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23-08-29 13:29刘志红
经济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提质的精神支柱,培育“工匠精神”是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当前学校育人对“工匠精神”缺乏整体培养计划及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校园文化,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培养路径来滋养工匠行为。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165-02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获得“世界工厂”的广泛赞誉。我国制造业正大步向由“大”转“强”的道路迈进,而“工匠精神”是我国跨向制造强国的蓬勃动力,工匠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的重要资源[1]。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的高职教育,其作为培养“工匠精神”主阵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数字化、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中加速突破和应用,打造知识型、创新型的工匠型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更加有效地探析“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与案例分析法等方式,找出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为“工匠精神”培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难

调研表明,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但由于现实存在的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等多方面原因,“工匠精神”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一)社会不良氛围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投机取巧、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冲击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使得一些青年偏离了工作中的价值遵循,动摇了他们勤劳致富的观念。受此影响,他们在思想上存在依赖父辈生活、靠关系发财的不良心思[2]。浮躁的社会氛围所导致的人心思变,严重挫伤了高职学生打磨技能,钻研技术的内在动力。其次,相当多企业本身就缺乏长远规划,他们宁愿不断招聘廉价劳动力,也不愿对工人进行技能技术的培训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也使得部分工人不愿花精力去精益求精,执着追求专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育人理念中缺乏工匠意识

出于学校就业率和教学质量考核的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成绩和专业证书的获得量往往是衡量教学优异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此外,有的学校为争取生源,常常采取“订单式”的育人模式,更加侧重于就业所需的技能,从而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即使部分高校开展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也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至于“工匠精神”培育是否贯彻落实抓出成效,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3]。从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员缺乏。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更擅长专业理论教学,而实践技能教学能力欠缺。“工匠精神”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也从未形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效果之间出现偏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对“工匠精神”缺少认同

随着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阶段独生子女比重偏高,家长的溺爱程度有所上升。部分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从小就严重缺乏劳动锻炼,劳动观念淡薄。因此,他们在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在岗位实习期间,明显抗拒一线工作且好高晤远、跳槽频繁,缺乏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整体来看,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较差,也加大了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职业素养好、岗位技能强、创新能力高”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勇于面对“工匠精神”培育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探索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立德树人,将“劳动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氛围,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动力资源和有效载体。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将为高职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上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劳动课程实施的力度,将劳动课程纳入职业教育必修课,强化学生参与劳动的自觉性和习惯性。通過给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积极让他们参与校园绿化、实训室整理,校园保卫等日常工作。学院还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将技能知识培训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积极安排他们深度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实验室工作等,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融入学生的脑海中去。

此外,学院还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来加深同学们对劳动的理解,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2022年6月9日下午,学院邀请优秀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同学返校“回忆往昔、畅谈未来”。李艳现为衡阳市金杯电工电缆有限公司品质部主任实验工程师。毕业23年来,她以精湛的技术严把出厂质量关,奉献青春,坚守初心。她在湖南省第一届电线电缆制造工(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李艳校友在座谈会上鼓励学弟学妹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学习能力,将来在事业上才能有所成就。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成为一种信仰,扎根在全体师生的心坎里[4]。

(二)优化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紧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积极推动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计与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坚持职业修养与专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打造以“工匠精神”为内在支撑的新模式,增强专业认知,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和个性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培育工匠型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前,老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未来可能从事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并将岗位实际情况、企业的行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工匠精神”。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设置教学环节,用专业标准锤炼“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学生一丝不苟、专业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学院应整合多门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群,让学生学习完整的产业链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程群学习结束后将真实工作难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养成依靠自身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这对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将技能竞赛的理念与规则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注重竞赛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学校要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训练学生技能实操,倒逼学生加强自身技能练习,补足短板,真正实现“以赛代学、以赛代练”的教学理念。

(三)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只有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工作,学生才能更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促使其重新自我定位和规划未来发展,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人”和“引路人”。振兴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需要知技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加强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为整体推进特色专业群专家团队建设,学院先后成立“印遇龙院士工作站”、园林专业“陈功锡生态名师工作室”、护理专业“姜小鹰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学院建立一支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熟悉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生產实践中深化“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依托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构建校企互动、合作育人新模式。让学生主动走进企业参与锻炼,一方面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培育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锻炼他们与人沟通、团结协作能力,使得他们职业修养得到质的飞跃。

(四)纠正社会不良认识、构建尊重职教新格局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社会层面价值导向的认同。随着2022年新出台的《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解决了职业院校走向本科时代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成长的天花板。社会各界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新职教法的宣传力度,并加大对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学生的报道与奖励力度。社会各方形成合力,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纠正不良社会导向。其次要打破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上的壁垒,让两者拥有同等的待遇。

三、结束语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职教育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与当前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师生们应以“工匠精神”引领向前,以精神铸造精品、以质量铸造品牌[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22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涉农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生态振兴的路径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C0905)]

参考文献:

[1] 赵巧妮.制造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科技风,2023(01):157—159.

[2] 席亚萍,刘媛.涉农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探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1):41—45.

[3] 陆俊萧.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3(04):106—108.

[4] 张越.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4):18—21.

[5] 刘凤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实证研究.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04):5—11.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作者简介:刘志红,讲师,硕士,从事艺术教育(室内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