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星座,香溢学海

2023-08-27 06:39北京王一川
名作欣赏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艺美学星座梅花

北京|王一川

从北京又一次南来深圳,探望敬爱的恩师胡经之先生,忍不住思绪连绵。前不久我收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23 年第3 期,惊喜地看到拙文跟在先生新作《现代化创新艺境》后面发表,深感荣幸。感慨的是,已到鲐背之年的先生,依然有如此旺盛而新锐的学术创造力,直令晚辈汗颜和崇敬!禁不住回想起四十多年前的1982 年2 月,我踏着未名湖畔积雪,到北大五院中文系报到,开始跟随先生攻读文艺美学硕士学位。其实,我第一次见到先生还是那之前两年的1980 年夏,在四川大学读本科时。美学课教师王世德先生参加完在昆明召开的中华美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研讨会后,邀请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来校讲学,同行的就有北大的杨辛和胡经之两位先生。我们美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与李泽厚先生合影时,就有这两位先生在座。先生是当年王世德先生在北大攻读副博士时的同窗,只是合影的那天比较匆忙而无缘认识(当时我们这些美学爱好者全都被李泽厚先生吸引住了)。到我上北大时,先生50 岁不到,正当中年,个子不高却精神健朗,说话不多但沉厚有力,眉宇间透出英气,“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先生的思想对我总有非凡感染力。那时全国正处在“美学热”高潮中,能够跟随北大中文系当时为数不多的深受学生爱戴的硕士生导师之一学习新兴学科文艺美学,别提有多自豪和欣喜了(那时全国还没有博士生)!

我们那时修习胡老师的文艺美学课程的方式,有些特别。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有幸成为先生首创学科点后在全国招收的首批文艺美学硕士生,颇受先生爱抚。在第一学期我们每周一次去北大中关园1 公寓二层他家中上课,时常有师母张老师端出的茶水和红烧肉款待。我们是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先生讲课。原来上“文艺美学”课可以如此潇洒自得!正是从这些授课中,我获知了后来在自己的学术旅行中产生过重要引领作用的“感兴”“体验”“审美体验”等新思想。

不过,先生的课上着上着,很快就陆续向我们布置了阅读和搜集中国古典美学资料和中国现代美学资料的大作业,带领我们编撰了《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和《中国现代美学丛编》两种美学资料,为此我们乐此不疲地摘抄出在宿舍里几乎堆积成小山的一摞摞卡片。先生还同时与伍蠡甫先生一道组织全国高校同行编撰多卷本《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和《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同样是浩大的学术基础工程,由此同《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和《现代美学丛编》一道实现了对于中西方美学资料的重新汇编和集中梳理。

先生的授课不仅在家中,而且也在欣赏自然美的愉快旅行中。那是1983 年秋季,先生发明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比较研究”这个研究课题,亲自带领我们三位弟子从北京出发,先后到南京、芜湖、黄山、镇江、无锡、苏州、上海、宁波、普陀山,在轻松愉快的山水游历中指点学问,令我这个从未去过江南的蜀中之人大开眼界。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先生在旅行途中言传身教的方式和方法,有着孔子从游式教学的传统风采,在看似闲聊的旅行中教导我们为人和为学的道理。我至今还记得先生脚蹬一双拖鞋,拄着拐杖,在微雨中从云谷寺徒步上黄山的情景,其潇洒、恬淡之风历历在目。等到我做北师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和教务处长时,才意识到当年先生的这种从游式教学风范,真是后来罕有的保留风景了,因为那以后高校一般不大敢再如此放任自由地让师生外出游学了,也就是艺术类专业尚可,对文学类专业就限制严格了。

至于先生后来南下深圳,将在北大孕育的美学种子又播撒到南国,在那里开辟了新的美学天地,收获了一茬又一茬更年轻的学术人才,就不由我再去分说了。

仰望先生九十载学术生涯,不禁心潮起伏。学界同行一般都说先生是“文艺美学创始人”“文艺美学之父”或“文艺美学教父”,这些评价无疑都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先生在高校从学和从教至今已逾七十载,学术建树远非文艺美学一颗孤星,而是建造了由若干星星组成的一个大星座。在这个由群星组成的大星座中,除了文艺美学这颗最早和最耀眼的星星以外,先生还陆续发射了一连串星星,它们中还有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现代美学、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比较文艺学等,以及先生后来提出的文化美学、自然美学等新思想。这些星星宛若由北向南渐次移动和铺开的一个星座,镶嵌在共和国学术星空上,照亮了我们以及更年轻的学人前行的道路。先生一生的学术建树,灿若星座,璀璨夺目。

作为受惠于先生言传身教的弟子中的早期一员,一生沐浴先生的无边恩泽,品味先生的高洁人格,禁不住想到先生从小喜爱的梅花。先生家乡苏州郊区邓尉山麓,有一大片名叫“香雪海”的梅花林,被誉为全国四大探梅胜地之一。那里的梅花可以浩瀚绵延三十余里,远望如白雪满地,又若海波荡漾。清代一位巡抚曾在山崖间题下“香雪海”三个大字,是赞叹那里的白梅香气飘溢于数十里雪海间。梅花孕育于寒冬,盛开在早春,耐寒、高洁,总在百花盛开前开放,但又不愿同后来的桃李们争奇斗艳,深受历代文人雅士喜爱。元代王冕有诗《白梅》这样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里活画出梅花坚韧、高洁、开创、奉献和不争的品格。先生自幼长在苏州梅村,喜爱梅花,为学为师总善于在冷寂中默默孕育学术新芽,胆略兼人地不断发出学术新声,一生都在傲霜斗雪中传递春的气息,以清新淡雅沁人心脾,涵濡学界,同时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先生的“人师”风范,恰如梅花香溢学海,泽被后人。

猜你喜欢
文艺美学星座梅花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评介
梅花
星座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星座
星座
梅花引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探析
梅花锁
文艺美学学科地位的论争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