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现代木质灯具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3-09-02 08:29周九阳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木质灯具色彩

周九阳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廊坊 065201)

0 引言

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当前市面上灯具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功能也较为齐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智能灯具也层出不穷,可以通过控制遥控器或语音改变色温、亮度、开关方式等。但就当今市场而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论是灯具的造型、材质、形式等都相对单一,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灯具还是以金属或树脂材料以及其他化学材料为主,以自然材料制作的灯具较少,尤其是木质灯具应用范围受限。但是简约、质朴的木质室内装饰风格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为了使室内整体环境相统一,木质家居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加上近年来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热潮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再设计,人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对于文化性、审美性、娱乐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灯具的合理结合使灯具的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各种创新材料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也进一步提升了灯具的魅力。本文以木质材料与灯具造型相结合为创新点,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基础,对木质灯具设计进行了创新与研究。

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木质灯具

1.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内涵,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多元且稳定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在劳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历史文明演化进程中总体意念的表现,是由中华民族祖先创造并由后代子孙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1-2]。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感官享受,一步步达到感性和理性愉悦浑然天成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人们的价值观与哲学思想,是反映中国古代人民精神内涵、区分地区民族的重要文化名片,对中国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3]。

1.2 现代木质灯具

灯具是一种产生、控制和分配光的装置,自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人们开始使用现代光源的灯具,自此步入现代灯具时代[4]。木质灯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最典型的传统木质灯具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木质宫灯的制作发展达到顶峰,后期随着木质宫灯的技术逐渐成熟,一度成为民间必备的生活用品。目前,运用现代光源的传统木质灯具依旧应用广泛,如酒店、餐厅、会议室等公共空间随处可见。除此以外,以木质为主的灯具设计,受众也越来越广泛,质朴亲切的木质灯具与简约的室内装饰风格形成统一与对比,在以原木风、简约风为市场潮流的今天,木质灯具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与国内重视木材品种及木纹纹理不同,国外的木质灯具更注重发挥木材的材质特性,如采用木材热弯工艺体现灯具的张力与延展性,除了应用实木以外,薄木与人造板也被广泛应用到灯具设计中,不仅增加了木质灯具造型的可能性,对材料物尽其用也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2 现代木质灯具设计实践

2.1 思想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结合的产物,优秀的产品设计离不开精神要素的补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对传统文化真正内涵的体现也不应只限于单纯的元素提取,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传统思想在设计构思初期就融入进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才能进一步唤起民族情感的共鸣,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强有力的继承与弘扬。例如,由中国设计师蒋琼耳女士与爱马仕集团携手创立的“上下”品牌,曾推出过一款名为“大天地”的碳纤维椅(见图1),以当代的视角重新设计了明式家具,根据历史的演变,古为今用。造型灵感来自明式南官帽椅,不仅将传统外圆内方的设计改为外方内圆,还用碳纤维材质取代传统木材,赋予其轻便牢固、实用舒适的特点。这款“大天地”碳纤维椅看上去只是一把删除了种种细节、减至无法再减的椅子,却将体量、线条、功能融合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明式椅的“魂”还在,但同时又充满未来科技感,低调之中存在着强大的气韵。

图1 「上下」“大天地”碳纤维椅

在本次设计实践中,最初的设计构想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融入灯具设计中。灯具是由5 个大小依次递减的同心圆组合而成,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内涵;每个同心木质圆盘上的水波纹都是纯手工雕刻,深深浅浅不规则的水波纹理在不同尺寸圆盘的组合与对比下,延伸出有着层层相叠涟漪的波纹曲线,这种“内圣外王”的理念,与追求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不谋而合,将含有精神意蕴的水波纹曲线呈现出一种远离喧嚣、宁静质朴的禅意,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精神感受。

2.2 造型应用

造型对于产品设计来讲是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优秀的造型设计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并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人类创造的文化系统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其核心部分。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而精神文化可以“外化”为显性的制度和器物。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形的提取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形态上,也可以将形态与产品的功能很好地结合,让形态表达其美好寓意的同时,产品也能够更方便地被用户操作。产品设计正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视觉化表达,而这一表达形式的最直接的媒介就是形态。传统文化物质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常被用来进行平面设计或产品设计形的提取,进而表达形所隐含的内在意义。本文灯具造型以“水”为设计主题,在5 个不同尺寸大小的圆盘中雕刻出水波纹的样式(见图2),手工制作所展现出的木质纹理使灯具造型更加自然纯粹,整体造型简约又不失细节。木盘上深浅不同的手工雕刻纹理在灯光的照射下,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每两个木盘中间由一个小圆片链接,既增加了灯具的空间延伸感,又可以完美地将灯带隐藏其中,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展现朦胧光感的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光眩现象。

图2 木质圆盘渲染图

2.3 材质应用

从原料中取得的、用于产品生产的物料叫作材料,材料涵盖人类在各种原料基础上加工所得的所有产物,其加工的意义在于将原材料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在产品设计上[5]。材料是造物的基础,不同材料与不同工艺所营造出的灯具效果千差万别。古代匠人们很早就用木材制作各种日用品,工艺精良,一向以“材美工巧”闻名于世。材料创新一直都是现代灯具的重点之一,各国设计师在尝试寻找新型木质材料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在开发新的木质结构材料。中国传统灯具中木制、竹制材料较多,只有将合适的工艺应用在合适的材料上才能完整地体现出设计效果。为了更好地诠释“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本文灯具选用耐腐蚀、色泽浑厚的黑胡桃木作为原材料,波浪形的曲卷树纹切面与手工雕刻的水纹相得益彰,共同形成赏心悦目的装饰图案,在灯光的衬托下纹理更显得灵动不死板。同时,深色的原木材料与柔和的暖黄色灯光形成对比,更能体现幽雅闲适的静谧感。

2.4 色彩应用

色彩是使灯具更富于美感的重要角色。不同冷暖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设计师不仅要考虑灯具外观的色彩搭配,还要考虑开灯状态下光源对灯罩和整体环境色彩的影响,以及整体的室内环境色彩对灯具色彩的影响。在灯具的色彩和光源效果的搭配下,可以极大地增强灯具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加贴合用户的情感需求。

灯具本身的颜色也能影响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首先,灯具的色彩要配合整个房间的使用功能。如在餐厅灯具的选择上,干净明亮的暖色灯罩会令人食欲大增;卧室是供人们休息和睡眠的空间,色彩要尽量避免容易引起兴奋的红色,应选择有利于情绪稳定、舒缓、气氛温和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乳白色等。其次,要使灯具的颜色与墙面、家具、窗帘的色彩相协调,从而使整个室内形成协调统一的视觉感受,在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同时,灯具的选择还要符合主人的兴趣爱好、风格特点等。

本文灯具选用色泽深厚的黑胡桃木为主要材料,切面光滑,富有光泽,呈现浅黑或褐色,局部伴有紫色,切面为大抛物曲线,或波浪形的自然弯曲线条样式,偶尔会有细小的“鸟啄痕”出现。黑胡桃木边材为乳白色,心材从浅棕到巧克力色渐变,中间夹杂较深颜色条纹(见图3)。本设计灯具想要体现温暖自然的感觉,所以在灯带选择上,色温较高、显色效果较好的4000K 灯带更合适,打出的光偏暖黄色,与手作木质凹凸肌理形成完美的搭配,色彩表现温馨舒适的感觉;为了避免光源直射入眼,选取了市面上最薄的3M 灯带,以小圆木片为载体,完成灯带的粘贴,每层灯带之间用锡焊的方法连接,最终汇总到一根电线上,加上变压器,完成照明功能。

图3 木制圆盘部件拆解图

3 结语

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设计之路是每个设计者要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带给我们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多种多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只体现于表象,对于传统元素的创新,不应单纯地生搬硬套。本次设计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用在灯具设计中的一次尝试,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结合木材的特性使灯具的设计更富有艺术性与文化性,不再只满足单一的照明功能,更具有品位和内涵,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灯源,符合多种场景的使用需求。本次设计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方式,希望能借此对今后的相关课题研究有所帮助,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木质灯具色彩
◆ 灯具
灯具
◆ 灯具
木质风景画
神奇的色彩(上)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