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9-01 20:37刘洋刘巍
关键词:锦州红色政治

刘洋,刘巍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将红色资源更好地加以传承就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发挥出红色文化的作用,即教育人、引导人和激励人。如何将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锦州红色文化及其现状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特质,其育人功效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红色文化独特的育人功效是祛除青年一代身上的惰气、暮气、娇气,是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一剂良药,是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2]“补钙壮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食粮。

1.锦州红色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锦州红色文化主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锦州地区的革命遗址遗物、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献文物等具有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锦州地区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形态。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形态。

锦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锦州地区乃至辽西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锦州地区领导人民不断探索,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以革命精神为核心所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资源的总称。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意义。

2.锦州红色文化的现状。锦州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大量红色的印记。1923 年,中共党员活动的身影就出现在锦州地区,1924 年成立的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1930 年,刘少奇同志在锦州领导了铁路工人的罢工运动,1948 年9 月12 日东北野战军挥师北宁线正式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从物质形态来看,锦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纪念馆、战争遗址以及各机关旧址共计15 处,包括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朱瑞将军牺牲纪念地、白老虎屯战斗遗址、亮甲山战斗遗址等。从非物质形态来看,锦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中除了梁士英舍身炸地堡和朱瑞将军英勇牺牲的英雄故事之外,还有大量不被人们所了解、发生在人民大众身边的故事。锦州的红色资源有的还位于高校校园内和周边,如辽沈战役的亮甲山战斗遗址位于锦州医科大学校园内,配水池战斗遗址位于辽宁工业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之间,这些红色资源都可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提供有效的载体。

3.锦州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022年8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讲道,“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3]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和诸多棘手问题。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兴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尤其是一些偶像和明星、网络博主的文化底蕴有限,有些人还有意识形态的偏差,“泛娱乐化”“去价值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迫切需要提高政治定力、强化理论修养、增强斗争精神、筑牢育人根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红色文化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的情况在高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中和校园文化中也存在对红色文化融入不足、利用不够的情况。

1.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力度不足。高校思政课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主要渠道,在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精神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思政课对锦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锦州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本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只是到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少数几处革命遗迹参观考察,对于现有的红色资源不能深入挖掘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降低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尤其是高校对各自学校建校的历史和人物事迹的保护意识不强,轻视一些尚未全面开放的红色遗址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典型人物事迹流失为后期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困难。其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不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95 后甚至00后,认知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方式发生了变化。[4]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总体上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参与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较低,降低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就要把握时代特点和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思政课要在以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红色、认同红色。同时,更要以感性材料来触发他们的感官,通过音乐、影像和现代科技等手段,提供与时俱进的情境和载体,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三,学生在红色文化的融入中参与度较低。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锦州缺乏了解,对锦州红色文化学习的重视不够,参与教学互动的主动性不够强,甚至有时还存在放弃有限的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名额的现象。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观摩教学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锦州红色文化的好奇心和认同感。校园网络平台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快捷的链接方式,也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2.高校校园文化缺乏锦州红色文化元素。2004年12 月13 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尽管如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红色文化融入不足的问题。其一,高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的锦州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相对较少。各校普遍重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校园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多是体现在对上级安排的内容范围内,围绕锦州红色文化开展的传承活动相对较少。其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非常有限。校内文化环境的营造、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景观的建设方面缺乏红色元素,更多追求现代元素,在学校和地方历史传统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明显不足。其三,高校很少组织涉及红色文化的社团活动。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起到净化校园环境、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社团组织多以大学生的兴趣特长为主,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对较少。

3.高校管理工作吸收红色文化的主动性不强。其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长效机制。高校管理层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不足,对红色资源的利用缺乏顶层设计,也没有专门的部门统筹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权责不清晰、各自为政,没有制度保障、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利用不系统,没有形成相应完善的融入机制等问题。其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不足。现场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最佳途径,这需要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资金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范围和力度。学校网络建设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同样需要人、财、物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不足某种程度上限制住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其三,未形成与锦州红色文化基地的共建共享。加强馆校交流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将锦州红色文化融入校园能够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目前,将锦州红色文化基地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的高校很少,对红色文化基地的利用仅限于纪念日等的参观,深度挖掘利用基地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应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学校还可以举办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需要,高校要准确把握好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在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1.强化锦州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渠道。实现锦州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传播锦州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使大学生主动融入锦州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过程。其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结合。要通过挖掘和梳理厘清锦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同形式及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与时俱进地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数字化手段发掘锦州红色文化,建立循序渐进的红色文化融入体系,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5]还可以充分发挥锦州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家的作用,聘请他们做为兼职老师,听他们讲述振奋人心的红色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厚重。其二,拓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除了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理论教学传承锦州红色文化之外,还应充分利用锦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丰富的线上教学和锦州红色文化的传承活动,使红色文化走进课堂,使高校大学生成为锦州红色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高校要加强校地合作,充分挖掘好本土、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稳定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22 年9 月,锦州医科大学与辽沈战役纪念馆签约,挂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大学师生参观学习和志愿宣讲,构建富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重温革命历史、感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其三,做好课程思政使锦州红色文化走进高校专业课课堂。高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专业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品格修养,这种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具有引领和激励作用。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传播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各门课程的教师首先要了解锦州红色历史,把这些红色文化和课程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将锦州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等宏大主题和锦州革命战争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相结合,找到和专业课的契合点,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以活泼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

2.将锦州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的有效渠道。革命传统资源是校园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故事和印记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滋养。其一,营造和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主题教育、社团文化、社会实践、榜样力量等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开学第一课”讲述锦州红色故事;通过“双百”等活动讲述锦州的红色历史、英雄人物;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培养红色文化兼职讲解员,在开展学生日常活动中打造红色文化活动品牌,引导大学生宣传与弘扬锦州红色文化。其二,精心设计载体、创新手段和方法。要发挥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优势,通过“追寻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年轻人喜欢的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传播,让学生们可视、可感,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认同,提升吸引力,增强传播效果。其三,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物态文化的建设之中。在开展主题活动、精心设计载体的同时,要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物态文化的建设中,要发挥校史馆的作用,把和学校相关的红色人物在校史馆进行展出,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墙和塑像等形式宣传锦州的红色文化,用英雄人物激励学生铭记历史、强化青春担当。

3.完善锦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体制机制。针对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等,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本保障。其一,逐步完善红色文化育人体制机制。能够将锦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领导班子主动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意识,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学密切配合、管理与教学相互配合的同频共振格局。其二,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要在系统思维理念下紧紧抓住建设的关键点,着力解决建设进程中碎片化的短板问题。要通过红色育人文化体系的构建将锦州的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通过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品牌、思政教学品牌、校园文化品牌、社会实践品牌以及研究阐释品牌,构建红色育人体系。其三,加强红色文化融入的保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给予支持。无论是学校自身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还是将锦州红色文化的资源主动引入大学校园中,都需要学校给予支持和经费的保障。另外,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需要进行评价和奖励,以推动红色文化更好更快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锦州是辽西高校相对集中的城市,在校生人数超10 万人。锦州地区红色文化的资源非常丰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对于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锦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的深入,相信锦州红色文化将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发挥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锦州红色政治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攻占锦州东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