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测度研究

2023-08-30 05:14张旦旦乔国通陈飞杜智勇霍佳丽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

张旦旦 乔国通 陈飞 杜智勇 霍佳丽

摘要:选取2011~2020年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系统的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发展过程,并分析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外部因素。研究表明:(1)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由极度失调提升至优质协调,且跨度较大。(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领先于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系统中,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数字普惠金融系统中,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使用深度,其次是覆盖广度。

关键词:金融;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2-0051-08

0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农户接受信息的被动性、传统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和风险规避性,使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举步维艰[ 1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对于金融服务有很大的需求,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相互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应当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当前农村金融的一种主流发展模式,能否化解传统农村金融的局限性、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最终使乡村振兴成为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纵览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学界主要就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领域。

第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很有帮助。陈丹等[ 3 ]对2011~2015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谢升峰等[ 4 ]基于湖北省贫困县的调研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帮助于缓解相对贫困,且会存在长尾效应,长尾效应值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上升。王永仓[ 5 ]利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门槛效应,覆盖广度和农村人力资本两者交互耦合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刘自强等[ 6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缓解金融排斥以及丰富投资渠道和拓宽信息渠道,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张贺等[ 7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金融基础、主导以及衍生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宋晓玲[ 8 ]通过对2011~2015年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效应。张子豪等[ 9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比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更大。李牧辰等[ 10 ]则认为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维度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能够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从业务服务上看,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业务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而衍生功能的业务有可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梁榜等[ 11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因自身的优势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三方面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许月丽等[ 12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可以放松农户的融资约束。

第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李季刚等[ 13 ]通过对2011~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和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具有单一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低于特定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会促进乡村振兴。谭燕芝等[ 14 ]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水平从严重失调发展到初级耦合阶段,东部的空间联动格局较显著,中西部地区不显著。田霖等[ 15 ]基于2011~2018年31省市区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马亚明等[ 16 ]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创业和创新,从而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谢地等[ 17 ]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传统金融的发展都能够帮助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徐希瑞等[ 18 ]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基于城市化水平等都可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是单方面的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对于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的发展,本文构建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关系,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建议,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1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体系构建

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19 ],分析研究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该指数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这三个维度;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基础[ 20-21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一级指标,并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与代表性,构建二十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11~2020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EPS数据库。数字普惠金融指标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于其中部分数据的缺失,本文采用插值法进行计算处理。

1.3    研究方法

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搜出相对应的数据,使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然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

1.3.1    熵权-综合指数法

(1)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那么初始数据矩阵就是Yij = (Xij)m × n ,i  = 1,2,3,…,m;j = 1,2,3,…,n。通过极差标准化将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了防止求熵值时在取对数那一步时无意义,就需要将数据进行平移,公式如下所示:

1.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的这个概念是出自于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系统或者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从而产生的一种动态关联关系。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与制约性,测度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耦合模型如下:

式中:C表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D表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T表示两者的综合协调指数;p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p表示乡村振兴指数;α和β为待定系数,并且α和β的值相加等于1,这两个待定系数分别表示两个系统的重要性。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同等重要,所以取α =  β = 0.5。根据当前学界对耦合协调度的研究,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相像程度,借鉴陈国生等[ 22 ]的研究思路,参考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分类方法,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1.3.3    灰色关联度模型

通过耦合协调度是无法具体探究到两个系统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可以计算出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因此在研究影响因素时普遍使用这种方法。灰色关联度是在系统发展过程中,通过各因素之间的变化走向,从而量度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 23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显著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来探究。

首先,利用公式(1)(2)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关联系数,公式为:

然后,计算关联度,公式为:

其中,k是样本数,就是数字普惠金融系统或者乡村振兴系统的指标数量。

2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指标数据以及公式(1)~(6)所计算得到的2011~2020年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乡村振兴指数以及耦合程度,如表3所示。

2.1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分析

由表3可知,乡村振興指数从2011年的0.031 6发展提高至2020年的0.951 0,发展水平大幅度上升。在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结束之后,根据全会精神,在2010年,河南省开始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并召开会议安排布置相关工作。在2011年,为了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能够更好的发展,再一次召开会议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工作。2012年河南省为了更好的完成脱贫工作,将扶贫开发和新型农村建设相结合,并为此投入4.35亿元的专项财政资金。2013年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了一项新的任务。在2016年,在《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划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为止,该省提高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让农民更加富裕;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让乡村更适宜居住;乡村治理渐渐有效,乡村文明风气越来越好。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说明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坚决执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的发展一直是河南省政府所考虑的头等大事,之前“三农”的发展受到资金的限制,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相关问题,可以使得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央政府也将“三农”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对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是非常关注的。另外,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较高。从2011年到2020年,正是国家支持,河南省的重视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河南省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2.2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分析

2011~2020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值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20年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由0.042 2上升到0.987 5,从极度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协调发展水平提升很是迅速。2011~2013年耦合协调度的波动相对来说较大。在201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此文件中提到要大力促进“三农”的发展,研究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2012年河南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键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2013年,河南省开始宣传金融知识。从2012年开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就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即乡村振兴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说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大多数还是集中在“量”上,主要体现了金融的“输血”功能,但是乡村振兴更多突出的是金融的“造血”功能,因此长期以往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最终会导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不能持续良性发展。

2.3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灰色关联度分析

通过使用灰色关联度的公式,计算河南省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出两者的关联度矩阵,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两个系统各个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都是大于0.5的,说明两个系统的关联性是比较强的,体现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各个指标之间有较为坚固的联系,二者之间的耦合关联也是比较紧密的。

在乡村振兴系统中,除硬化道路密度与数字普惠金融系统的关联度值(0.561 7)最低外,其它指标与数字普惠金融系统的关联度值都在0.665 0之上,其中城镇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数字普惠金融系统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分别是0.822 0与0.821 0,说明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这两个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城镇化率的提高,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提供了便捷,同时也有利于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农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兴趣大大增加,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另外,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说明农村居民有着提高生活质量的想法,会更倾向于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在数字普惠金融系统中,各指标与乡村振兴系统关联度值的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使用深度(0.764 1)、覆盖广度(0.748 5)、数字化程度(0.746 5)。表明使用深度对乡村振兴的发展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间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影响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2011~2020年,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呈上涨趋势,而且幅度不小。第二,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极度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先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量”为主,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是太高。第三,从关联度矩阵中发现,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系统的关键因素,而对乡村振兴系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使用深度,然后是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相对较小。

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三点建议:其一,继续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让农民更加愿意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其二,结合乡村自身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例如乡村旅游、特色食品、电商等产业;注重招商引资,创办乡镇企业,使农民收入多样化,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其三,政府应着重关注城镇化的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使人才、资源和技术流向农村,拓宽农民取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途径,提高农民金融运用能力,从而使其更有针对性地获取金融服务,推动乡村发展。

本文以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考察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分析出影响两个系統的关键因素,对于推进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本文还存在一下不足之处:对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于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太全面,未来可对其进一步研究,更新扩大指标体系;此外,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的关键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不全面性,结论可能有所偏差,未来需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凤阁,刘宇宏,汪晓梅.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商业研究,2020(7):81-89.

[2] 庞艳宾.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0(1):98-99.

[3] 陈丹,姚明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9(6):74-77.

[4] 谢升峰,尤瑞,汪乐乐.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5):5-9.

[5] 王永仓.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6):94-109.

[6] 刘自强,张天.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21(12):93-102.

[7] 张贺,白钦先.数字普惠金融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10):122-129.

[8] 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7(6):14-25.

[9] 张子豪,谭燕芝.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6):1-7.

[10] 李牧辰,封思贤,谢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32-145.

[11] 梁榜,张建华.中国普惠金融创新能否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94-105.

[12] 许月丽,孙昭君,李帅.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农户融资约束放松视角[J].财经研究,2022,48(6):34-48.

[13] 李季刚,马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37(10):138-141.

[14] 谭燕芝,李云仲,叶程芳.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评价及其耦合协同分析[J].经济地理,2021,41(12):187-195.

[15] 田霖,张园园,张仕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3):25-38.

[16] 马亚明,周璐.基于双创视角的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路径与机制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42(2):3-20.

[17] 谢地,苏博.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山东社会科学,2021(4):121-127.

[18] 徐希瑞,王华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及空间效应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22(8):1-10.

[19]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20]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8):99-105.

[21] 毛錦凰.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改进及其实证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3):47-58.

[22] 陈国生,刘小凤,蒋淑玲,等.湖南省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与路径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19,39(5):191-197.

[23] 蔡文伯,陈念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2):46-53.

A Study on Measur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Dandana,QIAO Guotonga,b,CHEN Feia,DU Zhiyonga,HUO Jialia

(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Academic affairs offic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The two systems' data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coupled coordination model and grey correlation model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coupled development process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se the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e study shows that:(1)The development level evaluation index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shows a continuous upward trend.(2)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level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increased from extremely dysfunctional to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with large span.(3)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s ahea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ystem,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re urbanization rate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th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ystem,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depth of usage, followed by the breadth of coverage.

Key words: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pled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model

[责任编辑:许立群]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