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课程 厚植爱国主义基因

2023-08-30 16:20赵守强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摘要:红色文化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呈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资源。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借助丰富情境材料巧设议题,设置开放性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对红色文化利用最好的诠释, 也为红色文化注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新动向,奠定了新基调。然而当前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却出现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角度探究红色文化对全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同时提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策略和途径,以期擦亮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底色,为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路径。

一、传承红色文化是厚植爱国基因的主线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要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迫切需要讲好红色文化。

首先,传承红色文化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对我国思想文化和青年学生的渗透,攻击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有些高中学生缺乏精神信仰,极易受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诱导和迷惑,扭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 使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触动青年学生灵魂,叩响青年学生心扉,进一步增强教育张力、感染力和向心力,夯实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识形态基础, 有效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

其次, 传承红色文化是加强“三观”教育,培育“四有” 好青年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目的。这也为国家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优质的榜样素材。

最后,传承红色文化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政课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激情,进而坚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理想信念。

二、传承红色文化,践行育人使命

1.讲好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教育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并引导学生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论述为根本遵循、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红色展馆、博物馆等物质载体,基于议题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效弥补课堂讲授缺乏直观性、可测性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以与情境相符合的思考和讨论主题为依托,开展大单元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丰富内心世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不断变革的基础上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方式,深化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 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践行红色文化,提升育人成效

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体会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保证红色文化“入心入行”。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社区服务、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多层面多角度開展情境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精神根植于学生血脉,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深化和拓展,用红色文化为社会实践染色。思政课教师要建立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布置红色文化实践与研究报告,学生根据研究任务和感悟撰写建社会实践报告。思政课教师撰写评语、评出等级,量化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成绩。学校引导全员参与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带来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震撼,涤荡其心灵、坚定其信仰。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3.传递红色文化,强化价值引领

思政课教师全面梳理学校重大教育活动, 整合年级、处室和社团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将各类活动融入红色元素,形成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载体,将爱党、爱国思想悄然传递。同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把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让广大师生在实践中深植爱国情怀。如结合革命纪念日和重大节日,举办“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品红色经典、办红色演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传讲红色历史故事。带有红色文化特质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成为每位师生心中的主旋律,成为学校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

4.融入红色文化,折射红色之魂

校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思政课教师紧扣红色育人目标,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深度融合, 让师生在体验中接受精神再教育、党性再洗礼。通过学校宣传栏、教室墙报、党建长廊、文化展室、文化主题图片展等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

根植于师生内心世界,进而凝聚师生爱国荣校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有效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实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认同价值。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能使红色文化得以传承,还能用红色文化精神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条件下,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二者形成合力,使红色火种播进高中学生心中,打好立德树人鲜亮底色,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姓名:赵守强

单位: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15866195504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