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理和算法融合 助推深度学习

2023-08-30 13:53丁大秋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6期
关键词:多元表征算理计算教学

丁大秋

[摘要] 计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传统计算教学存在着重算法、轻算理的现象,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把算理和算法有机融合,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注重算理多元表征,强化实践练习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计算教学;算法;算理;多元表征;深度学习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加强计算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求知的需要,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更是数感形成的重要途径。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轻算理、重算法的情况。换言之,学生只是计算的“工具”,缺乏对计算过程、计算原理的深层次理解。笔者认为,把算理理解融合到算法掌握过程之中,有利于加强学科实践,助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脱离了生活背景知识的支持,计算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我国各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均把计算方法、计算原理有效渗透于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数学学习是“生动的、活泼的、现实的和富有挑战意义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生活情境创设,力求把枯燥乏味的计算镶嵌在实际问题解决之中。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创设如下情境:明德小区有高层楼5幢,小高层楼16幢,多层楼16幢;高层每幢住236户,小高层每幢住128户,多层每幢住48户。学生自主提出高层、小高层、多层各能住多少户的问题,并列出236×5,48×16,128×16三道乘法算式。教師带领学生借助前两道算式回顾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释计算原理,而后通过128×16展开新知探究。

这个情境把复习和探究新知相结合,凸显了知识学习的连贯性、一致性特质,复习不着痕迹,新知顺势引出,使得学习具有高度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复习,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在知识生长点上展开探究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经历探究过程,促进法理融合

算法和算理是对一类数学问题计算过程的抽象,算法是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法的模型化概括,算理则是对算法的高度抽象。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离不开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教师出示题目: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列出算式:12×3。在探究算法时,如果教师直接提示:要把12拆成10和2,分别乘3,然后把结果相加,学生将对这一方法缺乏主动认知和深度理解。对此,可以先请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借助小棒图探究算法。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充分交流得出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①3个10是30,3个2是6,30和6加起来是36;②3×2=6,3×10=30,30+6=36。借助小棒图思考,能够有效降低思维坡度。通过引领学生观察、比较小棒图和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两种算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先分再合,都是对小棒图的简约表达。

借助直观操作和主动探究,学生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充分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和算法理解得更加深刻。借助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是计算教学必须经历的过程,“法”和“理”融合,避免了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

三、多元表征算理,助推深度理解

小学阶段的竖式计算、递等式计算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内容,是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计算方法、步骤、程序既有其内在规定性,也有其存在合理性。而对这个合理性的感悟、理解,需要学习者的探究、合作、交流,在观点的不断碰撞、多元表征中理解与接受。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小数除法”笔算时,学生通过观察“关于妈妈购买水果的总价和数量”的购物小票,提出了每千克苹果、香蕉、橘子各多少元的问题,由此得出三道除法算式:9.6÷3,12÷5和5.7÷6。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9.6÷3这道算式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探究,初步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而后请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12÷5。学生出现了两种典型的计算结果:12÷5=2……2和12÷5=2.4。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学生们一致认为用“2……2”表示香蕉的单价不符合生活常识,12除以5,商2之后余下的2还可以继续除,2除以5商是0.4,最后结果应为2.4。对于如此计算的道理,教师放手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有学生通过元、角、分的知识给出理由,12元除以5,每份2元,余2元。把余下的2元换成20角,20角除以5,得到4角,2元4角就是2.4元;有学生通过画图给出理由,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12个正方形除以5,每份2个,余2个。把余下的2个正方形,每一个都平均分成10份,表示成20个0.1,20个0.1除以5,得到4个0.1,也就是0.4,合起来就是2.4;还有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做出解释,12除以5余下的2,添上0继续除,就是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得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4,最后结果是2.4。

数学多元表征是指同一数学学习对象的多种表征形式。上述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小数除法计算时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应添0继续除”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和亮点所在。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言语表征、图示表征等多种表征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添0继续除”的算理进行说明。在多维度的辨析中,助推学生对算理的深度理解,有效地把算法和算理勾连起来,减缓了学生的认知坡度,有利于学生从具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四、注重实践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计算教学最后的归宿是“算”,所以应通过适度的训练让学生达到熟练,而“算”的良好载体是问题解决。教师如果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机械地重复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望而生厌,而把计算融合在问题解决中,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成功体验。

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通过当堂讲评,引导学生独立归纳出竖式的写法及当中每一步骤的含义,再结合学生自己的归纳成果,一步步把课堂练习题的过程和方法抽象到竖式计算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悉算法。

平时的计算教学,有些老师往往停留在刻板的训练上,在学生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之后,反复地问学生第一层积表示什么意思、第二层积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在不断地被提问和被追问中,不过是重复“教科书上的结论”罢了,知识的内化、素养的提升都不能真正落地。而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给了抽象的算理和算法以鲜活的现实意义,一次成功的体验胜过无数次的空洞说教。因此,计算练习应该让学生达到“闻一知十”的目的,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数学模块化教学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B/2021/0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元表征算理计算教学
浅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多元表征中深化概念理解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多元表征引领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