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应用

2023-08-27 02:56孙书娟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言媒介交流

孙书娟

语文教学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整合阅读资源、优化阅读设计、明确阅读目标,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交流平台创造条件。

一、整合阅读资源,建立阅读与交流平台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时,需要有多重考虑。首先,要深度研究教材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学习任务设计提供丰富资源支持。其次,学生占有一些信息素材资源,教师深入研究学情,能够带来一些资源整合的机会。再次,教师利用网络搜集一些资源信息,能够对教材内容形成重要补充,也能丰富学习任务内涵。最后,阅读资源来源众多,教师有必要吸纳学生参与,建立交流平台最为重要,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在资源搜集过程中形成阅读认知。

如教学《人的正确思想是哪里来的》,教师可以设计预习阶段的任务:利用网络搜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材料以及“辩证唯物论”“唯心主义”等专业术语的解读材料。在导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学生提出不少阅读问题。如:这篇课文开头设计三个问题,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问题之间有关联吗?这篇课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吗?议论要素明确吗?

教师精选学生阅读问题,顺势推出阅读讨论任务:我们已经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理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找出典型的论证方法,分析其应用作用。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要求进入学习中,展开集体讨论研学活动。教师对学生问题分析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出必要干预。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不少阅读问题,这是典型的质疑性阅读学习,与教师布设预习任务有一定关系,教师设计一系列阅读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阅读与交流的机会。学习任务与阅读交流相结合,教师设计到位,学生响应积极,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搜集阅读资源有多种渠道,并要让学生参与素材搜集活动。高中生有素材搜集的能力和意识,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教师,如信息网络的应用。教师以问题形式推出学习任务,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与学生关注点高度对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动力。学生进入阅读思考环节后,很容易产生交流的冲动,教师积极组织交流活动,阅读交流平台顺利建立起来。

二、优化阅读设计,提升阅读与交流品质

教师深潜教材展开阅读研究,不仅能提炼有效的设计信息,还能矫正学习任务设计方向,以提升阅读与交流的效度。无论什么样的教材内容,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展开专业研究,能为阅读任务设计提供具体的帮助,也能为交流平台打造带来一些启示。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思考、交流、操作等特点,教师有意识推出一些交互性的学习任务,利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辅助设计,都可以对学生学习感官带来一些触动,其激励调度效果会更为突出。

优化阅读任务设计,教师要先期做好深度阅读分析,对学生学习需求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提升学习任务设计契合性。如教学《荷花淀》,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对小说有比较强的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时,提出阅读学习任务:其一,这篇小说有特定诞生背景,我们从教辅材料阅读中可以获取不少信息。搜集相关素材信息,展开题解行动,说说“白洋淀派”的风格特点。其二,小说分为几个部分,总结出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三,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结合小说描写内容,对人物进行鉴赏分析。教师没有详细讲解小说内容,也没有多媒体展示,直接让学生阅读教辅材料,了解作品作者的情况,直接布设阅读任务,简化了不少教学环节。这样设计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为学生深入阅读创造良好条件。从教师设计的几项任务可以看出,其操作难度并不大,而且带有梯度性,学生回馈更为主动,确保阅读与交流学习顺利推进。教师利用学习任务进行教学调度,优化阅读教程,为更多学生带来学习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

学生阅读文本没有任何障碍,时空限制才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教师有意识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交流活动之中,其阅读交流时空有了保障,学习效果也有了保证。学生对阅读交流有不同期待,教师有必要展开学情调查,对学生学习关注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空条件,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意识和习惯。

三、明确阅读目标,促进阅读与交流内化

教师在学习任务设计时,需要厘清一些要素,其中就包括学习目标,唯有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才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接受学习任务时,也要明确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这样才能找到完成任务的方向。为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肯定要运用一些辅学媒介,教师做出提示和要求,鼓励学生展开自主研讨,利用多种信息手段进行素材搜集、交流讨论、信息共享等活动,都能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利用阅读任务进行教学调度,能促进学生阅读与交流活动的顺利展开,提升其学习品质。如教学《过秦论》,教师先期展示阅读目标:梳理文言现象;加强诵读,体会作者情感;提炼中心观点,深入解析观点内涵;了解文本构建特点。学生确认学习目标之后,进入到阅读交流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研读文本,集体归结文言现象,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解读其内容,明确其用法,为文言文阅读翻译、阅读鉴赏做好铺垫。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做考查评估,设计阅读任务:反复诵读文本,谈谈文言语感培养体会;这篇文言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文本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有什么意图?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开始研读文本内容。教师主动与学生对话,了解阅读进程,为学生提供一些方法指导。

教师明确学习目标,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特别是集体研究梳理文言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文言现象梳理是学生最头痛的任务,学生文言语感也是参差不齐,教师针对性设计和组织,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教师推出问题式学习任务,学生回馈主动,阅读与交流更深入,更充分,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学习任务群本身具有调节作用,教师合理利用任务群进行教学组织,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高中语文教学引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新教学模式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任务群与教学模式的融合点,在主动研讨中形成完整的教学理念。学生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更多期待,教师围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学生会主动响应,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形成阅读学习认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推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更高推广价值,语文教师要有接纳运用和探究完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这一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文言媒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