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2023-08-26 07:31张济麟王祎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8期
关键词:丙泊酚心血管诱导

张济麟,王祎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心血管疾病是涉及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发展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行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对麻醉诱导药物的反应较大,使血流动力产生较大改变[2-3]。麻醉药物在麻醉诱导过程中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问题;药品选择不当或剂量过大时,会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现象,甚至危及生命[4]。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时,应选择适宜的麻醉药品,密切观察其麻醉诱导过程中心血管功能变化情况。本研究统计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旨在探究环泊酚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寻找更适合的静脉麻醉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拟需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的心血管疾病择期手术患者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 岁;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 级;③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④体重指数(BMI)18~30 kg/m2;⑤术前生命体征为呼吸频率10~24 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5%,收缩压(SBP)90~16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60~100 mmHg,心率(HR)55~100 次/min;⑥知情本研究过程和方法,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已知或怀疑对丙泊酚注射液、环泊酚注射液、苯二氮类药物、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等过敏或禁忌者;②呼吸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病、存在困难气道或被判定为气管插管困难(改良马氏评分为Ⅲ级或Ⅳ级);③严重肝功能障碍或严重肾功能不全;④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或高血压;⑤妊娠和哺乳期女性;⑥信息不全及各种原因导致失访患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全部患者麻醉前8 h 禁食水,入室后连接相应检测仪进行常规监测,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适量林格氏液(500 mL,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B20121706)。观察组静脉推注环泊酚注射液(20 mL∶50 mg,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210906)0.4 mg/kg 进行麻醉诱导,给药时间为30 s;对照组静脉滴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50 mL∶500 mg,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A21090-1)2 mg/kg 进行麻醉诱导,给药时间为每10 s 约30 mg 丙泊酚。所有患者依次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 mL∶50 μg,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A06061)2 μg/kg、罗库溴铵注射液(2.5 mL∶25 mg,福安药业集团庆余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10906-3)0.6 mg/kg,5 min 内滴完[5]。诱导过程中出现平均动脉血压(MAP)<70 mmHg,给予盐酸麻黄碱注射液(30 m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批号:210901)处理。所有患者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 分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给予静脉滴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4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1 mL∶1 mg,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A07091)0.05 mg/(kg·h)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成功率,研究药物总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ASA 分级等)是否存在差异性,低血压(SBP<90 mmHg 或SBP 下降≥20 mmHg)、心动过缓(心率<60 次/min)、注射痛(疼痛分4 级:0 分表示无痛;无痛苦表情和动作为轻度疼痛,记1 分;病人自述疼痛,有缩手动作为中度疼痛,记2 分;病人反应强烈,缩手和流泪表示疼痛剧烈,为重度疼痛,记3 分。1~3 分为发生注射痛)、咳嗽、呃逆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HR 和MAP 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独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ASA 分级、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基础疾病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5)

2.2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成功率和药品使用情况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药品用于麻醉诱导的使用量,对照组给药量约为观察组的4.5 倍,两组均未进行追加给药,诱导成功率相同,均为1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品使用情况(n=55)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 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HR 和MAP,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后,两组HR 和MAP均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观察组T1、T2、T3的HR和MAP 与同组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的MAP 与同组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的HR 和T1的MA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图1 两组不同时间点HR 和MAP 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 比较(n=55,±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 比较(n=55,±s)

注:1)与同组T0比较,P<0.05;2)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麻醉诱导过程中,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更容易发生一过性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一过性心动过缓、注射痛、低血糖、恶心呕吐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而发生一过性咳嗽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n=55,n(%)]

3 讨论

环泊酚与丙泊酚均属于烷基酚类化合物,两者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相似,作用靶点相同,均为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激动剂。环泊酚作用于GABAA 受体介导的离子通道,通过增加立体效应,使其对GABAA 受体的选择性更高[6-7]。本研究结果显示,环泊酚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中,诱导成功率均为100%,且未追加,但环泊酚用药量约为0.4 mg/kg,与丙泊酚2 mg/kg 的用药量作用相当,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研究表明,由于麻醉药品自身属性、患者个人因素、手术用时以及操作者估量失误等原因导致麻醉药品用量较多时,导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患者苏醒延迟。如遇患有心血管疾病和/或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循环系统不稳定,肝、肾血流量异常,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消除过程延长,增加其苏醒延迟的风险[8]。此外,当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紊乱时,不仅机体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增加发生脑损伤的风险[9]。本研究发现,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越小,指标值越稳定,术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概率越小。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基础疾病对麻醉诱导药物的作用影响较大,易造成心律失常、心绞痛、血压异常,甚至在术中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对麻醉诱导药物的耐受性大大下降,易引发并发症,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危险系数[10]。因此,麻醉诱导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用药剂量,在心血管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1]。在本研究中,使用环泊酚麻醉诱导后,患者MAP 在各个监测时间点均趋于平稳,未出现剧烈波动,血压控制良好,能有效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

丙泊酚作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广泛用于胃镜检查、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的特点[12];但在临床应用中,常规剂量使用丙泊酚可能会出现低血压、一过性心动过缓、注射痛、恶心或呕吐的概率较大,且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3]。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因其心血管调节作用较差且顺应性降低,使丙泊酚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容易引起术中应激反应,给手术带来不利影响[14]。环泊酚是在丙泊酚的化学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引入环丙基结构,使其药理作用与丙泊酚效果相近,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更少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对心血管功能产生较小影响,注射痛发生率远低于丙泊酚[15]。本研究发现,环泊酚和丙泊酚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但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其中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的概率最高(P<0.05),发生注射痛的概率高于环泊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患者的用药诉求不再局限于疗效,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已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追求目标[16]。对于心血管患者行全身麻醉诱导,不仅要熟练手术操作,还应考虑到患者特征,重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疼痛、焦虑等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手术风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尤为重要。环泊酚注射液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化合物新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目前临床上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术镇静和全身麻醉诱导,起效迅速,镇静效果确切,诱导麻醉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

综上所诉,环泊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全身麻醉手术时,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丙泊酚心血管诱导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