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2023-08-29 11:14祖晓东杨晓丹马妍妍于忠武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非洲

祖晓东 杨晓丹 马妍妍 于忠武

摘要:鲁班工坊是天津原创并率先实践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海外发展、拓展学校合作空间方面成为连接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纽带。在鲁班工坊建设运行过程中,运行机制是鲁班工坊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征,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结构和强化法治思维等方面探究鲁班工坊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非洲;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8-0005-06

鲁班工坊, 是天津市原创并率先推动、组织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项目,是将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标准,技术和技术装备,教学方案与世界分享的实体化平台[1],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境外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致力于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职业教育在以鲁班工坊等境外办学形式“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方办学主体与中资企业或当地行业企业及部门联合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国职业教育“出海”不可或缺的策略选择[2]。

一、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鲁班工坊的要义特征

(一)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含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国际化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是境内外院校与“走出去”中资企业或海外企业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协同创新、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深度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目的是为企业或合作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校企合作的运行平台一般为境外合作办学机构,如鲁班工坊、海外分校等。鲁班工坊是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创新型国际化职业教育服务项目,在探索“职业教育+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形成了新模式, 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一个创新[3]。该模式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国际化校企合作[4]。当前,鲁班工坊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办学方式强调本土化,师资、教材和教学模式注重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有必要建立与完善企业与学校共同推进的国际合作联动机制,提升建设水平[5]。

(二)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要义的特征需要

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典范,其核心要义是“一个品牌、二个特征、三个路径、四个内涵、五项原则”。依托院校间紧密的国际合作、依托国际化企业的校企合作和依托国家政府间的项目合作是创建鲁班工坊的“三个路径”,其中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可有效推进合作国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服务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满足合作国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五项原则”是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放、合作、互动、交流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促进合作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搭建的主要原则之一。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技能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建设国别特点鲜明的鲁班工坊,集聚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输出优质专业、优质课程、优质教师、优质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技能,是鲁班工坊教育质量和品牌的重要保障。在认同中国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基础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境外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服务,为合作国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鲁班工坊的建设目标。

(三)鲁班工坊在实体上是一种校、企、政参与的境外办学机构

鲁班工坊是在双方政府指导下,境内外院校与“走出去”中资企业共同参与的境外办学机构。鲁班工坊的建设加强了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各国职业院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发展。鲁班工坊的国际化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不同,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产物,是与企业一起“走出去”,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是伴随先进技术和装备以及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合作国共建的实体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理念的国际化,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鲁班工坊坚持国际化校企合作,育训并举,积极探索所建专业融入合作国国民教育体系新路径,所建专业取得合作国教育主管部门认证,不断与世界共享中国职教标准及中国职教改革成就。

二、国际化校企合作在鲁班工坊建设中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建设鲁班工坊为依托,对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采用“一体两翼三维”国际化校企合作模式,陆续建成3家魯班工坊,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为服务中泰铁路建设、运营与维护,建成了我国在境外的第一个高铁类技术技能培养中心——泰国“鲁班工坊铁院中心”;为服务亚吉铁路和吉布提港口经济发展,建成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为服务尼日利亚2014—2043铁路现代化改造规划,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建成尼日利亚鲁班工坊。以鲁班工坊建设为例,可对国际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组成要素、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解析。

(一) 运行机制组成要素

国际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多方主体、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的过程,如图1所示。国际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包含外部支持机制、校际协作机制以及院校内部协调机制等,各个机制在相互制衡中共同促进、提升,促进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差异很大,法治环境各不相同,外部支持机制强调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合作国实际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和资金保障,确保高质量开展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校际合作机制既包括境内院校合作,也包括境内外多家院校合作,各院校之间要在课程设置、国际化师资培养上通力合作,避免重复性建设,实现精准定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院校内部协调机制是指整合、协调、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的相关资源,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建设,以提升内部治理效能。该机制包括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约束监督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可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等。自我约束监督机制强调开放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有力有效的监督与预警机制保障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落实。

(二)组织结构

鲁班工坊运行过程中,要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打通鲁班工坊运行发展的堵点、难点,在组织结构上应按照“统筹规划、简政放权、协同高效、支撑有力”的原则,厘清内部关系,成立校级鲁班工坊领导小组和鲁班工坊建设工作办公室。鲁班工坊领导小组对鲁班工坊建设需科学谋划、精心调研、严谨布局、责任监督,加强对鲁班工坊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确保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谨、规范。

鲁班工坊建设办公室由各职能处室、相关二级学院组成,需成立专门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沟通,全面落实鲁班工坊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重大事项。鲁班工坊建设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揭牌建设期间严格遵循标准、场地、设备、培训、资源“五到位”要求,确保鲁班工坊每一个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与规范化;在可持续发展期间,牵头组织、协调沟通国际化校企合作、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评估考核、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化开发与推广等事宜,教务处及各相关二级学院做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师资培训、设备选购等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技能等级标准等各相关标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制定、实施工作。学校纪委及教代会负责监督,确保鲁班工坊健康运行。

已建鲁班工坊在完成初期建设揭牌后,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服务能力等内涵建设方面须尽快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在后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亟须加强顶层设计,畅通运行机制,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需要统筹规划建立鲁班工坊的组织结构,厘清鲁班工坊内部关系,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鲁班工坊的人事、财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等,避免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与鲁班工坊对接的层级问题和矛盾,最大程度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建设鲁班工坊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运行机制

为确保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鲁班工坊“123+X”的运行机制。“1”是指以鲁班工坊为载体,紧紧围绕国际化办学这一中心。“2”是指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完成鲁班工坊启动运营后,校企双方工作重点转移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方根据“五项原则”共同制订符合两国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共研教学标准,共建教学资源,共商教学管理。“3”是指优化三级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组成的鲁班工坊建设领导小组,高效推进鲁班工坊建设;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鲁班工坊建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统筹组织、协调、策划、实施“鲁班工坊”建设工作,设置专项工作组负责工坊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调研、研究论证、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技能等级认证等工作。“X”是指通过建设“鲁班工坊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中泰高铁发展联盟”,参与“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平台,校企遵循“共同建设、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基本原则,共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鲁班工坊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与资源支撑,如图2所示。

(四)运行模式

鲁班工坊是政府支持合作框架下的国内与国外院校、校企、校政多方合作的成果,是集技术、设备、标准、理念、模式、方法的整体教育方案,是先进技术与标准、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实施载体[6]。目前,鲁班工坊大多采用“校企校”的国际化校企合作形式,各合作方依托鲁班工坊这一平台开展场地建设、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师资培训、标准制定等全过程、全方位深度合作。鲁班工坊建设院校要依托两国政府指导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相应的鲁班工坊建设组织机构。如天津市在建设鲁班工坊中充分发挥了国内外合作企业、中方院校、外方院校的各方优势,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健全制度,明确分工,为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与机制保证,如图3所示。

三、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问题解析

(一)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国际化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院校“走出去”与世界共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需要

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路徑。此外,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要求“教随产出、产教同行”。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2.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配套中国企业出海的人力资源开发举措

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的有效路径。“走出去”中资企业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近年来,中国铁建、中国招商局、中国电建等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为合作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国门,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海外发展,拓展学校合作空间”已成为鲁班工坊各参建单位的共识。鲁班工坊建设发展既要着眼于“走出去”中资企业,也要着眼于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关注于合作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深化国际化校企合作,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鲁班工坊合作国和合作专业。

3.国际化校企合作是发挥鲁班工坊中国技术、产品和标准“走出去”枢纽作用的现实选择

国际化校企合作是鲁班工坊推进中国职教“走出去”,共享中国职教改革成果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带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标准“走出去”,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必将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促进心灵相通。各参建鲁班工坊院校依照优质专业为本的原则,按照合作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专业国际化发展能力,结合为合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际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推动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天津鲁班工坊国际化项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参建鲁班工坊合作国选择、共建企业、合作院校等不同,每个鲁班工坊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也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非洲地区的不少国家由于受历史原因和长期战乱的影响,整体水平落后,教育体系不完备,青年就业问题严峻,职业教育发展更是步履维艰。坚持鲁班工坊建设“五项原则”是现实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关键因素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鲁班工坊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的解决方案

在鲁班工坊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制度是重要保障。在探索一种更高效、更深层次、递进式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进程中,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制度引领,促进鲁班工坊体制机制深层次变革,形成高效协调的治理体系。破除鲁班工坊组织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运行机制不畅等障碍,从体制机制上为鲁班工坊发展壮大提供强大支撑,关键是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形成外部高效协同、内部上下联动的运行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

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需要有全局的眼光,具备国际化视野,更需要全校上下在时态、语态、状态、心态上与国际化办学要求同频共振。构建国际化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从三个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在校级层面上建立专门推进鲁班工坊国际化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精准对接校企的各类需求,并将任务逐级分解,构建立体式责任清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二级学院層面,要扩大二级学院自主管理权,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承上启下的主体责任。二级学院要积极贯彻学校构建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精神和工作部署,把学校精神与院系实际相结合,积极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等方面实行动态调整与资源配置。在专业建设层面,要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抓手,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明确其责任主体地位,以责任清单的形式将主体责任落细到人、落小到事、落实到位。

(二)优化组织结构

在完成顶层设计后,应优化组织结构以提升管理效能。组织结构是基于组织目标达成的条件下按照组织原则和流程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要服从和服务于组织目标,凡是与实现阶段目标无关的部门和岗位,都不应出现在组织结构之内,始终保持组织体系的精干和高效。国际化校企合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负责,才能确保各项决策有效实施,保持指挥链的有效畅通。

优化组织结构必须着重考虑组织运行中的有效性,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是采用锥形结构还是扁平化结构。该校建设的3个鲁班工坊,采用扁平化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信息交流速度较快,但同级协调工作量增多。在建设阶段采用了机动、灵活的矩阵制组织结构,围绕鲁班工坊建设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阶段,按照“集中决策、分散组织”的原则,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与队伍,分级管理;在优化组织结构时,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权责关系及规章制度、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督促各级责任主体履行责任。

(三)强化法治思维

坚持依法治理是鲁班工坊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鲁班工坊建设发展是一个多方主体、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立方体”,各方如“鲁班锁”一样环环相扣,构建起有效的协同治理衔接运作机制,实现各方主体功能的耦合,是实现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之道。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工坊参建方及时沟通情况,协调不同意见,以推动任务顺利落地落实。随着鲁班工坊工作不断推进,合作内容不断拓展深化,合作层次更加丰富,合作对象将更加多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合作成果不断扩大,需要协调外部沟通机制,致力于培养符合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此外,需要校内高效运转的协同运行机制,协调好国内外组织管理的各种活动;更需要坚持依法治理的底线,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关系,增加管理透明度,突出底线思维,强化监管,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五、结论

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实有效的政策指引、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国际化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院校“走出去”与世界共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需要,是配套中国企业“出海”的人力资源开发举措,是发挥鲁班工坊中国技术、产品和标准“走出去”枢纽作用的现实选择。采用“一体两翼三维”模式建设鲁班工坊开展国际化校企合作过程中,实施“123+X”的运行机制,需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结构、强化法治思维等方面持续用力,才能有效解决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为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鲁班工坊作为一种多元协同的国际化育人新平台,涉及面颇为广泛,沿线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存在巨大差异,而要破除这种藩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有效对接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尽可能弥补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鸿沟”。鲁班工坊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体制机制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需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结构、强化法治思维等方面需持续用力,不断完善提升,把这一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做大做优做强。

参考文献:

[1]吕景泉.鲁班工坊的核心内涵——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1):3-11.

[2]呂景泉.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的新作为——“鲁班工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3-8.

[3]吕景泉.鲁班工坊核心要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3.

[4]杨延.鲁班工坊建设的动因、内涵与特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67-71.

[5]李名梁,贺珍珍. “鲁班工坊”研究: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30-34.

[6]曹晔.天津海外“鲁班工坊”建设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19(6):147-152.

(责任编辑:崔英俊)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Luban Workshop in Africa

ZU Xiao-dong, YANG Xiao-dan, MA Yan-yan, YU Zhong-wu

(Tianjin Railway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240, China)

Abstract: Luban Workshop is a well-known brand for cultur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was originally created and first practiced in Tianji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to connect the govern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n terms of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elping enterprises develop overseas, and expanding school cooperation spac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Luban Workshop,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uban Workshop, with dynamic and phased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solution of introducing intern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o Luban Workshop can be explored from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optimiz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legal thinking.

Key words: Africa; Luban Workshop; intern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