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生“三结义”

2023-08-25 12:26王敏
中国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结义转学班主任

王敏

“王老师,张非刚才又踢我。”关宇气呼呼地跑到办公室向我告状。刘蓓一脸委屈,跟着附和道:“是的,我看到了,张非还在班级大声吼叫,说我们针对他,可是我只是让他下课不要奔跑啊!”

这是我的三个“活宝”转学生,他们像三个能量巨大的小太阳,经常和其他同学产生冲突,是办公室的常客。不过,以往他们是分别来“做客”,三人一起来这还是头一回。关宇和刘蓓的小脸气得通红,张非的小拳头紧握,战火一触即发。

“三个人分别讲讲事情的经过吧。一个人讲,另外两个人认真听,不要打断别人,说完了可以补充。”这是我惯用的谈话法,先尽可能多地从几个角度了解事情真相,再给双方申诉的权利,也是为了避免其中一方夸大其词。

听他们复述经过时,我的大脑也在急速运转,要不要处理?怎么处理?手头还有不少作业要批改,如果停下来解决他们的矛盾,势必要加班改作业了,而且之前也解决过这几个孩子的类似问题,症结或许一致。如果今天不彻底解决,下次冲突又会是什么时候?会不会引发其他同学的连锁反应?影响班风班纪怎么办?真为难啊。

三人讲完,我大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张非是北方人,性格豪爽,是个热血少年。他平时说话大嗓门,比较情绪化,有时口不择言。刘、关二人呢,平时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也是常事,在对待张非的问题上,刘、关二人达成了一致,有意无意地排外。性格火暴的张非忍耐不住,这就吵起来了。

我低头看看案前的作业,又抬头看看三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心中已有答案。作业可以加班批改,但刘、关二人“抱团排外”的行为要制止,张非的冲动要纠正,委屈也不能带回家,这是身为班主任的选择。

我让刘、关二人先回教室,留下张非一人。在其他同学的视线之外,张非一反刚才的不屈不从,态度一下子温和起来,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王老师,我知道自己冲动了,您提醒过我很多次,让我不要骂人、不要打人,可是我今天动手了,对不起,我没有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

张非这么说,在我的意料之中。他是个好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试问,一个沉醉于革命经典,视黄继光、董存瑞为榜样的孩子,能有什么阴暗的想法呢?

在深入的谈话中,我确认了这次矛盾的原因。张非下课奔跑,关宇和刘蓓前去阻止,但是方法欠妥当,张非认为是在针对他,加之以前没有解开的误会,认为同学们至今不接纳他,激化了矛盾。三个孩子都没有大错,但是没有表达自己的善意,与人沟通的方式有待提高。

张非的问题解决了,我要求他回教室写一份《自我行为分析和改进办法》。接着,又请刘蓓和关宇来谈心。经过在教室的冷静,第二次谈话容易很多。我单刀直入地问:“你们俩为什么转学过来呀?”我示意他们敞开心扉说真话。“因为以前的同学不太喜欢我,我不喜欢在那里上学。”刘蓓含糊其词地说。其实在他刚转学过来时,我就和刘蓓的家长做过详细了解并建立了转学生档案。这次问他,是想唤醒他对集体的认识。我追问:“那你喜欢我们五(7)班吗?”他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喜欢!我喜欢这里的同学,还有我的幼儿园同学呢!而且老师也很有耐心,食堂饭菜也很好吃……”我顺势又问:“如果现在因为家长工作调动又要转学离开,你愿意吗?”“我喜欢这里,我不想转学走。”刘蓓脱口而出。我见谈话时机成熟,真诚地看着刘蓓和关宇的眼睛说:“你们都是转学过来的,张非也是。张非特别喜欢以前的学校,那里是他的家乡。吃着家乡的饭菜、说着家乡的方言,还有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张非以前多幸福呀!但是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张非不得不转学到这里来,到我们班来。他有多喜欢以前的同学,就像你们有多喜欢五(7)班一样。”说到这里,关宇沉默了,刘蓓眼眶红了。我接着说:“如果你们转学去新班级,其他同学不接纳你,小团体不带你玩,总是看不到你的优点,还揭露你的缺点,你也会很难过吧。”关宇点点头,说:“老师,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我们不应该联合起来对付张非。”刘蓓附和:“我们听到张非夸以前的同学,总觉得是在说我们不好,其实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对他好一点,他也更愿意和我们相处。”

接着,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你们提醒他不要奔跑,这是好意,不过张非性格直爽,提醒他的时候可以委婉一点,用他接受的方式与他相处,他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谈到这里,张非的《自我行为分析和改进办法》也写好送来办公室。看到张非进门,刘蓓和关宇低下头,面露惭愧。看来,这三个小伙子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了。我打破三人之间的微妙气氛,提议道:“三国时期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今天你们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这就是好的开始。要不,今天在这里握手言和吧!”刘蓓把手搭在张非手上,关宇把手搭在刘蓓手上,三个人,六只手,紧紧地搭在一起,像一座用友情搭建的坚固堡垒。看到这一幕,我有些动容,被学生搭在一起的小手打动,也被他们坚定的目光打动,于是打开相机定格了这一幕。

那天,我批改作业改到很晚,但是想到三个小伙子冰释前嫌有说有笑走出办公室的场景,看着三份字迹工整的《自我行为分析和改进办法》,依然觉得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值得。

为了巩固一下午的谈心成果,我想,要让三个小伙子时刻记住他们是“结过义”的好兄弟。我想到自己拍下的那张“结义照”,找了一家照相馆,冲洗了三张A4大小的照片,打算送给他们。我请店家将照片塑封起来,避免他们爭吵时撕毁了这张“结义照”。

第二天,我利用下课时间,向同学们悄悄打听刘关张三人的情况,同学们纷纷反映没有起冲突。我又单独找来张非、关宇、刘蓓三人,三个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王老师,我们是好朋友,不会吵架的。”

看来战术有效果,也不枉费我半天时间的谈话。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三人:“大家都知道这三位同学前几天有一些不愉快,他们很有担当,勇敢承认了自己的不足,现在误会解开了,他们还是好朋友!”同学们纷纷鼓掌,我顺势展示了冲洗好的三张照片,走到三人面前,郑重地把照片赠予他们。

此后,我还是会经常关注这三人的动态。也许是照片的影响,也许是全班同学的监督,他们再也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动过手。张非情绪激动的时候,刘蓓会去安抚他;关宇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张非会去帮助他。

现在想来,我更愿意相信,是那天下午的谈话,让三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委婉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取暖。

后来,我又知道了这张“结义照”后续的故事。关宇把“结义照”贴在家里的冰箱上,和其他奖状、照片贴在一起,关宇妈妈说:“这照片看一次笑一次,这三巨头还真可爱。王老师真有方法,孩子们都听你的,心服口服。”刘蓓把“结义照”珍藏进了相册里,因为照片太大,还为此重新买了相册。同学们有冲突时,刘蓓还会主动帮忙调解。张非呢,听同学们说,他每天都把“结义照”放在书包里,有情绪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成为他的情绪冷静秘籍。

我庆幸自己那天在解决学生矛盾问题时保持了冷静和耐心。同时,我也在思考,班主任这条路还很漫长,如果再有机会解决相似的问题,我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第一,邀请学生坐上“冷静椅”谈事情。这次谈话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我在处理伊始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急于给事件定性,避免了给学生间剑拔弩张的气氛火上浇油。邀请学生坐上“冷静椅”,以平和的心态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缓解学生的急躁情绪。温和交谈可以冷静头脑,理清思绪,更清晰地表达自我观点,推动事情向积极的、正面的方向发展。这和邗江区“五有文化建设”中的“冷静角”理念不谋而合,给学生一把“冷静椅”,多给矛盾一次和平解决的机会。

第二,积极获得家长的共育支持。转学生“三结义”事件在学校发生、化解、追蹤。班主任如果能在事后与家长积极沟通此事,育人效果势必事半功倍。首先,班主任主动告知家长客观真相,避免学生因情绪化添油加醋、扭曲事实而带来家校误会、三个家庭间的误会。班主任应作为众多家庭之间的调和剂,积极扭转消极局面,凝聚各家庭力量,带动更多家庭科学育儿、有效育儿。其次,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推行,班主任应当树立正确观念,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家庭教育,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变化,建议家长在家庭气氛融洽时与孩子适时交谈,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交友观。人际交往是现代社会的必要生存能力,为人处世和自我发展同等重要,班主任应和家长联手,教会学生如何以礼待人、和谐共处,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做班主任,要有心,也要有智。爱心、细心、耐心能让教育开出幸福的花,同时,智慧、思考、复盘提升,是教育的助推器,能让温情的教育如虎添翼,向立德树人的愿景大步迈进。

一次风波,一念选择,一段成长。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的,“求真”多么可贵。对学生而言,“三结义”一事,是真实的成长契机,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对教师而言,这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应试大环境之下,作为教师,我常常迷茫在“育分”还是“育人”的岔路口,这次的转学生“三结义”是一本绝好的教科书,时刻提醒着我,“育分”也许能走得很快,而“育人”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结义转学班主任
三国演义(一)桃园三结义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李结义摄影作品选登
班主任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从外国转学来的老史
原来如此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