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美国节粮减损实践经验深入推进我国反食品浪费行动*

2023-09-01 10:49黄筱静温朝晖
粮食储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节粮减损浪费

黄筱静 温朝晖

(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100082)

(2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局)

为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节粮减损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对节粮减损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曾于2017年赴美国深入了解美国在谷物生产、收割、运输、储存、加工以及终端消费等各环节的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现状,笔者在培训中深受启发。提出我国节粮减损工作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1 全球粮食损失浪费总体情况

根据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ADM产后研究所介绍,全球粮食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浪费。从概念定义上看,发生在消费之前环节出现的损失定义为“粮食损失”;消费环节未合理利用的粮食定义为“粮食浪费”。

1.1 全球范围内,超过四分之一的食物被损失或浪费

根据FAO数据,世界范围食物的损失浪费严重,超过四分之一的食物因各种因素未能得到利用而损失浪费。

1.2 从区域分布看,粮食损失浪费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

根据FAO调查数据,亚洲粮食损失浪费的食物占全球总量的51%;北美及大洋洲占14%。从ADM产后技术研究所数据看,中国每年食物浪费量(含各类食品)在4.5亿吨,平均每人年浪费食物量299 kg,介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

1.3 从损失浪费食物的构成看,粮食比重约51%

据FAO测算,以食物产生热量卡路里计,谷物粮食的损失浪费比例较高,约占食物损失浪费卡路里数量的53%。

1.4 从损失浪费发生环节看,粮食损失主要发生在消费、储藏及处理、生产阶段,且在不同类型国家有显著差异

发展中国家生产、储藏及处理环节粮食损失比重占64%,消费、分配环节比重占32%,如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而发达国家粮食在消费环节浪费比例较大,占粮食损失浪费量的30%左右。亚洲工业化已经起步的国家(如中国),介于前两者之间,消费和生产环节损失浪费的比例均较高。

1.5 出现损失浪费的原因分析

美方专家团队研究后认为,造成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技术装备的落后;二是流通环节长且复杂;三是流通体系不完善;四是生产规模小;五是基础配套条件差。

以稻谷为例,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不当的干燥方式、条件较差的储存设施、不合理加工方式等因素,不仅造成粮食的数量损失,而且使得谷物品质下降,商品价值的损失更严重。ADM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上述因素不仅造成稻谷数量损失浪费达15%以上;而且导致稻谷质量损失使得谷物价值损失甚至达到10%~30%。

1.6 美国学者关于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建议

对发展中国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应侧重于通过解决农业生产、产后处理及储存、加工环节的问题来实现,要提高农业生产、储存设施硬件水平,改进物流和冷藏链条,加大产后服务力度;对发达国家,则主要通过引导消费和加强食品管理来减少损失浪费。

1.6.1 优选上游种子和种植环节品种,有利于提高粮食质量 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管理种植环节,机械收割、烘干、人工选穗、仓储均能实现作业一体化和高效,实现了粮食生产储存环节平均损失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

1.6.2 提高农业供应链集中度,有利于减少流通损失 从美国供应链效能看,“投入—生产—产后处理—加工—分配—消费”相对集中,各环节能衔接一致,流程简化高效,有利于粮食的节约减损。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标准的设立,避免标准变化带来粮食浪费;要消除市场进入、边境管理、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等供应链壁垒;减少供应链中的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降低流通成本。

1.6.3 控制粮食收购品质指标和等级,有利于减少加工损失 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粮食以及霉菌毒素、干燥等影响粮食加工的质量因素,美国大学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数据模型,针对燃料乙醇等不同的产品有最优的品质要求指标。粮食收购企业据此来对收购的玉米进行分级,向燃料乙醇等加工企业提供有利于提高产品产量的粮源。如:从“美国玉米干法加工和湿法加工”课程了解到,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过程,干燥环节通常容易被忽略。而美国学者研究证明:自然通风干燥的玉米质量较好,应力裂纹较少,有利于玉米加工和品质;过高的干燥温度会造成玉米应力裂纹的增加和品质的下降,改变胚乳的蛋白基质,降低胚芽质量、淀粉质量等,使得玉米加工的淀粉质量下降。

1.6.4 高效一体化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是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直接主体 ADM公司作为全球四大粮油巨头,不仅在美国和全世界拥有众多的收储和物流设施,驳船2500多艘、铁路车箱7.4万节、卡车600辆、货柜车1200个以及兴建大量粮食仓储设施并配置先进装卸设备,而且在美国拥有遍布各州的225个粮食收储网点和32个驳船装卸码头,全年共收储并销售了全美国30%的谷物。同时,ADM公司加工能力规模位居全美第一,油脂加工和玉米加工板块是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其迪卡特市的玉米加工厂规模全球第一。ADM公司的粮食加工业务已全面拓展到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2 思考与体会

2.1 微观层面的体会

2.1.1 从生产角度看 美国农场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一是机械设备专业化。二是技术服务专业化,种子、化肥都有专门机构提供。三是经营能力专业化。农民熟悉市场情况,熟悉土地、农业种植技术,重视并积极参加培训,对联合收割机的行车线路等操作细节熟悉。如我们在费雪(Fisher)农场了解到,农场的经营者三代种植农田,现在父子二人(Gary Fisher、Jeff Fisher)种植约9000亩耕地,同周边农庄相较,规模属中等偏上。农场拥有联合收割机、燃气烘干机、输送刮板机、散粮运输车、施药施肥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收获时只需再雇佣4人就可以完成收购,同时农场还拥有一组储量约300 t并配设通风系统的钢板立筒仓,农场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决定售卖或存储。这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耕种及收获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对收获的作物及时处置,不使农作物因不能及时采收或气候因素产生霉变而导致损失。美国制种技术先进,制种公司可以根据终端消费需求、企业加工要求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相应培育各类谷物种子。如我们在先锋公司了解到,其研发的玉米种子有三大品种100多项,种子特点包括有:高产的、硬质的、软质的、可直接食用的、耐寒的、抗虫的等等。根据种植环境选种不同类型的种子,不但可以高产,而且能减少肥料、水等资源的浪费。同时,美国农业生产为一年一季,农场主普遍采用轮作方式耕作庄稼,以保护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避免虫害危险,减少粮食损失。

2.1.2 从收购角度看 美国农场具备良好的预处理及干燥能力,农场主拥有品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农机具设备,确保对粮食质量影响最为突出的水分、除杂等程序在粮食入库前已全部完成处理。美国的粮食品质检验技术先进。如我们在考察某合作社粮食收购点时,负责人介绍了情况,该公司对谷物品质的检验非常便捷、迅速,一人操作玉米或大豆检验,从采样到出结果只需要约15 s的时间,检验数据包括水分、容重,检验误差在正负0.5内。农民一般都比较认可公司的检验结果,但如果对检验结果有疑问,还可自费找当地有政府检验资质的粮食检验机构验证。由于收获后的粮食在降水、除杂、分级等方面均得到及时快速的处理和控制,因此初加工后的粮食基本能满足下游企业储存、加工的要求,这既避免了因重复处理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减少了因重复处理而产生的不必要损耗,特别是大幅度地减少了高水分粮食因处理不及时而产生霉变的可能。

2.1.3 从储存角度看 美国联邦政府几乎没有粮食储备,仓储主要依靠农场主和粮食贸易商的商业储备解决。由于美国收储及营销机制高度市场化,生产者与供应链衔接紧密,基本形成农场主——区域性粮食经营商——大型粮食贸易商的格局,三者之间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并按市场化运作的收储、营销模式。一般情况下,美国农场主在收获粮食后,会自己储存一部分粮食,由于代储费用不高,他们还会委托专业的粮食经营企业储存一部分粮食,等到价格相对合适时再出售,储存时间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时间。我们走访的农场以及沿途观察到的农场,公路边上几乎每隔500 m就有4~5个小型立筒仓,并配有通风、干燥设备。美国的粮食加工企业,无论是制种公司还是深加工企业,都非常注重成本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会尽量缩短原材料的存储周期,尽量加快粮食的周转速度,以减少原材料的存储损失。粮食从收获到终端的中间环节减少了,且储存时间相对较短,流转较快使得粮食品质保持较好,相应地也就降低了粮食损坏发霉以及生虫的可能性,极大减少了粮食损失。

2.1.4 从运输角度看 美国粮食运输物流体系十分发达和通畅,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种粮食储备设施由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相连接。到收获季节,农场主通过大型收割机收割粮食后,输入散粮运输车,再运送到烘干机,最后送到自有仓库,收割、除杂、运输、烘干再到仓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基本实现了“粮食不落地”,这就避免了粮食的抛洒和污染损失。在粮食收购公司和粮食中转码头,都建有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其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高,同时粮食运输工具基本实现了标准化,通常是一辆运粮卡车的载重量为25 t,一节运粮火车车厢载重量为100 t,运输工具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粮食的运输效率,也减少了粮食在转换过程中的浪费。此外,美国还有相当发达的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收获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冷链物流的运用,一方面使农产品的品质有了保障,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的保存期,避免了由于保鲜度下降而带来的损耗。

2.1.5 从加工角度看 与大多数国内的“小、散、低”的粮食加工企业相比,美国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其产能规模大,粮食资源利用率更高,副产品深度开发程度更广,加工产业链更长。如ADM公司位于Decatur的一家玉米深加工厂,日加工玉米能力超过1万吨,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而且其产业集中度还计划进一步提高。据了解,美国玉米加工企业的平均日处理玉米能力在100万吨左右,远高于国内平均规模水平。在参观伊利诺伊州Assumption的公司时,公司计划将烘干机的生产线转移到目前钢板仓的生产工厂,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规模化。这种产业集中的模式对科学利用资源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美国先进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为粮食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科学运用创造了便利条件。例如,在玉米生产转化乙醇过程中,美国乙醇生产企业在玉米碾磨前就通过合理控制粮食水分和温度,减少破碎粒,提高乙醇的转化率。在粮食加工过程中,企业还能针对粮食不同质量、成份、霉菌等情况,科学萃取、分离营养物质和处理霉菌毒素,合理加工,减少加工环节的损失。

2.1.6 从消费终端看 虽然数据显示,美国消费环节的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但在我们的考察期间,却发现美国在粮食消费环节的节约上其实也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我们在WINCO FOODS仓储超市考察时,在超市散装米、面柜台看到,全谷物食品所占比例很高,有糙米、全麦粉等,过精、过细的粮食品种很少。据我们观察,超市的散装粮食保质期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普遍比国内散装大米3个月的保质期长;非真空包装大米保质期普遍在一年以上,也比国内的保质时间长。同时,我们在加州大学伯莫纳分校学生食堂就餐时,观察到当地学生的食物浪费情况很少。一方面,因为食堂是自助餐性质,学生就餐都是按需所取;另一方面,大学食堂的工作人员在分配谷物食品时,也按小份多次的原则,尽可能控制米饭分配数量或将整份食品切割成若干小份等,这就极大地减少了浪费食品的可能性。

当然,美国在食品消费环节也有一些问题。如,由于美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严格,食品生产企业为规避法律责任,在设定食品保质期上过于保守,导致这些粮食及其制品一旦超过最佳食用期,实际还可以健康食用,便被商场超市或消费者丢弃。此类浪费非常严重。美国政府及有关协会组织正在考虑以降低价格甚至捐赠的方式减少此类食品浪费行为。另外超市散装的粮食经消费者取出后如果未交费购买也要丢弃而不能再放回原处。

2.2 宏观层面的体会

2.2.1 从管理模式上 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影响,美国崇尚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在联邦制下,各级政府是经过授权的“有限政府”,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经济社会运转问题全部通过市场解决,政府不作过多的干预,也没有权力和经费做干预,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美国在处理“节粮减损”这个问题上,对从粮食生产到消费之前的“损失”,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哪个市场主体的设备先进、管理高效、损失损耗少、产出效率高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对于在食品出售及最终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政府目前采取了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普通民众。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修改有关农业支持法案后,对农业政府补贴的方式、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特别是补贴方式由直接补贴、价格支持、信贷投入向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转变,依赖农业保险发挥作用,政府只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金额的保险费支持。美国农业政策支持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其改革方向是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发挥。

2.2.2 从政策引导上 虽然之前一些数据表明,美国在消费终端的粮食浪费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但在培训期间,我们也了解到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一则倡议书,号召全美民众在节日期间减少食品浪费。同时,美国农业部还通过项目补助的方式,与美国一些大学合作成立公益性质的推广机构,做好粮食安全的教育和推广工作。我们在访问洛杉矶郡农业局时,也了解到美国基层的农业机构,除了要做好农作物的产业损失预防外,比如防治害虫、杂草等是他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还通过“良好农业示范”,在农民中推广便捷高效的种植模式、加工模式等,还通过组织建立农贸市场的方式,帮助农民促销直销生产的农产品。美国政府在制定一项政策的时候,更多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干预,而且政策一旦制定,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去执行推广,政策延续性较强。

2.2.3 从文化理念上 虽然美国是个物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从我们与大学教授互动了解的情况看,他们对节粮减损基本秉持以下几点理念:①经济效益理念,认为节粮减损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只有节约的粮食大于付出的成本,讨论节粮减损才有意义;②产前预防理念,认为与其花费很大精力和成本去降低粮食的污染程度,不如尽量做好预防工作,防治粮食产生霉菌或被污染;③产后节约理念,认为损失浪费会发生在所有环节,但最关键的是消费终端的环节,此处浪费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如前期种子、化肥、水、能源等一系列的浪费,因此做好产后节约工作非常重要;④绿色环保理念,认为生物能源虽然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但是如果生产生物质能源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石油还要高,那还是会选择使用原油。具有这些理念目前也许只是少数,但通过宣传推广,可能会被绝大多数的人们所接受。

2.2.4 从科技支撑上 美国是科技大国,在对粮食安全及产后损失的科技研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与国内的科研体制相不同的是,美国的科研更多是由企业和大学来主导,政府主要做引导和服务工作。因为在美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很畅通,所以企业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做科技研究。我们在伊利诺伊州香槟大学接受节粮减损系列培训时,感受到美国的大学研究方法很科学,研究态度非常严谨。粮食损失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严格划定谷物产后供应链,并对应每个链条开展深入研究,按照设定好的相关要素,开展实证研究,找出最佳均衡点。同时,美国大学的科技过程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能拿出实实在在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成果。这也是ADM公司能够在全球的粮食贸易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所在,其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始终是通过最新的科学成果来优化,也正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不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形成核心竞争力。

2.2.5 从教育宣传上 虽然培训期间,没有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向民众大张旗鼓进行节粮减损宣传,但是美国社会自主管理意识强,社区文化丰富,许多社区居民和附近大学院校的教师、学生都作为自愿者,深入到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开展许多公益活动,包括节粮减损的研究和宣传。这种自我组织管理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方式,让节粮减损观念更容易被公众接受。美国的公益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教育推广体系,这些公益机构成立时间悠久,推广经验丰富,取得的教育效果显著。如伊利诺伊大学推广部乔治·查帕教授介绍,其推广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百年前,推广项目都是针对特定人群,从一开始的居家促进协会到4H社团,再到现在的园丁计划项目、营养教育项目等,这种推广包含良好农业示范的内容,教导着创新开拓的理念,体现着节约减损的精神,潜移默化的效果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2.2.6 从制定标准上 美国的标准体系非常完备,在农业上同样如此。从种子种植、农作物收割、农作物检测、谷物运输、谷物加工、谷物终端消费都有一系列科学统一的标准。如在玉米水分标准制定上,我国将安全水分制定在14.5%,而美国指定在15%,哪个标准更科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科学的标准体系对节约粮食及能源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先锋种子公司的净重包装就是严格按照其他公司生产的播种机的播种斗设定的;还有终端消费环节食品的有效期虽然由企业自己制定,但因为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定,所以食品有效期的制订往往依据生产企业的加工水平来决定,也就减少了政府一刀切式强制规定保质期所造成的食品浪费。

3 启示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粮食系统的实际,为把粮食产后损失降下来,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突破。

3.1 加强“节粮减损”战略谋划

3.1.1 成立节粮减损研究推广机构(中心) 节粮减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统筹规划,建议统筹规划全国范围内的节粮减损工作,做好“节粮减损”规划的政策措施研究和制定,明确目标计划和重点任务,协调各个环节。

3.1.2 重视粮食流通行业标准的制定 通过制定粮食流通行业节粮减损的标准,可以掌握行业管理的主动权。不但要制定谷物收购标准,还要制定谷物安全存储标准、运输标准、精深加工标准等,标准制定要根据不同环节有所侧重,如在运输环节,要努力将运粮工具标准化,尽可能减少遗洒损失;在仓储环节,要进一步遵循科学储粮标准,降低仓储损耗;在加工环节,修订完善粮油加工业标准体系,完善大米、小麦粉国家标准及加工行业标准,调整不利于节约口粮的指标,制定稻谷、小麦加工的加工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过度加工造成浪费等。还要做好谷物国际贸易标准对接,尽可能减少由于贸易原因导致的谷物质量损失。

3.1.3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节粮减损中的作用 在我国粮食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散、弱”状况,无力购置使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无法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落后和过剩产能挤占有限资源,无法做到粮食产业的低投入、高产出,粮食原料等损失浪费也比较严重。从本质上看,减少损失就是增加利润,谁的损失越小就越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为此,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节粮减损中的作用。首先是粮食价格形成方式改革,稳步探索粮食产业合理比价关系,减小价格扭曲,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社会资本有利可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粮食行业。可以探索有实力的粮食流通企业通过订单收购、领办、参股种粮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合理流转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种植,减少在粮食生产环节的损失;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现兼并重组,促进仓储和加工企业协作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粮食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粮食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健全粮食流通金融市场体系,对接生产和流通、消费,融通粮食产业发展资金,为市场提供明确的价格信号,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粮食产业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3.2 提高“节粮减损”能力建设

3.2.1 加强粮食收获质量源头控制 除了在种植环节选用优良品种外,更重要的是要推广粮食收获即开始的降水、除杂等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的粮食质量。一是提升农户收获粮食质量控制的知识储备。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之具备收获、储存等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以确保这一环节粮食质量;二是建立质量价格检验制度。在农户出售粮食前,由具有资质的质量价格检验机构对农户出售的粮食进行测量,评估出合理价格,减少由于粮食价格和质量的原因引起粮食运输等环节的反复,进而造成粮食损失;三是严格科学质量评定原则。美国对粮食真菌毒素含量评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对粮食真菌毒素评定方法是采用售前批次法,不以其他环节测试结果作为粮食最终用途考量,除收购点对霉菌毒素进行检测外,加工企业还会将部分样品送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这有益于整个流通环节的节粮减损。

3.2.2 加强节粮减损科学技术研究 有关部门要从项目和经费上对粮食行业科技创新给予大力扶持,推动粮食行业科研创新能力,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要大力加强节粮减损技术的研发,扶持专业院校并培养更多的粮食行业的专家和人才,激励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国节粮减损有关课题,同时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创新氛围。特别要加强玉米加工技术科技研发创新。在发展玉米深加工技术方面,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和院校加强玉米加工科技研发,针对国内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玉米进行研究,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加工工艺。加强燃料乙醇、淀粉、氨基酸等玉米加工产品创新技术的战略储备机制研究。

3.2.3 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既要通过国家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粮仓建设,提高仓储总量和质量,也要支持主产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建设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不断提升安全储粮管理能力。二是加大绿色仓储建设。通过提升现有粮库仓储功能,还能大大改善储粮条件,对减少粮食数量损失,降低粮食品质损失,维护粮食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三是支持农户储粮。扩大实施范围,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东北地区玉米“地趴粮”问题。

3.3 拓展“节粮减损”合作领域

3.3.1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引导消费理念的作用 通过粮食行业协会和学会,向消费者宣传全谷物理念,倡导粗细混食,反对谷物的过度加工。首先,可以搭建并资助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仓储、检测、加工等方面节粮减损服务。其次,从抓科学营养膳食入手,动员各方面力量宣传,根据我国人口生理特点和饮食习惯,出台指导性的科学膳食标准,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引导个人消费者科学营养膳食,改变现行不良消费习惯。

3.3.2 拓宽合作渠道,整合多方力量,促进节粮减损 第一,改善餐饮模式,推广烹饪技术和主食工业化。集中餐饮能降低成本,通过在校园、军队等庞大人群的地方推广自助餐等模式,可以节约粮食;通过推广标准的烹饪技术和主食工业化,减少加工损失;通过培训提升烹饪技术,也对减少粮食浪费有促进作用。第二,可以通过制定并推行消费标准或指南,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可以会同其他相关行政管理单位制定粮食加工、消费规范;会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学校食堂安排膳食和学生用餐指导性的规范要求,使节粮成为学生和食堂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评判标准。

3.3.3 积极推动粮食系统“走出去” 粮食系统要紧紧把握住世界粮食流通市场的潮流,通过向粮食主产国派驻经济参赞或粮食参赞的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粮食主产国的产销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向其推广和宣传我国为节粮减损所做的工作。美国ADM产后技术研究所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了项目合作,帮助不发达国家节粮减损。我们应借鉴他们的做法,支持我国粮食仓储设备企业及研究机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帮助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推广我国粮食储备设备和建设经验,推广绿色储粮新技术等。自觉将节粮减损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并在市场竞争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吸引优秀人才,从而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4 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3.4.1 探索收购环节对种粮大户直补 稳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把确保种粮农民利益和保持粮食产能放在首要位置。随着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不断提升,积极探索适合粮食收购者与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者对接的价格补助方式,提高精准性,避免“撒胡椒面”,并可将生产信贷、保险等政府资源投入与粮食生产能力和诚信度挂钩,鼓励粮食生产者加大投入,多种粮、产好粮,守信用,提高粮食生产和收储现代化水平,避免粮食损失浪费。

3.4.2 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 改变原有的发通知、提要求、检查处罚等管理方式,在粮食流通环节推广节粮减损良好示范项目,以这种柔性引导式的模式,形象直观地将讯息传达到特定人群,在设定良好标杆的同时,也做了技术推广,对生产方式改进、产业模式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宣传教育推广工作要持之以恒,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长期坚持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节粮减损浪费
不浪费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节粮等于节水宣传海报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浪费等于扔钱
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做好节粮教育工作
交互设计中有关减损理念的延展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