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2023-08-31 01:46路茸
今日财富 2023年22期
关键词:硅谷银行业流动性

路茸

硅谷银行破产、挤兑、爆雷,48小时结束了40 年的专业科技银行。硅谷银行的案例为国内银行业的负债经营起到了警示作用。本文分析了硅谷银行破产的概况、原因,研究其破产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一、硅谷银行破产概况

(一)硅谷银行概况

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成立于1983年,在倒闭前是美国第十六大商业银行,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市。是一家专注于为创新型科技、生命科学、清洁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公司提供贷款、融资、并购咨询、杠杆融资以及结构化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包括苹果公司、谷歌公司、Facebook、特斯拉公司、Airbnb公司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开始向这一领域进军,为这些公司提供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硅谷银行已成为科技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并成功地与知名银行展开了竞争,自称是“创新经济的金融伙伴”和“投资者的首选银行”。向近一半的美国风投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提供银行服务。在加拿大、中国、丹麦、德国、爱尔兰、以色列、瑞典和英国也有业务。

(二)硅谷银行破产历程

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家银行倒闭事件,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48小时结束了40 年的硅谷银行,但其消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年前。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硅谷银行的资产为700亿美元,首次引起了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质疑。截至2020年底,硅谷银行资产增长到1140亿美元。2021年底,硅谷银行的资产比2020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2090亿美元。2022年3月底达到2,200亿美元峰值。

1.第一阶段——无息负债

2019年,随着科技公司的蓬勃发展,数千家科技初创公司将资金存入硅谷银行,为其金库注入了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存款。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與一年前同期相比,硅谷银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息收益资产水平增长了76%。

2021年,硅谷银行从近年来科技行业的爆炸式增长中获益匪浅,这得益于超低的借贷成本。与一年前同期相比,硅谷银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息收益资产水平增长了76%。当利率处于历史低点接近零时,现金充裕的硅谷银行向长期美国国债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2.第二阶段——美联储暴力加息

2022年,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因此利率的飙升侵蚀了硅谷银行债券组合的价值。美联储的大幅增息推高了借贷成本,这意味着科技初创企业必须将更多现金用于偿还债务。这迫使公司从硅谷银行的存款中提取资金,硅谷银行亏本出售证券以应对取款需求。

3.第三阶段——流动性危机

2022年9月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硅谷银行持有到期债券的市值比资产负债表价值低了159亿美元,仅略高于硅谷银行158亿美元的总股本。

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包括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在内的证券销售损失了18亿美元,由于美联储一系列激进的利率上调,这些债券在2022年损失了大量价值。该公司开始陷入螺旋式下滑,当时该公司发布了需要筹集22.5亿美元来支撑资产负债表的消息。

4.第四阶段——偿付性危机

2023年3月9日,硅谷银行的股价下跌60%,客户疯狂地从该银行提取存款,纷纷挤兑,总共提取了420亿美元。

2023年3月10日,资金的快速提取势头增强,硅谷银行由于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储户的需求,濒临破产。

2023年3月11日,在全球享受盛誉的美国硅谷银行黯然倒闭,银行账面上有负9.58亿美金,是美国第二大倒闭的银行。

二、硅谷银行破产原因分析

银行崩溃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缺乏多样化经营和典型的银行挤兑等,硅谷银行破产有诸多原因。

(一)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自身的经营策略

从硅谷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角度来分析,在扩张过程中过于重视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流动性管理上出现期限错配问题。

首先,在扩张过程中,过于注重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如风险投资、科技企业贷款等。这种高风险业务在经济繁荣时期可能会带来高收益,但一旦经济出现波动或衰退,这些高风险业务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和损失。而硅谷银行在扩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过于依赖这些高风险业务,导致了资产质量的恶化。

其次,流动性管理上出现期限错配问题。期限错配指投资期限和债务期限不匹配,导致“长期限投资类资产—短期限市场化负债”模式,即短债长投。硅谷银行将存款用来购买大量1—5年期无风险国债、 MBS等持有到期债券,靠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模式来赚取利息差。但在美联储加息和国际市场波动的背景下,这种资金来源面临了风险和不稳定性。硅谷银行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风险,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流动性储备,在偿还到期债务的时候,却由于贷款未到期而无法获取资金支持,导致了流动性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

(二)硅谷银行破产的根本原因——金融行业环境变化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起初美联储紧急降息0.5%刺激经济,几天后,美联储再次宣布紧急降息,直接下调到0-0.25%,拉到“零利率时代”。从而科技创新等公司获得较低成本融资,进而存入硅谷银行,银行获得了大量几乎零利率的储蓄,使得硅谷银行资产在短短3年内从760亿上升到2000多亿美元。

美联储持续暴力加息造成宏观流动性变动。2022年美联储连续加息7次。2023年2月,美联储再次加息,利率已达到4.5%—4.75%,市场流动性收紧,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下降,硅谷银行手中持有的大量债券进入浮亏状态。美联储通过不断深入加息周期以及不断升高加息预期,以对抗通货膨胀。美联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异化监管要求,加上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浮亏未能在资本净额中体现,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虚高,隐藏了潜在风险。

美联储强势加息深层次的目的是通过潮汐效应促使全球资金回流,以达到回流接盘危机重重的美股、美债的目的。目的达到了,但同时也冲击了科技行业,许多银行客户撤回了资金,造成了硅谷银行挤兑的现象。

总的来说,硅谷银行一面是大量不计息的活期存款,另一面是资产端集中于债券。未能做好风险管理从而出现流动性危机,导致破产。

三、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2019年至2022年,国内经济总体受到疫情冲击,导致经济下行,我国采用货币宽松和加杠杆、久期策略。然而今年,受经济基本面回升、疫情影响消退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上移,此前资产负债组合的市场风险不可避免地加大。

(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成效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尤其是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中国的银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银行业改革成效显著。成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大幅增长;透明度增加,建立了以客户为主导的服务理念,在《银行家》杂志的全球银行排名中,中国的银行上榜数量逐年增加。二是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银行业务更加多样化,表外业务发展迅速。三是银行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明显改善。价值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都深入人心,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优化。四是我国的银行业审慎监管框架逐步成熟,建立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全面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二)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依赖存贷差的盈利模式需要改变;银行业因房地产价格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信贷风险;各银行的发展存在趋同性,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的浪费;银行的信贷存在着脱实向虚的倾向等。

四、硅谷银行事件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硅谷银行破产虽然不会波及国内银行,威胁存款安全,但对国内完善金融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应以该事件为鉴,加强金融机构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事件印证我国对加密资产严格监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坚定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对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针对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银行提供更为个性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指导。

(一)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中国银行利率自主定价能力弱。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中,中国银行的存贷利率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手段调控,很难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变化。当市场的资金情况出现波动时,中国银行难以及时调整利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和承担更低的风险,以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而是只能被动接受利率风险。其次,中国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平衡,单一业务占比过高。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平衡也会引起中国银行出现期限错配、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在当前分业经营的经营模式下,银行业主营收入从存贷利差中获取,导致中国银行和同业之间的业务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

2.利率风险管理措施

做好利率风险管理,负债的稳定性有利于度过整个经济波动周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因而利率风险是银行业风险最为突出的部分。这要求银行业对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要组建高水平高质量风险管理团队,并且要增强风险意识,要求团队成员对银行风险有较高的敏感性,數据采集能力、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等等是最基本条件;第二,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技术优化;第三,要主动做好利率风险的应对措施;第四,有效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改革和完善规避利率风险的机制等等。这要求国内银行需时刻做好对市场波动的预判,动态优化投资类资产结构,控制好组合久期,做好应对预案,以高效配置资源、快速化解风险。同时,提前做好业务授信分层,防止同业机构风险传导。

(二)要加强信用和投资管理, 规范审慎发展金融市场业务

1.信用和投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从银保监会公布的银行经营数据看,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3%,拨备覆盖率205.9%,分别较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的峰值改善0.33个百分点和25.96个百分点;2022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17%,继续保持较好的充裕水平。在运用风险管理信息方面,包括抵质押品管理、交易账簿的信用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的定价、限额管理以及风险资本的分配等,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

2.信用和投资管理措施

做好信用管理,提高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和条件,使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培训课程作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设计大量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开发新的技术实施方法以及建设适用于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等。改变以往分散管理的组织架构,并向集中化管理转型。

做好投资管理,防止资本投资过于集中。首先,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多种类型的债券,对于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特性的商业金融债券、资产担保证券和公司债券应该减少投入过多的资金。其次,提升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比例。2020年7月3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有助于引导资管行业、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和风险防范。减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例如信托贷款、委托债权等,不能向企业公司无止境地提供贷款。

(三)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1.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期限错配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普遍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业机构资产负债统计表更新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总资产373.88万亿元,总负债342.94万亿元。从硅谷银行事件反观国内金融系统,虽然负债经营不会那么严重,但是错配管理一旦超出应有的界限,金融市场依然会出现狂风暴雨。

2.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业对于流动性管理要适度调节存量也要适时调节流量。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与分布结构影响流动性的途径和机制,而要管好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及自营业务风险,有赖于建立全行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严格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第一,当出现资产或负债过于集中、市场上的负面传言、债权人提前要求兑付、所发行的股票价格下降等等事件,要倍加关注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银行业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建立“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起来可以降低由于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第二,应当严格遵守限额管理的相关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资金负债和资产的同质性,确保资产负债分布结构合理。通过以上措施,产生正常的、可控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硅谷银行破产有两个原因,直接原因是自身的经营策略;而更为重要的是根本原因,无息负债后的暴力加息。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加强投资管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避免类似硅谷银行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硅谷银行业流动性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