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价值与路径

2023-09-02 03:27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周颖
办公室业务 2023年8期
关键词:陇原红色思政

文/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周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进行考察,他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对红色资源的利用、红色文化的弘扬、红色基因的传承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也为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明确了方向,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一、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当代价值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路军纪念馆期间强调:“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讲好英雄故事和革命历史,确保优秀的红色基因历代传承,让陇原红色文化永不褪色。

(一)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对个体的价值。1.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在当今时代,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内在精神动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理想信念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特色教育理念。陇原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永恒的信念,它将向大学生展示优秀的革命传统、无畏的英雄气节、伟大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岁月中的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通过展览、讲解、教育、启发,汲取红色文化的营养,将红色革命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个人的精神素养中,提升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让言行和思想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2.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不息的生命力,是人类生命、创造的源泉。文化强国的理念一经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受到高度的重视。陇原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涵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精神,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教育、讲述和引导,将大学生的意识进行整合,思想进行升华,将会师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感与向心力,形成陇原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形成共同理想和基本道德规范。让学生能够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确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安全建设健康发展。借助陇原红色文化资源宣传甘肃的革命精神,使之传承并发扬,学习社会主义新文化,确立文化自信,共建文化强国。3.激发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借助陇原红色文化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陇原人民在革命时期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后人用来学习的榜样和标杆。能够帮助正处在青春迷茫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对世界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热血与斗志,从会师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中找到自己心中的正能量,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等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刻苦工作,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实现人生理想。

(二)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对院校的价值。红色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难能可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提供了思政教育方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观念。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已成为一大热点和趋势,结合陇原特色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加以运用,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大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升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个人远大的理想指引了方向。2.奠定了思政教育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复杂性、艰巨性和系统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奠定坚实基础。陇原红色文化继承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实践经验,始终反映着革命志士忠于党、忠于国家、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会被当今时代所接受和认同。这种强大的精神内涵能够始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意识形态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3.增添了思政教育情感。陇原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本地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能够让学生超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历史,这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对于思政课堂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理想、爱国主义和道德规范等教育,通过陇原红色文化资源深刻的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去行动,去感知,去体验,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用好陇原红色文化资源,将能够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可行性

(一)陇原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理念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将直接决定社会环境及社会风气,也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建设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陇原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的理念一致,是高职院校引入并应用的先决条件。在育人目标上,都注重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育对象上,不论是思政课还是陇原红色文化,高职院校学生都是重要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方向上,强调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优良精神、英雄事迹的传承相一致。因此,在思政课堂中融入陇原红色文化是可行的、合理的,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陇原红色文化的认识,提升个人素养。

(二)陇原红色文化为高职思政课提供资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多以教材为主,加上网络收集的素材,依旧存在课堂内容传统化,课堂形式单一化的情况。在课堂中引入并应用陇原红色文化,既有助于缓解课程资源贫乏的现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在理论教学方面,当前教材理论性较强,由教师进行传统的灌输性学习,难以使学生提高对思政课的兴趣,教学效果平平。陇原红色文化的融入能够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向学生提供和拓展更多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案例,这些鲜活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在实践教学方面,陇原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众多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能够为思政课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与现实中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更深刻地理解书本内容,让学生感受历史,读懂历史,感受陇原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三)陇原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相互融合。“融入”有融合之意,而文化融入属于无形融入的一种,直接关系到当下青年人意识形态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建设。借助校园这个平台,将红色文化通过思政课堂进行融入,开展教学、育人等全方位的工作,将育人成果内化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中,将陇原红色文化牢牢地融汇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作为学校,应进一步推动文化融入的进程,制订相应的制度体系,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作为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中,选取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目的。作为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在红色文化的拓展中实现精神升华,促进红色文明精神在陇原大地上传承发扬。

三、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

(一)开展陇原红色文化校园活动。在高职院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融入具有陇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依托思政第二课堂和校园红色社团,开展红色歌曲大赛、红色话剧展演、红色知识问答、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开办“红色之声”广播站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结合时代特色,充分发挥陇原大地上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陇原红色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二是在校园中建立陇原红色文化橱窗、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会师精神、南梁精神、西路军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等革命精神,建立富有陇原特色的校园文化墙,用陇原英雄儿女的故事绘制宣传画作、张贴红色宣传海报,利用名言、标语等形式做宣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让学生切身参与和感受,汲取精神力量,彰显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加强陇原红色文化课程建设。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系统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一是加强高职院校优质思政课程建设,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课程、思政微课。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深度挖掘陇原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系,探索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在思政课堂中讲好革命故事,如讲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先辈们的革命事迹;讲述“两当兵变”打响了甘肃地区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讲述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讲述“西路军西征”中指战员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等。让学生能够感知革命、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的主动学习。通过利用陇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二是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专业课领域探索陇原红色文化融入的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思政育人的实际效用。

(三)拓展陇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近年来,不少高校在校外建立了红色文化资源实践基地。红色文化资源实践基地的建立既加速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又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利用陇原红色资源,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制定红色线路、组织开展陇原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历史脉络,梳理历史逻辑、构建精神谱系。如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多个师生学习教育团队参观红色旧址旧居、体验红军生活、重温红色历史,追溯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拉近了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距离,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将本地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基层社区等纳入学习探究和考察实践的现场教学点,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移动”的课堂中感知、理解、传承红色文化。通过“固定课堂”常规学,“移动课堂”创新学,推动陇原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四)立足陇原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思政课中实施“线上”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线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补充、延伸、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思政教材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将互联网的实时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和陇原红色文化的正向性相结合,搭建网络思政平台,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根据院校所在地的当地特色、区位优势和院校基本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发掘陇原红色文化,形成教育的契合点,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QQ、微博、指尖校园等平台,定时推送陇原红色文化相关资讯,让红色文化通过主流渠道进行传播、运用。在校园网站中打造红色文化专题,将红色宣传海报、红色歌曲、红色文章、红色纪录片等资源进行集中展示,培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切身认同感。

(五)推动陇原红色文化虚拟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为陇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也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将VR技术、APP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思政课打造成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课,提升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如在实训课堂中,让学生佩戴VR眼镜,手持智能手柄,点击虚拟场景中的物品,就能够逼真地重现战争、会议等场景。立体的虚拟画面比语言文字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引导,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体验红军长征中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感受陇原红色文化的内涵。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新体验,提升了思政课的鲜活性和感召力,是对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在嵌入式的教学中使大学生达到对陇原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增强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陇原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亲亲大陇原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于浩瀚历史长河中寻觅恢宏灿烂的陇原文化瑰宝
相约如画甘肃,以脚步丈量陇原大地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