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塘到虎丘,每一段都是城市的缩影

2023-08-30 00:30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3年15期
关键词:虎丘山塘新民

陈佳慧

在我眼里,喜欢游平江路和走山塘街的人,有明显区分。平江路上,是各色带着清新气息的汉服小姐姐,而山塘街,首先适合成熟的旗袍丽人,其次则是骑着自行车,车头挂着买菜包的苏州叔叔阿姨。

山塘街东起阊胥路北首渡僧桥,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庙桥,跟随着山塘河延伸,全长达到3600米,约合7里,于是有了“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说法。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但是在今天看来,山塘街的“画风”可以明显分成三段:第一段从渡僧桥到新民桥,这段的关键词是繁华商业;第二段则从新民桥到白姆桥,这段属于传统美食店与本地菜场,主打一个烟火气;第三段则由白姆桥到虎丘山下,展现了苏州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苏州第一名胜”虎丘,则为它做了提升。

山塘街加虎丘山,4公里是起码的步行路程,不过有景有美食,既不会辛苦,也不会枯燥。甚至可以说,这其间每一步,踏着的都是江南的滚滚红尘。

渡僧桥到新民桥

是延续数百年的商业气息

山塘街的旺盛人气与商业气息,就是从渡僧桥边开始的。你能说山塘街不小资,但绝不能说它不潮流。桥边的“海市山塘”就是最好证明。这是一座充满江南风韵的“海市蜃楼”,让你一时分不清方向,仿佛走进一个关于姑苏的梦境。梦里都是江南美食。

喝杯奶茶,没吃点心,因为知道胃口要留在给下一个路段。笃悠悠往前走,来到山塘景区的起点——乾隆御碑亭。这位很会吃喝玩乐的皇帝“打卡”的地方,证明了这里商业的繁华。

走走看看,身边是接踵的游人和琳琅的商铺。但除了店面,总有突然点缀其中的景点,让你了解这份热闹是从古时延续到今日的。比如“藏”着高档酒店和丝绸展馆的岭南会馆,再如可以免费参观的安泰救火会。你能通过那个陈旧的警铃,想象到百年前山塘街上的商家有多么密集,以至于大家会集资在这里设立一个民间消防机构。

临近新民桥的苏州商会博物馆,更能证明山塘街的商业地位。旧时,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山塘街上集中了大批的商人会馆,如冈州会馆、岭南会馆、东齐会馆等。这些会馆,不仅是外地商人在苏供乡人居住、聚会商讨、寄存货物之地,更是他们精神的安放之处。2003年,汀州会馆由上塘街移建至新民桥东,设在山塘街原泉州会馆。2005年,在苏州商会成立100周年之际,苏州商会博物馆在此处开馆。

百年后的当下,漫步在博物馆中,细数苏州本土商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想象到当年山塘街上各地富商巨贾出入不休,会馆码头吞吐不息的繁忙景象。而如今的山塘街,则是通过文商旅融合发展,聚集了更多的文化和创意,有着更多新兴的气息。

新民桥到白姆桥

是吃到打嗝的市井烟火气

山塘街衔接着“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也保持着最有烟火气的苏式市井生活。

从新民桥到白姆桥,这里的关键词是美食。许多人或许不晓得,山塘街自古就是吃美食的地方。清朝《桐桥倚櫂录》记载,“虎丘茶坊,多门临塘河,不下十余处。”山塘河上,酝酿过精致船菜,山塘街边,林立过各色酒家。

今天,山塘街新民桥至星桥的这段范围,则聚集了非常接地气的老字号、网红餐饮和特色早点商家。你甚至站在新民桥上,就能看到墙上由辖区街道推出的品牌“山塘早点来”。

话不多说,准备开吃。天气炎热,走过新民桥桥洞,先去一家名字既带“醪”又带“糟”的店家降温解暑,喝上一杯正宗的苏式绿豆汤。到了秋天,则有桂花鸡头米可以品尝。严格意义来讲,主打的红糖醪糟和红油抄手的它,能立刻让人辨识出菜系,但到了山塘,老板还是推出了苏州特点的点心,这就是山塘让所有人入乡随俗的属性。

再往前,是大名鼎鼎的荣阳楼。作为拥有144年历史的百年老店,荣阳楼一直默默守护在山塘街的星桥边,从不向外扩展品牌,苏州仅此一家。荣阳楼没有迎宾服务员,没有电脑音响,桌椅摆设及装饰都停留在每个苏州人对点心店的记忆中。在苏州绝无仅有的油汆团子,是它家的“主角”。金黄色松脆的壳包裹着汁水浓浓的肉圆,趁热咬一口,满口鲜香。其实,作为传统点心店,荣阳楼内供应着馄饨、面、汤包、糕团等多种苏式点心,生煎饅头也是一绝。对于游客市民而言,来一次,就能将苏州的点心“一网打尽”。

以挂粉汤团闻名的朱新年点心店,也“起始”于星桥边。它家的汤团口感有多糯,已经无须赘述。只告诉你,关于它,曾经有过“上海女子乘火车专程去苏州吃汤团,逃票118次终于被抓”的新闻。

对了,如果深秋来这里,别忘了附近还有蟹粉面可以吃。店家会备好苏式面,炒了蟹膏、蟹粉、蟹黄、蟹钳,让你自己“走个过桥”,再趁热搅拌,捞起一口金黄的鲜美。

从东到西,一张山塘美食图就是这样“铺陈”开的。

白姆桥到虎丘山

是被保护中的历史文化

过了白姆桥,店和人都一下子少了,也好,散散步。接下来一段长长的路程,将一直延伸到虎丘山脚下,肚子里有再多的油汆团子和鲜肉汤团,都能给你消化掉。

从现在开始,山塘的画风要“严肃”起来了。这条老街记载了太多过去,与风土有关,也与历史有关。

白姆桥往前几步是汪氏义庄。它的创建者汪士钟,是个苏州“富二代”。其父汪文琛因经营益美布号而致富。家境优渥的汪士钟喜读书、藏书,曾于山塘街建造了“艺芸书舍”,是闻名中外的藏书楼。由于他曾使用“民部尚书郎”之印,不少人推论出他也曾是个高管,因此为大家族尽一份力,也是件义不容辞的事情。汪氏义庄现在住满了居民,正享受着“古宅新居”的平静生活。但它也是中国较早慈善机构历史的实物见证之一。

再往前几步,又有郁氏家祠。它建于清代,由郁沈懋宣氏立,坐北朝南,原一路三进,现存两进。祠堂先被改为大德小学,后成为山塘中心小学大德分校,现在改建为山塘影视基地。

大家族们似乎尤其喜欢山塘街,作为展示道德荣光的纪念地。据说,最多的时候,山塘街曾有54座牌坊。并且很多牌坊是与祠堂连接在一起。比如保存于山塘街603号的贝家祠堂,就是清礼部儒士、苏州贝氏第四世贝启祚妻贝程氏节孝祠。据乾隆《苏州府志》记载:“启祚妻程氏在室时,父病疡,氏亲吮其毒,染病几殆。年二十七,夫亡誓殉,奉姑命,抚七岁孤成立,守节三十二年。”

有意思的是,一众祠堂之间,还夹着两个商会的旧址。陕西会馆位于山塘街508号,就在郁家祠堂附近。根据“苏州新建陕西会馆记”碑刻记载,陕西会馆为乾隆二十年(1755)始建,二十六年(1761)完工。会馆地面建筑后被拆毁,1958年在此建金阊化工厂,后又为第二橡胶厂。重修后,原岭南会馆内的山塘中心小学和郁氏家祠内的大德小学迁入会馆。山东会馆位于山塘街552号,原名东齐会馆,可惜毁于旧时兵火,但仅仅从门头高墙都能想象出当年的气派。

仔细一想,关于往昔,这一段的山塘街含金量的确有点高。《桐桥倚櫂录》名字里的桐桥,是七里繁华的代表地;义风园内五人之墓,记录了风雅的苏州人大义激昂的一面;普福禅寺,是《红楼梦》里葫芦庙的原型,也代表着姑苏的繁华与传奇;中国南社纪念馆,沉淀着爱国主义情怀……

追忆之旅在到达记载着春秋传奇的虎丘景区时,到达了新的起点。毕竟2500年前,吴王大手一挥,苏州城在伍子胥的规划下诞生。但或许是年代太过久远,从千人石到剑池,虎丘山内的传奇,都被覆盖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但这里也不乏民俗的影子。近年,作为苏州园林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作,虎丘塔影园被重建。塔影园于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保单位,2015年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它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明清两朝,其一为明朝中叶文肇祉的海涌山庄,其二为清朝乾隆年间蒋重光的别业,分别称为“文氏塔影园”和“蒋氏塔影园”。经慎重选址,最终以蒋氏塔影园为修复主址。

这里有一处虎丘塔影园民俗文化展厅。展厅选取了七里山塘到虎丘的民俗风貌作为展示重点,以老苏州生活轨迹为主线,立体还原了苏州传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中各类民俗器物就多达三百余件,配合数字多媒体技术,通过VR互动、古画复活等动态演艺,由此“见一而知苏”。

可见山塘至虎丘,处处有故事,步步是红尘,果然是顾禄选择记录姑苏民风的地方。

猜你喜欢
虎丘山塘新民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虎丘游记
山塘七里最苏州
关于郴州市山塘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