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B与其他实验室参数相关性研究

2023-08-25 09:04杜晶晶董兴红公志华周永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补体阳性率抗体

杜晶晶,董兴红,高 洁,公志华,周永年△

1.山西白求恩医院检验科,山西太原 030032;2.山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山西太原 030013

干燥综合征(SS)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高度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在中国人群中SS患病率为0.29%~0.77%,男女比例为1∶9,且好发于40~50岁中年女性[1]。SS主要临床表现为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受损,进而导致眼干、口干,以及其他外分泌腺和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伤,例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等。pSS患者的外分泌腺淋巴细胞浸润以B淋巴细胞高度活动为主,使机体产生某些自身抗体,如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等。抗SSA+、抗SSB+是体外诊断pSS的标志物,且滴度越高诊断意义越大。SSA抗原在人体中以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形式存在,其蛋白成分包括SSA60蛋白及SSA52蛋白两种。本研究根据患者抗SSB、抗SSA60、抗SSA52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各抗体与pSS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探讨这3种抗体对pSS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2 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pSS患者均符合2012年欧美共识小组(AECG)制订的pSS国际分类标准[2],其中男13例,女139例;平均年龄(55±16)岁。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血液或淋巴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女性;合并感染;近期有输血史等。

1.2方法 收集152例pS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相关实验室数据,实验室数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抗SSB、抗SSA60、抗SSA52等。根据患者抗SSB、抗SSA60、抗SSA52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pSS患者抗SSB、抗SSA60、抗SSA52组合分布情况 152例pSS患者中,抗SSB+患者共54例,抗SSB—患者共98例,阳性率为35.5%(54/152);抗SSA60+患者共94例,抗SSA60—患者共58例,阳性率为61.8%(94/152);抗SSA52+患者共109例,抗SSA52—患者共43例,阳性率为71.7%(109/152)。152例pSS患者依照抗体种类分组统计为8组:抗SSB+抗SSA60+抗SSA52+患者51例(33.6%)、抗SSB—抗SSA60+抗SSA52+ 33例(21.7%)、抗SSB—抗SSA60—抗SSA52—33例(21.7%)、抗SSB—抗SSA60—抗SSA52+ 24例(15.8%)、抗SSB—抗SSA60+抗SSA52—8例(5.3%)、抗SSB+抗SSA60+抗SSA52—2例(1.3%)、抗SSB+抗SSA60—抗SSA52+ 1例(0.7%)、抗SSB+抗SSA60—抗SSA52—0(0.0%)例。

2.2不同抗SSB表达情况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抗SSB+与抗SSB—患者性别、年龄,以及PLT、CRP、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SB+患者RBC、Hb、WBC水平明显低于抗SSB—患者,ESR、IgG、RF水平及抗SSA60、抗SSA52阳性率明显高于抗SS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抗SSB表达情况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n或或M(P25,P75)或n(%)]

2.3不同抗SSA60表达情况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抗SSA60+患者与抗SSA60—患者间性别、RBC、Hb、CRP、ESR、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SA60+患者年龄、WBC、PLT水平明显低于抗SSA60—患者,IgG、RF水平及抗SSB、抗SSA52阳性率明显高于SSA6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抗SSA60表达情况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n或或M(P25,P75)或n(%)]

2.4不同抗SSA52表达情况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抗SSA52+患者IgG、RF水平及抗SSB、抗SSA60阳性率明显高于抗SSA5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SA52+患者与抗SSA52—患者性别、年龄、RBC、Hb、WBC、PLT、CRP、ESR、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抗SSA52表达情况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n或或M(P25,P75)或n(%)]

2.5抗SSB与抗SSA60、抗SSA52的相关性分析 抗SSB与抗SSA60、抗SSA52呈正相关(r=0.563、0.414,P<0.05)。

3 讨 论

抗SS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当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时,由其自体细胞中小核糖核酸蛋白发生免疫反应后产生[3]。结合核糖核蛋白SSA和SSB的自身抗体是SS患者血清中最常见的特异性抗体,SSA由SSA60和一些小细胞质RNA(hyRNA)组成,SSA核糖粒子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中,SSA52与SSA60氨基酸序列无关,抗SSB通过RNAⅢ聚合酶发挥作用,有时与SSA60-hyRNA复合物物理结合[4]。抗SSA单独或与抗SSB一起出现在患者血清中,抗SSA诊断pSS灵敏度较高,抗SSB诊断pSS特异度较高[5],研究表明,抗SSA、抗SSB与SS发生、发展相关。文献[6]报道pSS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检测到的相关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ANA),其次为抗SSA和抗SSB,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8年检测到ANA,平均6年检测到抗SSA,平均4年检测到抗SSB,抗SSA+和抗SSB+是pSS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152例pSS患者中抗SSA52+患者共计109例,阳性率为71.7%,阳性率最高。对抗体种类分组统计发现,抗SSB+抗SSA60+抗SSA52+患者51例(33.6%),这3种抗体阳性组合占比人数最多,抗SSB+抗SSA60—抗SSA52—患者为0,表明抗SSB常伴随抗SSA出现,单独出现概率很低,或仍需扩大样本量来判断抗SSB+出现概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抗SSA60+患者年龄小于抗SSB-患者,WBC、PLT明显低于抗SSA60—患者,IgG、RF水平明显高于抗SSA60—患者(P<0.05),抗SSA52+患者仅IgG、RF水平明显高于抗SSA52—患者(P<0.05),实验室异常指标最少,可认为抗SSA52+患者疾病变化最为轻微。本研究也发现抗SSB+患者异常实验室指标多于抗SSA52+及抗SSA60+患者,说明抗SSB较抗SSA诊断pSS更具有特异性,抗SSB+患者RBC、Hb、WBC水平明显低于抗SSB—患者(P<0.05),ESR、IgG、RF水平明显高于抗SSB—患者(P<0.05),因此推测pSS患者检出抗SSB+提示疾病可能处于高度活动状态。IgG水平升高其主要机制是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分泌大量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ESR水平升高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球蛋白等因素影响,为非特异炎症反应指标,反映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进一步诱发抗体产生。RF存在于高达50%的SS患者体内,在一项对212例S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RF不仅与全身性疾病有关,且与糖皮质激素使用有关,RF+pSS患者易合并肺部和肾脏疾病[4],与抗SSA和抗SSB类似,RF也是严重泪腺和唾液腺疾病的标志物,是pSS重要预后因素。有研究指出,pSS患者血清中以抗SSA52检出为主,阳性率为93.33%,且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阳性率也较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SSA52阳性率为60.53%,与本研究抗SSA52+单独出现概率(15.8%)高于抗SSA60+单独(5.3%)出现概率一致[7],故抗SSA52+不能作为判断pSS的特异性指标。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因抗SSA52+而病情恶化,实体瘤容易复发[8]。

抗SSB常伴随抗SSA出现,极少单独出现在pSS患者体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抗SSB+患者抗SSA60阳性率为96.3%,抗SSA52阳性率为94.4%。抗SSB+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小,病程较长,与抗SSB—患者相比,抗SSB+患者高γ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与单独出现抗SSA相比,抗SSA和抗SSB组合出现对pSS更具有特异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9]。VENABLES等[10]研究发现35例抗SSA+和抗SSB+患者中有29例患SS,而在53例仅抗SSA+患者中23例患SS,25例患SLE患者中13例合并另一种疾病,抗SSB+患者患SS概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抗SSB+患者共54例,阳性率为35.5%,与黄冬梅等[11]研究一致。本研究中抗SSB+患者RF及IgG水平明显高于抗SSB—患者,抗SSB与抗SSA60、抗SSA52呈正相关(r=0.563、0.414,P<0.05)。抗SSB+患者更易出现高球蛋白血症、RF+、抗ACA-,pSS患者出现抗SSA+较出现抗SSB+更常见,但出现抗SSB+常常预示着更严重的干燥症状,且抗SSB+与高球蛋白血症相关,主要表现为单克隆Ig水平升高,淋巴瘤发生与单克隆IgG异常升高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抗SSB+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瘤[12]。QUARTUCCIO等[13]对548例pSS患者研究发现抗SSA-和抗SSB-pSS患者有较低淋巴瘤风险,抗SSB+患者在疾病诊断时更年轻,病程更长,且与抗SSB-患者比较,抗SSB+患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病率更高[14]。

综上所述,抗SSB、抗SSA52、抗SSA60作为pSS疾病严重程度的筛选指标,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抗SSA52+患者疾病变化最为轻微,应尽早进行抗SSB检测,抗SSB+患者应更加注意其是否发生血液系统损伤,警惕淋巴瘤发生。

猜你喜欢
补体阳性率抗体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