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聂家庄泥塑的艺术审美及传承发展

2023-09-01 06:47马翀刘萍
佛山陶瓷 2023年8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马翀 刘萍

摘 要:聂家庄泥塑经过500多年的发展,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和市场的考验,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屹立在国家民间工艺美术之巅。聂家庄泥塑作品凝聚着泥塑艺人们的智慧和美好祝愿,对地方文化和传统民间民俗工艺美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聂家庄泥塑;审美特点;传承与发展

1 前言

在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上探寻民间工艺美术,发现民间泥塑遍布了全省各市、县;有昌潍地区的高密聂家庄泥塑和安丘泥塑,有鲁北滨州惠民泥塑,有鲁中的临沂苍山小郭泥塑和莱芜吕家泥塑,有胶东地区的平度泥塑和掖县泥塑,有鲁西的聊城泥塑和泰山泥塑等等。在母亲河黄河的哺育下,山东民间泥塑花圃纷繁多彩,其中高密聂家庄泥塑以粗犷的造型、明快的色彩、质朴的画风格外的耀眼。2008年,山东聂家庄泥塑被选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聂家庄泥塑溯源

民间泥塑是一种商品,每逢节庆,百姓们总要买些色彩艳丽的泥塑,陈列玩赏,增加节日气氛和生活的乐趣。聂家庄泥塑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聂家庄泥塑的足迹几乎遍及山东半岛。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聂家庄泥塑相传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发展到今天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朝乾隆年间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借鉴了姊妹民间艺术扑灰年画的艺术特点,在制作工艺和题材上不断创新,有静有动,多能逗趣发声。

据聂家的族谱记录,明代万历年间聂家先祖聂福来发明了一种烟火,用泥做外壳,里面添置烟火,上小下大仿佛倒扣的锅底,因此被人们称为“锅子花”。“锅子花”的热销引起众人们的仿作,使得聂家先祖不得不对“锅子花”进行改良和升级。首先是在“锅子花”泥质外壳上制作浮雕纹样造型,涂抹鲜亮的色彩;随后又对“锅子花”的外壳造型进行了改良,塑成了各种人物、动物的造型。改良后的“锅子花”放过焰火之后,外壳可以拿回家装饰观赏或当做玩具,如此,“锅子花”具备了使用和观赏两种功能,聂家的“锅子花”从此也就独树一帜、一家独大了。随着聂家“锅子花”泥塑外壳越来越受到民眾的欢迎,烟花焰火的功能逐渐弱化,聂家先祖转而潜心研究制作泥塑,加入了芦苇秆哨子发声部件,开发创作了越来越多的题材多样、造型丰富、彩绘精美的泥塑,聂家庄泥塑完成了向造型复杂、装饰精美、风格独特的民间观赏艺术品的转变,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中国民间泥塑的佼佼者[1]。

3聂家庄泥塑的审美特点

3.1丰富题材和简约造型

聂家庄泥塑所表现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 “白蛇传”“西游记”“红楼十二钗”“八仙”等;有与年画相关吉祥、辟邪、祈福的题材,如“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福禄寿”等;有逗趣动物,如“老虎”“对狮”“摇猴”“鸣鸡”“金鱼”等;有仕女娃娃类;还有象征丰收的瓜果类,如“桃”“柿”“石榴”等。这些题材是代代民间艺人感受了群众的心理需要,反映了民众对幸福美满、平安如意的美好追求和期盼。解放建国后,还出现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2019年的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中,泥塑艺人将消防员的蓝色制服与泥老虎进行了巧妙结合,创作出了大受欢迎的消防文创产品。

在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并未在写实层面发展,而是充分吸收当地姊妹艺术高密剪纸、扑灰年画的造型特点,形成了稚拙粗犷、淳朴自然、简练简约、夸张传神的塑造手法。民间艺人强调刻画对象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五官刻画细腻传神,而四肢、服饰、道具只求大体形似,注重整体效果,次要部分和背面则从略,舍弃细枝末节, 有意夸张主题,自由想象大胆取舍, 以夸张的表现手法进行创造,既忠于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在似与不似之间将对象表现得神韵尽致。聂家庄泥塑对神态传神刻画、对外轮廓的简化处理与我们传统绘画中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相契合,使得聂家庄泥塑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特色和艺术风格。

3.2艳丽色彩和传统纹样

聂家庄泥塑根植于齐鲁大地,整体情调是朴实开朗、乐观开放的。聂家庄泥塑在色彩运用上,也受到了扑灰年画的影响,借鉴了扑灰年画讲求浓彩浓色、对比强烈的特色,色彩运用上以表达吉利圆满、趋吉辟邪的吉祥观念为主,还使用了扑灰年画赋彩涮画、涂罩明油等技法,加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固色程度。整体上追求雅俗艳丽、活泼多样、热烈鲜明的艺术效果。聂家庄泥塑彩绘富有装饰性,采用勾线着色相结合的方法,先以白粉打底,再以大红、黄、绿三种颜色为基本色调绘制,颜色处理对比鲜明,简洁利落。除了常用大红、大绿、黄色等颜色之外,还有桃红、玫瑰、深紫等常用颜色,并常用金色、黑色勾勒,色彩之间对比强烈,视觉冲击感大,撞色运用得当。很多配色口诀流传在泥塑艺人之间,如“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等。桃红色被使用在泥塑动物及人物的面部上,显得形象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可爱俏皮、健康茁壮,加上金色的纹饰衬托,显得华贵富丽[2]。

中国传统纹样讲求吉祥如意、美好喜庆。聂家庄泥塑的装饰纹样也是如此,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是用动植物表达吉祥,比如象征长寿的“桃、鹤、龟”,祥瑞的“龙、凤、麒麟”,富贵的“牡丹”,坚韧高洁的“梅、兰、竹、菊、莲”,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葡萄、莲蓬”,有谐音双关寓意的“金鱼、蝙蝠、梅花鹿、喜鹊”等等。

二是用物品表达吉祥,比如铜钱、元宝、如意、琴棋书画、佛教道教法器等等。

三是直接使用“福、禄、寿、喜、发、财、升”等吉祥汉字。这些装饰纹样是泥塑艺人们继承传统,与个体艺术特点融合、改造、提炼而成。通过泥塑的装饰纹样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百姓民众对美好生活、趋吉辟邪、佑安祈福的追求和向往[3]。

3.3会发生的泥塑玩具形声并茂

聂家庄泥塑另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仅仅是观赏装饰品,还是可以逗趣把玩的儿童玩具。为了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引起儿童的兴趣,巧妙地加入了“发声”和局部活动的机关,使得聂家庄泥塑可以通过推拉、摇动、吹气发出各种声响。

其中最典型的是通过推拉和摇动发声的泥塑,是由柔软结实的皮革或牛皮纸将泥塑两部分连接,头部一端安装了苇哨,只要拉动或摇晃泥塑,空气流动就会吹响苇哨。推拉发声的泥塑有“叫虎”“叫马”“叫猪”等等,摇动发声泥塑的代表是“摇猴”,吹气发声泥塑的代表是“叫鸡”。此外,还有利用皮筋杠杆敲击中空泥塑发声的“吧嗒棒”系列。经过聂家艺人们的不断研究改造,发声泥玩的情趣大大增加,成了孩童们最喜爱的玩具,这些都显示了民间艺人无穷的智慧。

4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与发展

4.1泥塑艺术曾经的“没落”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它必定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聂家庄泥塑始于明朝,盛于清朝,源于农闲时田间地头百姓们为了生计糊口的劳作,是民间民俗艺术。建国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使得更多的泥塑艺人逐渐放弃了这门费时费力、收入不高的手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也毁坏了大量的模具和老作品,泥塑艺人纷纷转行,聂家庄泥塑几乎面临着消亡的局面。

再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琳琅满目的现代化玩具充斥着儿童玩具市场。相比较功能更多更复杂、趣味性更强、造型更丰富、色彩更鲜艳、使用寿命更长的现代玩具,儿童们不再选择泥质易碎、传统单一的泥塑玩具。

4.2聂家庄泥塑的“复兴”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很好地传承对于国家文化自信、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中普遍存在着信息缺失、表现缺失、机制缺失等问题。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开发、传承和创新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在党的领导下,高密政府积极组织挖掘、整理、研究、宣传高密民间艺术,组织聂家庄泥塑艺人举办展览,举办民间技艺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民间艺术人才。1984年“山东高密民间艺术展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引起轰动,多件聂家庄泥塑作品被博物馆和展览馆收藏。聂家庄泥塑连同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茂腔被艺术界称赞为“高密四宝”,高密市也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聂家庄泥塑从造型、工艺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2007年聂家庄泥塑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名录。

4.3聂家庄泥塑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

多年来,以泥塑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依然面临着青黄不接、存量小众、缺乏宣传营销、缺少生产规模等问题,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聂家庄泥塑手工艺术家们除了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指导引领扶持下,要积极努力提升工艺、创新题材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寻找跨越瓶颈的突破口。

4.3.1努力改变聂家庄泥塑的价值取向

聂家庄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它的社会价值一直是作为孩童玩具和观赏装饰品为主。这个定位,正是聂家庄泥塑逐渐被市场疏离、面临传承发展危机的原因之一。聂家庄泥塑的传承发展,一定要选择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路线,用民俗手工艺的定位来增持它的社会价值。聂家庄泥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泥塑或孩童玩具,而是荟萃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4.3.2拓展传统题材

聂家庄泥塑通过500多年的发展,渡过漫漫历史长河,积累和荟萃出了很多像“叫虎”“摇猴”“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经典的作品题材,这些经典的题材是岁月精炼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必须很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开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这些经典的传统题材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创作的需要。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国家的民生、经济、政治、法制、军事、科技、生态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科技兴农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新农村的建设使得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聂家庄泥塑有责任将国家的新变化、新成绩、新事物融入到创作中去,用作品去记录,用作品去讲述。改变传统的创作思路,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再设计。我们泥塑艺人是否可以将“火箭卫星空间站”“航母导弹战斗机”“高铁高速大飞机”等等题材元素融入作品中呢?当然,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和儿童的兴趣,也不妨尝试把“灰太狼喜羊羊”“熊大光头强”“葫芦娃”等广受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转变成泥塑玩具。近来,高密非遗工坊通过与艺术高校的合作,先后开发出了十二生肖、党建主题“叫虎”及树脂尼尼虎等系列新产品,让泥塑技艺融入了现代生活。

4.3.3合理改革生产模式,拓宽宣传展示途径

目前高密当地政府正在着力打造高密泥塑产业园和聂家庄民俗文化村,凸显非遗文化风貌,聂家庄也建成了以经典泥塑“叫虎”为主题的广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统文化墙、泥塑文化艺术馆、研究工作室等,为建设非遗特色、非遗体验旅游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依托农民合作社组建了泥塑协会和非遗工坊,带领当地知名泥塑艺人参与产品创新研发和民俗文化传播推广,把艺人、产业和市场紧紧地链接在一起,并建成了泥塑产学研基地,让“非遗工坊”“非遗研学”“非遗手作”有了新的承载和传播阵地,逐渐形成聂家庄泥塑的品牌效应。

5结论

在党和地方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大扶植力度,将分散制作的泥塑艺人组织集中起来,用民间工艺品来定义泥塑工艺,从而提高其附加社会价值。通过加强工艺技术研究,实现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统一宣传包装,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形象推向市场。开发衍生品,加强传统文化内涵凝练转化和设计变革,寻找市场定位占据市场份额,增强非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契合度。增强与学校教育合作和研学项目开发,探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传播渠道促进非遗传播、体验,完善文化产业布局,发展教育研学、文化旅游、文创展示、电商直播等多种业态。

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手工艺,聂家庄泥塑必须在定位、题材、工艺、生产营销各个环节上大胆改革创新,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反映时代新貌,才能激发新的活力,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修道.一朵民间艺术之花——高密聂家庄泥塑[J].美术,1982(10):3.

[2]赵圣龄,崔研因.一块泥巴一支笔——高密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征[J].美术,2012(01):2.

[3]刘淑芳.论山东高密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J].美术大观,2010(08).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浅析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