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8105 综采工作面高水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研究

2023-08-24 08:16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空留巷支柱锚杆

李 博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山西 大同 037000)

1 概况

同忻矿8105 工作面长度230 m,基本顶平均厚度4 m,直接顶平均厚度9 m,煤层倾角平均7°。目前,5105 运输巷采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留巷后巷道、充填体宽度分别是5.6 m、2.0 m,充填体切顶阻力1569 kN/m,留巷效果差,留巷成本高,不利于安全生产。

2 高水充填巷旁充填留巷技术设计

高水充填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相比矸石、柔模混凝土等留巷技术[1],具有以下特点:工艺系统简单,初期投资少;可长距离输送,机械化程度高;能够适应充填体顶板下沉,维护留巷稳定;有效隔离留巷、采空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2]。

2.1 巷旁充填体参数设计

高水材料水灰比定为1.5:1,充填工序每天两班,充填体长×宽×高=3.2 m×2.5 m×3.5 m;充填体都在采空区内,留巷宽度为5.6 m。

采用对拉锚杆、钢筋梯子梁、钢筋网加强支护充填体,提高其抗变形能力。锚杆间排距900 mm×800 mm,最下面、最上面1 根分别距底板300 mm、顶板500 mm。锚杆选用Ф22 mm×2700 mm 螺纹钢;钢筋梯子梁采用圆钢Ф14 mm 焊接制作而成;钢筋网选用Ф6 mm 钢筋焊制,网孔≤100 mm×100 mm,两网片用双股铁丝连接牢固,搭接铺设长度≥100 mm。图1 为充填体加固方式。

图1 充填体加强支护布置图(mm)

2.2 充填设备选型及布置

8105 工作面充填量为28 m3/班、2.5 h/班,因此,充填量为11.2 m3/h,充填泵能力应大于187 L/min。因高水材料输送距离最大为2000 m,输送阻力为0.35 MPa/100 m,确定选用液压双液喷涂泵,型号为ZBYSB340/18-55,额定压力、流量分别是18 MPa、340 L/min。

泵站布置于该工作面北面一盘区辅运大巷与5105 运输巷交叉处,充填泵2 台(一用一备)、搅拌桶5 台(甲、乙料各2 台,备用1 台)、电磁启动器5 台(喷涂泵1 台、搅拌桶4 台),并在料场附近布置搅拌桶。泵站供电电压1140 V/660 V,采用两路Ф50 mm 高压胶管作为输浆管路。

2.3 围挡空间设计

围护空间主要是在支护巷旁前,采取临时手段对顶板进行范围控制[3]。一般情形下,临时支挡多使用挡矸支架或单体液压支柱。

结合8105 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专门设计挡矸支架围挡临时支护,如图2。在端尾替换4~5 架原支架为端尾支架,在端尾支架后方挡矸处采用2架挡矸支架挡矸,挡矸支架互为支撑,迈步推进。

图2 充填区围挡空间支护

2.4 充填上方顶板支护

加强充填区内顶板支护,保证顶板完整性。支护方案设计如下:第一种:割煤后,先推刮板输送机,再将顶网铺设在端头4 架液压支架,使用锚杆(索)对顶板加固,最后移架。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顶板及时支护。该方法要求将刮板输送机暂停,会影响工作面的回采。第二种:制作超前缺口在工作面端头,由于是在工作面端头采取放炮作业,虽不会对正常推进产生影响,但是会增大作业量。第三种:对于好的顶板条件,可将充填区顶锚网索支护技术应用在支架后方。该方法虽存在一定的加固滞后性,但是不会影响回采进度[4]。

结合8105 工作面顶板状态,采取第三种加固方案。具体设计为:在端尾4 架支架架前布置10#菱形金属网,在架后每排打设3 根Ф20 mm×2500 mm 锚杆,间排距1300 mm×800 mm,采用钢筋梯子梁护顶,Ф14 mm。加固时,尽可能使锚杆的外露长度小,最好≤50 mm。图3 为充填加强支护图。当顶板条件较差时,可在架前施工顶板锚杆。

图3 充填区域上方加强支护图(mm)

3 沿空留巷补强支护

3.1 留巷段加强支护

在留巷、回采期,顶板活动明显,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在工作面后方120 m 内加强支护,3 根液压支柱搭配工字钢梁或π 型梁加强支护,一梁3 柱,边柱距两帮1000 mm,排距1000 mm。

3.2 密集钻孔卸压

8105 工作面部分区域顶板坚硬、致密,顶板压力大,矿压显现明显,为避免悬顶影响留巷,工作面回采后顶板不及时垮落,可在端尾支架的工作间内进行弱化孔施工[5],提前弱化、预裂一定区间内的上覆岩层,利用采场周期来压,促使支撑架构的形成,改善其下沉、回转形态,完成顶板卸压[6]。具体为:施工一排顶板弱化孔在墙体外侧顶板300~500 mm 内,孔间距600 mm,直径48 mm,孔深8 m(可根据顶板岩层厚度情况进行调整),向采空侧倾斜10°,如图4。

图4 密集钻孔布置示意图(mm)

4 充填体施工工艺

1)顶板支护

割煤→端尾支架布置顶网(根据顶板情况)→液压支架移架→架后支护、挡矸→加固充填区顶板。

2)构筑充填体

依照推进进度,每日构筑充填体2 垛:清除浮煤→定位充填体→立模(布置钢筋网、单体液压支柱、吊充填袋、穿对拉锚杆)→配料注浆→清洁管路、注浆设备→回收支柱。

3)辅助切顶(可选)

利用支架后方、挡杆密集支柱支护,施工切顶密集钻孔,辅助充填体切顶。

4)清理现场,准备下一循环。

基本工艺流程如图5。

图5 充填工艺图

5 留巷期间矿压监测结果

对8105 工作面高水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进行了矿压监测,得到随工作面推进充填体横、纵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如图6。

图6 充填体横、纵向位移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见,工作面后方10 m,充填体横、纵向几乎没有变形;工作面后方10~20 m,顶板活动明显,变形量缓慢增大,但此时仍比较小;工作面后方20~60 m,煤层顶底板变形量持续增大,充填体横向变形快速增到190 mm,纵向变形增到150 mm;工作面后方60~80 m,顶板逐渐趋于稳定,巷道围岩变形减缓,充填体横、纵向变形量增大变缓,同时,其变形速率增大也较缓慢;工作面后方80 m,充填体逐步趋于稳定,此时,充填体横、纵向变形分别是250 mm、210 mm。综上分析,充填体变形量一直在可控范围内。

6 结论

1)设计沿空巷旁充填支护,包括充填体加强支护参数、设备选型及布置充填区域围挡空间及顶板支护。其中,选用对拉锚杆、钢筋梯子梁、钢筋网加强支护充填体;充填区围挡采用专门的挡矸支架;充填区上方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

2)设计沿空留巷补强支护,一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在工作面后方120 m 搭配工字钢梁或π 型梁加强支护;二是密集钻孔卸压,在端尾支架的工作间内施工弱化孔,实现顶板卸压。

3)8105 工作面高水充填沿空留巷充填体横、纵向变形缓慢增大至最后趋于稳定,最终变形量分别是250 mm、210 mm,均在可控范围内,可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稳定生产。

猜你喜欢
空留巷支柱锚杆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厚煤层条件下沿空巷道不同充填体宽度围岩变形分析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方式研究
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研究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