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多伊尔《微笑》中主人公的幻化与创伤

2023-08-25 18:04张云绣田祥斌广州理工学院广州510540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帕特里克维克多微笑

⊙张云绣 田祥斌 [广州理工学院,广州 510540]

罗迪·多伊尔(Roddy Doyle)是当代爱尔兰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爱尔兰社会存在的深邃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细腻观察以及青少年心理世界感受的细致描写方面深有造诣。1993年,罗迪·多伊尔以儿童视角叙述的小说《帕迪·克拉克哈哈哈》获得布克奖,他的作品大多以都柏林普通人的生活为主题,富有温暖的人文主义情怀。多伊尔小说创作的语言简洁而又生动,能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

小说《微笑》出版于2017 年,是多伊尔关于儿童成长的一部心理小说。该小说以菲茨帕特里克(Fitzpatrick)幻化的维克多(Victor)的悲惨人生展开,讲述儿童心理问题是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儿童时期,菲茨帕特里克因被校长性侵后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蜕变为与菲茨帕特里克截然相反的人格幻化者——维克多,这种双面人格持续了38 年。在故事中,罗迪·多伊尔借两个矛盾人格的相遇,逐渐揭开主人公维克多的面纱,暴露出当代校园中普遍存在的性侵和暴力。通过校园内的伦理道德沦丧叙事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揭示了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著名作家、评论家迈克尔·绍布称赞道:“多伊尔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创伤后带来的伤害,还要尽可能地去感受它们。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勇敢的小说,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小说。” 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无论是细腻地观察,还是令人胆战心惊的心理悬念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微笑》都成功地撼动了人心。本研究从心理分析角度,试图探讨维克多微笑背后的心理创伤对青少年人生的毁灭性影响。

一、维克多的回避创伤与再体验苦难

心理创伤是一种损害心理健康的精神疾病,通常是由自然或人为灾难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小说中维克多的心理创伤当然是源自人为因素,为了躲避不堪回首的过去,幻化后的维克多是个小有名气的政治记者,喜欢写小说,是中年离异的正常男人。但菲茨帕特里克的突然出现打破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奇怪男人,以他中学同学的身份出现,不断地揭开他的伤疤,唤起维克多在学校里被男校长性侵17 次的痛苦回忆。虽然维克多极力掩藏创伤事件的存在,编造了新的身份,试图走向新的人生,但随着不堪回首的过去侵袭而来,维克多也不得不面对真正的自己。真实自我的闪现,以及挥之不去的噩梦,证明了维克多从未摆脱创伤事件的创伤巨痛。

维克多通过38 年的回避试图营造自己的“桃花源”,逃避现实世界给他心理带来的伤害。根据心理分析:“回避症状(Avoidance)体现在受害者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创伤事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如压倒性的恐惧、害怕和焦虑,这些情绪反应可持续终生。因此,对创伤事件的回避可以暂时缓解痛苦。”维克多为了缓解创伤的痛苦,选择逃避不堪回首的过去,幻想创伤事件没有在自己身上发生,这正是一种心理创伤的回避症状。

维克多创伤的回避行为主要体现在双重自我。为了躲避创伤事件带来的伤痛,菲茨帕特里克将自己幻想成另一个他——维克多,一个没有遭遇过性侵的正常人。事实上,少年儿童往往弱小脆弱,“无法摆脱权威的压迫。他们只能躲在幻想世界里,假设自己是别人,哪怕只能缓解一分钟的痛苦”。然而美梦再美,终会醒来。38 年后,菲茨帕特里克以维克多的同学的身份现身,并主动回忆起他们的学生时代。然而,即使维克多假装不认识菲茨帕特里克,甚至排斥,尤其是极力逃避菲茨帕特里克不断提到的往事,但他无法真正抹去这段阴霾。

为了尽力回避过去的创伤,现实中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维克多一反常态地编造故事,试图减轻过去受到伤害的程度,他坚决否认自己被校长性侵的事实。在幻想世界里,信誓旦旦地宣称他曾被猥亵过一次,而他勇敢地在广播中揭露了校长恶劣的犯罪行为。即使面对菲茨帕特里克的一再揭开伤疤,他依旧拒绝承认残酷的事实。这正是一种暂时缓解伤痛的表现,但这种持续性的回避行为,是当事人不能直视深处的心理问题。游离在正常生活之外而遗失了真实的自我,也就始终无法治愈伤痛。

回避痛苦的过去是害怕再体验带来更重的创伤。正如凯茜·卡鲁斯所述:“创伤是对严重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经历,其中对事件的反应通常会延迟、不受控制地重复出现幻觉或其他侵入性现象。” 在《微笑》中,心理创伤的再体验也给维克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即使回避,他也无法完全避免萦绕脑海的痛苦记忆,这种延迟的反映和重复出现会持续伤害受害人。正如赫尔曼提到的再经历症状那样:“即使经过很长时间,受到创伤的人也会不断想起创伤事件,就如同他们在不断地重新体验,尤其是体验当时的感受和情绪。创伤就像一道符咒,反复出现在受害者的意识中。”38 年里,维克多一直在逃避创伤的阴影,但即使躲进了幻化世界,他也无法完全忘记那些创伤事件。恰恰相反,反复体验创伤事件如影随形,无孔不入地侵入维克多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他的精神世界。

创伤事件不断入侵维克多的梦境,百般折磨着他。就算时隔多年,创伤事件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噩梦一次又一次地将他拉回被校长性侵的场景。刻画在脑海中的受害细节总是历历在目,比如被性侵时教室的地板、校长的大手等,这些频频重演的创伤经历使他一直无法走出阴影,严重阻碍了他的成长。

在现实中,创伤性记忆反复入侵,严重影响了维克多的生活。菲茨帕特里克的多次出现,让维克多不断陷入糟糕的回忆中。在故事的尾声,菲茨帕特里克打破了维克多的幻想世界并告诉他:“我是你,维克多。”此外,菲茨帕特里克揭露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校长不只是骚扰你——我,我们。不止一次,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一次,两次,一共十七次。他强奸了我们,维克多。”不仅如此,菲茨帕特里克还向维克多详细地描述了不堪回忆的遭遇,压倒性的恐惧感也随之而来。痛苦记忆的不断入侵,使维克多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经历骇人的感受和情绪,痛苦的记忆摧毁着他的理智。

这正是小说要昭示的,心理问题频发,必须深入研究心理创伤问题,更多地关注心理创伤这种无形却伤害力巨大的心理疾病,帮助更多人走出创伤的阴霾。

二、维克多心理创伤的成因与警示

《微笑》中,导致维克多心理创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个人性格和他的家庭三个方面。维克多的心理创伤虽然没有造成身体伤害,但痛苦的经历却比身体的伤害还要严重,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这既有直接成因,也有间接因素。

从影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可以看出,校长的性侵和维克多性格的自我压抑是导致维克多遭受心理创伤的最直接原因。维克多的创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就读的学校校长对他的性侵造成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教师与受害者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见面和相处,受害人通常会对加害主体有类似于家中长辈的尊敬、信任和崇拜。”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与维克多接触频繁,对他了解得一清二楚。加上家长对儿子的不关心,维克多成为校长“合适的学生”,然后以“教摔跤”的借口在放学后留下他,并实施了猥亵、施暴、强奸等罪行。他深知维克多不会揭穿他这些龌龊的事,竟然肆无忌惮地威胁维克多:“你长大了能与我作对了!”弱小的维克多哪敢反抗,因此酿成了人生悲剧。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是权力拥有者,也是虐待狂,用暴力的手段体罚学生是司空见惯的行为。维克多说过:“校长曾经在教室门前抓住道克并殴打他,只因他认为道克在傻笑。”“工作特点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害人基本上不能也不会对其产生反抗意识,在其受到侵害后也不敢告诉家长,而犯罪行为人正是因作案的低风险、低成本,才肆无忌惮地对受害人进行持续的加害行为。”正因为如此,校长在学校内可以随意虐待殴打没有反抗能力的维克多。利用职权辱骂虐待学生,游走在无人看管的不法之地,这也导致维克多不敢向身边人揭发校长的此种暴力行为。

维克多的自我压抑是导致他形成心理创伤的又一直接原因。小说中,维克多是一个敏感的男孩,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自从经历了创伤事件后,他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之中,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三十多年的自我压抑中,特别在纠结于是否要揭穿校长的罪行时,维克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维克多内心十分渴望站在众人面前揭露校长的恶行;另一方面,维克多既害怕丑事败露,也畏惧校长的报复,始终不敢向任何人吐露真相。然而,在他的心里依旧渴望身边人能注意到他的异常,希望同学们能问他为什么放学后留在学校,希望妈妈能发现他内裤上的血迹。但不幸的是,没人注意到他的反常之举。最终,维克多郁结于创伤事件,陷入自我压抑的牢笼中,加深了他的心理创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校长作为恶行的始作俑者,在阳光下得意洋洋地对受害者进行施暴,而作为受害者的维克多却一直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中,无法解脱。

导致维克多心理创伤的间接因素在于亲情缺失和肆虐的校园暴力。一方面,他的母亲从未经受过教育,没有运用正确的方式培育维克多。而且母亲忙于家务和照顾妹妹,无暇顾及维克多的生活和学业。她不仅不知道维克多在学校被性侵的事情,就连三年的校园暴力她也毫无所知。另一方面是维克多缺乏父爱。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外出谋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在《微笑》中,维克多对他父亲的描述是:“我不认识他。我每天都看到他的照片,但我听不到他的声音,也想象不到他在厨房的样子。”在维克多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几乎没有任何关心,所以维克多对父亲没有具体的记忆。更糟糕的是,父亲在他被性侵的过程中因病住院,这无疑给了罪犯更多的机会。无论是母亲的疏忽,还是父亲的亲情缺位,都间接地使维克多成为校长的猎物,陷入生活的阴霾。因此,维克多心理创伤的加剧与长久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他的父母难辞其咎。

校园暴力和老师的不作为是导致维克多心理创伤的又一间接原因。在充满敌意和暴力的学校里,学校的不当管理、教师责任心的缺乏和学生之间的霸凌都对维克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毫不关心。维克多的男法语老师墨菲老师(Murphy)在课堂上对维克多说“我无法抗拒你的微笑”。在同学眼中,墨菲课堂上唯独对维克多说这句话,而且言语里面似乎含有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情感,因为墨菲的称赞,致使维克多遭受了持续三年的校园暴力。更糟糕的是,老师们对校园暴力视而不见。“老师们从不介意暴力,他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插手此事。”维克多遭受校园暴力的三年,没有一个老师站出来阻止这种恶劣行为。很明显,这些教师没有任何的职业道德和同情心,在他们眼中,学生只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弱势群体,从来都不需要尊重。面对敌对的学生和老师的失职,维克多在学校备受身体和心理的煎熬,一步步将他从阳光大道拖进恶魔的深渊。

维克多的心理创伤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因素,也有间接因素。校园生态失衡,亲人关爱缺位,教师漠不关心,这都是导致他悲苦数十年的源头。如果能给予受害者足够的关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就能从源头上预防或进行心理治疗。这表明,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三、心理创伤的双面人格

在《微笑》中,心理创伤对维克多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他,现在却成了一具黯淡无光的躯壳。由于不可抗拒的创伤事件的发生,他对前途丧失信心,人生观扭曲。弗洛伊德描述这种现象为受害者对创伤性灾难时刻的执着,不知道如何挣脱,因此与现在和未来完全脱节。心理创伤导致维克多成为一个没有梦想和灵魂的行尸走肉,形成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冲突,最后达成现实与臆想世界的和解。

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中说道:“创伤事件破坏了受害者对世界安全性、积极价值观和准则的原有认知,所以受害者往往会在创伤事件中感到内疚和自卑。”由于无法抗拒的创伤事件的发生,维克多对前途的信心彻底消失,人生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理创伤扭转了维克多的人格,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乐观善良的人,但真实的他却萎靡伤感,沉浸于匪夷所思的幻想之中。起初,维克多是一个简单而敏感的小男孩,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希望。经历创伤后,他内心变得悲观、黑暗,尤其体现在他歪曲的想象中。只是一间重新刷墙的出租屋,他却想象有人在那里被谋杀,墙上还留着血,并且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编造了他邻居是妓女的故事。此外,菲茨帕特里克的衣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负面看法。他总是穿着“那件侧面有口袋可以装猎枪弹和死兔子的衬衫”。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透露了他是一个沮丧的悲观主义者。

心理创伤摧毁了维克多的前途与成就。维克多曾对未来充满信心,但菲茨帕特里克却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消极和困惑。在学校时,维克多爱好合唱与写作,他上过大学,是小有名气的政治记者,正在写一部关于爱尔兰社会的小说,他是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目标满怀期待的人。然而,在现实中,菲茨帕特里克却变成了漫无目的的行尸走肉,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并有阅读障碍的人。他没有任何目标或职业规划,也失去了所有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从以上分析来看,维克多向往美好的生活,比如爱好、工作、梦想和家庭,而真实的他却一无所有。因为心理创伤,他变成了一个与自己的期待截然相反的人。

心理创伤隔绝了维克多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维克多可以与身边人正常交往,他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亲密的朋友,与著名主持人瑞秋结婚并育有一个儿子。恰恰相反,菲茨帕特里克不善于交际且行为古怪。38 年来,他一直沉浸在创伤事件的伤痛里,与家人断绝联系,没有任何朋友,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整日独来独往,没有目的地徘徊。因为无法进行男女交往和正常性生活,所以他一开始就拒绝了瑞秋的约会邀请,他将自己置身于一座孤岛,与外界完全脱节。

维克多和菲茨帕特里克作为两个截然相反的矛盾体,反映了现实与幻想的冲突。心理创伤如排山倒海般入侵维克多的人生,让一个原本小有成就的人变成了独来独往的行尸走肉。

虽然主人公具有双面人格,但现实中的菲茨帕特里克和幻化的维克多最后得到和解,这源自菲茨帕特里克的出现,维克多不得不面对自己丑陋的过去。赫尔曼提到:“受创伤的人需要了解过去,才能重新掌控现在和未来。因此,对心理创伤的认识,要从对历史的重新发现开始。” 过去与现在的冲突虽然让维克多难以接受,但正是菲茨帕特里克的出现导致现实与幻化的冲突,才让维克多最终接受了现实,治愈了自己。

菲茨帕特里克和维克多之间的碰撞让他发现了自己不完美的过去。故事的最后,菲茨帕特里克突然出现,他大胆地告诉维克多:“我就是你,维克多。我就是你变成的样子。”并详细地告诉维克多,他的大学、他的工作和他的前妻与儿子都只存在于他的幻想之中。最终,维克多最难以接受的曾被校长性侵17次的事情也被爆出。终于,维克多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菲茨帕特里克,“我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了。不是一面镜子,也不是双胞胎,我就在那里。”在他们的冲突中,维克多回到了不堪回首的过去,发现了他真实的自我。

最后,维克多接受了被性侵的事实,并对菲茨帕特里克说:“谢谢你告诉我。”对维克多来说,盲目回避只能暂时地缓解创伤带来的痛苦,反复的噩梦和菲茨帕特里克的多次现身表明幻想终究无法脱离现实。相反,接受真实的过去,可以让维克多焕然一新,真正摆脱创伤带来的伤害,勇敢地走出创伤的阴霾。

小说昭示,心理创伤是可治愈的。尽管维克多试图回避创伤事件并摆脱创伤带来的伤害,但创伤的恶魔却一直形影不离。神奇的是,当维克多鼓起勇气面对它时,恶魔却被他所打败,逃之夭夭。

四、结论

在《微笑》中,多伊尔形象地刻画了被心理创伤毁掉人生的主人公。虽然校长的性侵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但维克多因创伤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却不断影响着他的生活,使他成了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孤岛。虽然幻化为维克多而回避创伤记忆,暂时缓解了他的痛苦,但无尽的回忆重现让他筋疲力尽。而治愈创伤的唯一方法是勇敢地直视创伤,逆流而上,这样创伤的恶魔才会被打败。

多伊尔通过儿童的视角观察了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以及要怎样面对创伤,呼吁大家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多伊尔用他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字,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这也是小说家的初衷。

猜你喜欢
帕特里克维克多微笑
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
熊抱
若想念,微笑吧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种微笑
相信自己,“向着明亮那方”前进——《读天才少年维克多》有感
粉红色的小企鹅
微笑不如哭
香蕉大发现
投 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