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卓尼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9-03 10:12卓尼县草原工作站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6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卓尼县害鼠草场

●范 英 (卓尼县草原工作站 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 747600)

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草原还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草原的建设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农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强草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草原的生态资源状况,为新时代草原保护、草原生态修复、草原监管与开发利用、草原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天然草场退化日趋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究其退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过牧导致草场退化;二是草原鼠害和病虫害导致草场退化;三是人为因素,在草场上滥挖药材和蕨麻,使得大面积草场遭到人为破坏,引起草场退化;四是毒杂草丛生,鼠荒滩面积增加。卓尼县草原占地规模较大,是当地畜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这对卓尼县草原的生态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科学的对策来确保草原生态发展质量。

1 卓尼县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

卓尼县的草地类型以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和森林草甸草场为主,兼有少量草原化草甸草场、草原草场、疏林草地。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近75%的天然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造成了地表裸露,产草量、盖度等降低的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势在必行。2021年卓尼县草原动态监测工作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及通知要求,在3~5月完成了返青期监测工作;5~10月完成了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8~9月完成了年度草原综合植被和生产力监测工作,此次监测工作有利于掌握卓尼县草原的面积、质量及动态变化,为实现全国草原资源“一张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用了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

首先,返青期监测工作从4月18日开始至5月8日结束,需要相关监测人员每隔10 d对草原返青地面观测一次。据调查,由于卓尼县3~4月气温回升快,并多伴有降雨,牧草返青时间集中在了4月中旬,4月下旬低温天气较多,降雨正常,5月上旬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牧草返青有一定的影响,到5月8日卓尼县草原返青盖度平均百分率已达84%。5~10月,进行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主要就是定期观测不同物候期草原植被的生长状况,分别完成了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完熟期、枯黄期各项地面调查等。在监测中发现,7月中旬至8月下旬正值卓尼县草原牧草生长盛期(抽穗期至成熟期),因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使牧草枯黄加速,个别牧草出现了干枯现象。8~9月,进行年度草原综合植被和生产力监测工作,卓尼县站两个监测小组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分别赴本县的纳浪、完冒、申藏、扎古录、恰盖、藏巴哇、康多等乡镇对23个由草原总站统一部署的国控样地逐一进行了调查,从而明确了天然草原牧草在盛草期的基本情况,草原生产力、高度、盖度等各项指标[1]。

2 卓尼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政策扶持

在卓尼县草原的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中可以发现,针对草原的保护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措施。比如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草原是放牧的主要物质基础,牧民们由于缺少相关政策的约束就会导致过度放牧问题的出现,而放牧又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渠道,如果限制放牧又会影响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缺少一定的政策扶持就会给当地的草原恢复工作和牧民的收益造成不利的影响。

2.2 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

一些省份一直未出台《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原法》中部分规定未得到良好贯彻落实,导致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推进缓慢,草地清查工作滞后,从而影响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3]。除此以外,由于草原工作条件比较恶劣,监管方面还缺少专项经费,也缺少专业的执法人员,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存在执法手段落后、监管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2.3 草原调查监测工作质量不高

目前,卓尼县的草原调查监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草原区域广、类型多,空间异质性高,调查监测难度大,缺乏系统、精准的调查监测体系。二是草原本底是20世纪80年代调查的结果,经过30多年的自然变化与工程建设,草原的空间分布、物种组成、生物量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草原现状不清。三是调查监测技术落后,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较少,调查监测指标体系不完善[2]。此外,还存在基层监测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陈旧等问题。

2.4 有害生物危害大

除了人为因素对草原造成的破坏以外,草原上的有害生物对草原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危害。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草原有害生物危害7.77亿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3.67亿亩,尤其是鼠害的发生导致草原植物受到了较大的损害。据调查统计,2021年卓尼县近75%的天然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占天然草原面积的54%;重度退化面积达占天然草原的16%;鼠害草原面积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4%。总体来说,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形势依旧严峻。

3 改善卓尼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水平的对策

3.1 提高群众草原保护意识

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因此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草原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宣传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APP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些草原保护的内容,从而引导牧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将草原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在宣传中,可以让牧民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激发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从而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改良传统放牧方式

卓尼县草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地传统的放牧方式主要是以自由放牧为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过度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要想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效果,还需要改良传统的放牧方式,以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质量。比如可以推广草食动物的圈养模式,以改变草食动物完全依赖天然草原牧草的现状。在饲料的选择上,除了天然的草原牧草以外,还可以将牧草收割后配合饲料混合饲喂,此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草食动物对天然草原牧草的依赖,也有利于控制天然草原资源的使用情况,而且还能够补充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更多的营养成分,从而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3]。

3.3 加强政策支撑

加强政策支撑是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因此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的草原工作现状出台一系列目标清晰、切合实际、来源稳定、受益直接、操作简便的政策。一是要加强牧民补偿机制,草原保护的首要工作就是减少放牧等人为因素对草原的影响,但是这一举措会直接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因此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预算,提高对牧民的福利补贴;二是对相应草原地区实施禁牧政策,解决草原退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相应草原地区实施禁牧政策,并出台相关奖励和处罚机制,对配合制度实施的牧民提供舍饲畜牧业养殖的福利支持,如果发现牧民违反规定也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3.4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对草原的破坏程度较高,尤其是鼠害的发生。害鼠在生存繁衍过程中会在土壤内部打出大量的鼠洞,随着害鼠的蔓延和土壤中鼠洞数量的增加,草原植物的生长势头会减弱,土壤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有害生物危害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一是采用捕鼠器械来捕杀草原上的害鼠,比如针对地下鼠可以使用地箭、弓形箭,针对地上鼠可以使用捕鼠夹、捕鼠笼等;二是利用害鼠的捕食性天敌来对鼠类种群数量进行自然调控,比如优化鹰类生物的栖息生存环境,以人工方式将鹰架鹰墩等置于鼠害发生区内,还可以在草原鼠害发生区内有计划地放归狐狸;三是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使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其适口性明显高于溴敌隆,防治效果在中剂量的条件下达到91.7%,对高原鼢鼠有明显的防治效果[4],而且安全性极好,无毒无害,该药物作用机理为在害鼠肠道形成阻塞,造成害鼠因饥饿而死亡。

4 总结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开展是维护我国生态平衡,保障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草原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水平,促进卓尼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卓尼县害鼠草场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祁连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聚力教育脱贫攻坚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卓尼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南藏区美术写生资源的考察(之一)——以卓尼县为例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雪峰下的草场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