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分析

2023-08-27 05:45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射台演练广播电视

龚 洪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五五三台,上海 201905)

0 引 言

在新时期融媒体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模式逐步向新媒体领域进行靠拢,其中面临的大量动态性因素可能会导致播出故障,一旦出现停播、错播、断播等事故,必然会流失大量的客户,对于广播电视台自身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技术体系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防控,做好播出故障的应急管理,将是各大广播电视台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1 广播电视播出故障产生的影响因素

1.1 自然因素

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与信号发射台的运行质量有直接关系,信号发射台通常位于高处且无遮挡的环境下,周边环境较为开阔,而信号发射台本身高度较大,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雷击的影响。一旦遭遇雷击,发射台内部的设备元器件可能会出现烧毁和击穿现象,导致节目播出信号中断[1]。同时,日凌也会对广播发射信号产生影响,主要指太阳会发出较大的电磁辐射,干扰卫星接收天线,从而造成电磁干扰[2]。

自然现象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人为手段进行防控和优化,提升广播电视台的抗干扰能力。

1.2 设备因素

绝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台播放形式为24 h 不间断形式,该种播放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但是会加大设备的负荷和压力,也会缩短设备和系统的使用寿命。一部分广播电视台在进行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忽视了设备和系统更新换代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养护体系,导致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和系统的整体负荷压力逐步加大,进而导致播放画面卡顿、音视频传输受阻、清晰度较差等情况。长时间处于该种工作环境下,可能会导致设备元器件受损、电线以及电缆温度升高等,从而影响正常的广播电视播放服务。

1.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自身维护团队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在当前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广播电视台的频段调试和信号接收等各项技术在进行更替和改革,提升了设备和系统的日常养护要求。而技术人员未能及时进行维护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化,对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理解和防控未能及时更新,容易出现无法定位故障原因、维护以及修复速度较慢、系统升级不及时的情况,严重影响终端用户的视听体验[3]。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以及其他人员恶意对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进行攻击,这种攻击行为主要依托微波和光缆信号植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增加非法内容,也有可能导致广播电视数据信号受损。该种情况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不仅会导致大面积评估,还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性。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维护以及管理对策

新时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营造舒适的视听体验,还需要确保所有的设备体系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制定维护和管理对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领域的运行需求,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落实细节控制。

2.1 通过机制建设,强化卫星信号管控质量

卫星信号传输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广播电视播出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同时卫星信号传输速度较快,通信容量较大,信号辐射的范围较广,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往往以自然因素为主。因此在进行卫星信号管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建立完善的防护机制。首先,各地方广播电视台应该对现有的卫星信号传输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改进,进一步提升卫星信号的传输质量;其次,拟采用主备卫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该种新型的传输方法能够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在信号中断时,也可以快速启用备用卫星进行信号传输。例如,某区域的广播电视台采用中星6B 作为主用的卫星天线,选择天亚4 作为备用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会直接发送到数字智能切换器,然后由输出设备再一次进行发射,由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传输端接收。该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自然现象,对卫星信号传输造成的影响具备极为显著的防控效果。

2.2 合理进行技术升级,完善信号传输介质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号传输介质以光纤技术为主,能够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和卫星传输信号相比,光纤信号的衰减程度更低,同时有着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量,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台的信号传输介质是光纤线路。将传输的广播电视信号输送到解码器内,然后利用数字切换器将其转化成数字信号,再通过音频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和发射,接收设备接收到信号后,可以直接进行转播[4]。该种方式提升了信号传输的综合质量,打造了高效的传输体系,也降低了外界环境对信号传输介质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2.3 落实维护管理常态化,建立事故应急演练体系

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播放机制,已经逐步延长至24 h 制,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时段的视听服务,导致日常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杜绝播出事故的出现,降低事故出现之后的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演练体系,打造防患于未然的管控氛围。

为了进一步验证演练的效果,广播电视台的管理层领导需要及时进行演练内容和演练方法的评价定位,针对演练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优化方案。而演练主题的制定,通常以较为常见且对用户产生影响较大的故障事件为主,如发射机故障的演练,需要技术人员了解发射机冷却的运行工作原理,针对发射机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全方位梳理,并且在第一时间制定优化管控方案。发射机日常使用期间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方式,其中水冷、蒸发冷却以及风冷这些技术应用较为常见;若发射机出现了故障,则需要快速判定故障出现的原因,并且制定紧急优化方案,也可以启用被动系统提升故障处理效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信息共享和经验总结的方式,及时了解可能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原因,不断丰富应急演练的内容,提供现优化方法,以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2.4 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构建备份管控模式

广播电视台的机房是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质量的主要场所,机房内的机械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信号中断,因此针对发射机房的设备和软件系统需要提升维护与检修的力度。

但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本身有较大难度,尤其新时期的广播电视节目和视听服务类型众多,形成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一旦出现设备和系统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数据信息丢失,那么通过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构建坚实的防护屏障,能够降低故障产生的影响,以消除一部分软件系统的故障[5]。以上这种方式是针对原有数据进行的备份,为了进一步提升节目播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播节目也需要进行实时的传输备份。在节目播出之前,需要及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做好视频和音频的备份,若出现信号中断,可以及时采取备份系统进行播出补救,全面降低损失和影响。

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方案

明确安全播出的相关管控策略后,需要制定科学的技术维护方案,针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期间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维护方法,以提供最为完善的视听服务。

3.1 制定针对性的故障维护措施

技术维护人员需要结合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期间常见的故障,分析故障的成因,制定紧急响应预案,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隐患。例如,在广播电视播出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中,含有信号源切换系统的故障,因此需要针对信号源切换系统的矩阵系统以及音频切换进行日常的维护,在发射台出现故障后可以自动切换信号源。故障维护人员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手动进行切换,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排除故障,还可以增强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3.2 合理选择维护方法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产生影响的因素较为复杂,一部分因素不可控,那么在选择维护方法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以及发射台自身的实际特点。例如,某广播发射台机房内部设置Network 矩阵控制软件,该软件可以及时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质量,若出现系统故障,则该软件可以及时进行信号源的自动切换,保证正常的收看效果;在软件界面也可以展示出信号切换的不同线路。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操控面板进行首度调控,同时也可以通过前期编程实现软件的自动化管理。该矩阵软件之所以能够满足该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实际使用需求,是因为在选择软件之前,详细分析了广播电视台服务于县级以下的视听需求。小规模的故障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快速完成,大大提升日常检修和维护的效率。

3.3 制定科学的维护方案

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过程中,一部分播出事故的出现属于偶然性事故,因此在制定维护方案的过程中要明确故障排查和检修的具体顺序,及时针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线路进行检修,分析其是否存在问题,进一步降低了故障发生的范围[6]。在维修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要检测连接线的信号传输功能是否正常,排除了最基础的传输故障后,再进行设备参数和故障情况的检修。

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起协同检查和维护机制。由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事故类型较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单纯通过某一个层面的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往往无法快速排除故障,那么可以建立协同检查小组和专业调查小组,以弥补基层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短板问题。同时,在日常维护期间做好技术升级,可以将被动的维护转化为主动的防控,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且完善的视听服务。

4 结 论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对受众的体验可以产生最直观的影响。因此需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管控体系,加大力度做好日常的常态化管理和技术维护,全面发挥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价值,构建广播电视播出备份系统以及协同保护机制,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广播电视播出状态,还可以为广播电视台和相关主体的发展奠定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发射台演练广播电视
首次演练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中小功率等级发射台供电设备的维护
未雨绸缪演练忙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浅谈高山发射台播出监控系统
泸州广播电视发射台双回路供电系统改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