:制订多元化训练计划、引入新式训练方法、推广口碑式自由搭配的自主训练方式和通过新兴科技推进训练。

关键词:高校体能训练;新式训练方法;传统训练方法

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和新式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教学中搭配使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优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对比和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训练方法在不同学生之间的体验和效果差异,明确适用范围和训练重点,从而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個性化更强的训练服务。传统体育训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式体育训练则能够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也更利于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新意识。

1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简介

高校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有氧训练,包括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运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爆发力训练,运用的是一些短暂而高强度的运动方式,如短跑,跳跃、举重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爆发力和速度;力量训练,主要是一些重量较大的运动,如卧推、深蹲、硬拉等,可以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和体质;敏捷性训练,主要是针对协调、灵活性或身手的训练,如跳绳、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度和协调性;柔韧性训练,主要是通过伸展、拉伸等方式训练身体柔韧性,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弹性。这些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健康。

高校的新式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性训练,通过训练身体的部分肌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使身体能够更加稳定、协调,以提高身体的功能性,常见的训练方式有平衡板训练、TRX训练等;HIIT训练,即高强度间歇训练,这种训练方式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和间歇性的低强度训练交替进行,可以快速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耐力。常见的训练方式有跑步机、甩绳等;核心训练,通过针对身体核心部位如腰、腹、臀部的训练,提高身体稳定性和支撑力,增强身体的功能性,常见的训练方式有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爆发力训练,结合了传统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的要素,针对短时间内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练习,例如俯卧撑、高抬腿、速度健身球等;智能化训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结合体感训练设备和智能化分析系统,进行智能化训练,使运动更加智能化和有趣化。这些新式训练方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更全面、高效、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

2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的差异

2.1训练方式差异

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差异。

训练形式差异:传统体育训练主要使用机械器械进行训练,如哑铃、杠铃等;而新式体育训练更注重多元素、全面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的训练方式,如游戏化训练、辅助器械(如平衡板)训练等。

训练频率差异:传统体育训练休息时间比较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常规训练;而新式体育训练采用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训练,以及多次突破自己的极限,通过高强度训练达到改变生理状况的目的。

训练功能差异:传统体育训练注重发展某一种单一的能力,如强度或速度等;而新式体育训练则更关注提高身体的全面素质,如心肺功能、协调性、反应及爆发力等多方面素质。

训练辅助工具差异:传统体育训练中辅助工具主要是器械和药品,而新式体育训练则更注重智能化、技术化、科技化方向,如VR技术、智能运动器械等。

训练模式差异:传统体育训练模式往往是学生与教练员一对一或者小组训练;而新式体育训练模式更注重群体化和社交化,如开展团队互动和PK竞赛等方式。

2.2训练目标差异

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的训练目标主要有以下差异:

传统体育训练目标主要是提升特定能力,如力量、耐力、柔韧、爆发力等;而新式体育训练目标则更注重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如心肺运动能力、协调性、反应力、平衡能力、灵敏度等。在运动风格上,传统体育训练在技巧和运动姿势方面注重单一的肌肉群的训练;而新式体育训练则更加注重各种花样姿势和运动风格的组合,通过多个关节融合动作,提高整体身体协调性。在训练范围上,传统体育训练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专业运动员、强度要求比较高的体能训练人群等,而新式体育训练范围更广泛,适用于各个年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包括普通大众、业余健身者和初学者。

2.3训练模式差异

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和新式训练方法在训练方式方面有以下差异:

训练方式:传统体育训练方式主要采用领导指挥、教练示范、学生跟随的方式进行;新式训练方式更加注重更多的互动和自我发展,鼓励学生自行安排健身计划。

训练内容:传统体育训练内容主要为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等;新式训练内容更加多元,包括核心力量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平衡训练、冲刺训练、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等各类新型训练手段。

训练频次:传统体育训练通常是逐渐递增的过程,一般是从适应期逐渐进入稳定期,而新式训练则更注重高频度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养成日常训练的习惯来实现健身的长远目标。

群体影响:传统体育训练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而新式训练注重群体参与的作用,大家可以互相搭档、互相影响、互相调节,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环境氛围:传统体育训练时常在较为封闭的训练室内进行;而新式训练则更为关注户外的乐趣因素,通过户外跑步、骑行等训练方式,让学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之美。

3高校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新式训练方法结合路径

3.1制订多元化训练计划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订多元化的训练计划,包括传统力量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平衡训练、冲刺训练、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等。每个课程可以在训练前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练和器材设备,以实现更高效的训练效果。

设定训练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定相应的训练目标。例如,针对手臂力量训练,目标可以是增加举重重量,促进上臂和小臂的肌肉发展;针对耐力训练,目标可以是延长跑步时间和距离等。

制订训练计划:根据训练目标和选择的训练方法,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如果想要达到提高手臂力量的目的,可包含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训练,每周坚持进行一次,通过逐渐增加器械重量来提高手臂力量。

定期检查训练效果:每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针对学生参加的训练项目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周期性的训练并进行效果分析,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

3.2引入新式训练方法

高校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式训练方法,如普拉提训练、瑜伽、悬挂训练和有氧桥、室内健身等练习方式,以丰富传统的训练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入新式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能训练的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和引导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关注,提升其健康意识。同时也能借助“科技十健康”的理念,探索创新培养模式,让学生更为全面和直观地发现自己身体的能力,以进一步发挥出他们的学习潜质和学科特长。推广新式训练方法,设计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同时组织学生总结心得体会,能够推动新式训练方法的普及,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

3.3推广口碑式自由搭配的自主训练方式

学生可以在自主训练场地及时查看自己的训练进度、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强化训练以及分享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自主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全民健身的意识。建立团队自主训练场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训练场地和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目标和需要进行自由搭配,以获得自主训练的实践机会。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和资讯:在自主训练场地上加设一些训练器材,如承重带、哑铃、跳绳等,同时也可以加强资讯的分享,以解决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制订具体的自主训练计划:在自主训练场地上,为学生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如增肌、健身、修身、减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计划需细化具体的训练内容,精细描述训练次数、负荷强度、训练时间、器械使用等。

3.4通过新兴科技辅助训练

高校可以利用新兴科技,引入一些具有全新意义的训练体验,如智能健身设备、大数据体验、虛拟现实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以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和心理感受。了解新兴科技:及时跟进新兴科技的动向,了解其在身体训练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如VR训练、智能化健身设备、体感游戏、培训智能化装置等。设置数字化健身系统:在学校体育训练场馆中,加装数字化设备和科技装置,及其在健身设备和训练装置中的应用,开展基于新科技的训练。引入一些具有人工智能、量化训练进程等功能的智能硬件设备,如智能折叠跑步机、智能哑铃、智能技术垫、智能风扇等,结合设备与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的素质。制订结合智能健身设备的训练计划:基于学生身体数据、训练目标等,借助智能装置的分析综合训练进度,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在科技引导的训练体系基础之上,开设体能锻炼课程,以实现最佳训练目标和最终健身成果,如拳击操、音乐剧、舞蹈卡拉OK、练功台等,以增加训练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