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对策研究

2023-09-04 14:41毛凤伟安东阁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宅基地整治乡镇

毛凤伟,安东阁

(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东明 27450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城镇化高速发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城乡发展失衡,城市人员涌入农村,土地财政推高房价,农村丧失活力,城市消费萎靡等问题,也导致了“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1]。

为解决以上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资源部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开始有序推进[2]。通知明确指出,要坚持科学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不断通过政策引导、制度保障、改革创新来补短板,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综合效益[3]。尽管当前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因此,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背景采用相应的优化整治手段,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 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取得的效益

1.1 逐渐完善改革标准

各地都以“三权分置”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工作,农村活力得到激发[4]。一是用地秩序日益公平。促进农村节约用地,完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多地实行阶梯式收费,解决超占、空闲等问题。收入纳入村集体账户管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益事业。探索多种方式,盘活宅基地,有效节约了土地利用空间。二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规范。完善各项认定标准,明确拥有宅基地资格,每户宅基地居住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集体成员有权进行决策,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三是宅基地使用权逐渐被激活。乡镇土地流转加快,合作社、工商资本以及农户都积极参与宅基地流转,并建设大量的公益设施,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比如某镇创收了350万元,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不断规范管理体系

一是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完善村庄规划,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科学进行村庄分类,如特色保护,集聚提升,整治改善等类型,编制“多规合一”方案,让规划更有特色。特别是对建设边界、耕地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设置了红线。严格进行管控,有效防范了耕地占用,优化乡镇布局。二是严格审批流程,建立了村民申请、乡镇两级审批,市级监管的程序,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审批,并对程序进行了简化。三是规范了建设行为,村容村貌有所提升,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在三到场管理机制下,确保了监管无死角。在网格化管理下,执法队伍水平也大大提升,并且搭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执法能力大幅改善。

1.3 土地整治水平不断提高

1.3.1 土地流转卓有成效,各村集体土地流转收入增加,在规范化土地流转程序下,不仅实现了统一经营,而且也大大地降低了农民风险。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逐渐完善,供需双方对接完善,在乡镇内逐渐统一土地流转合同版本。土地托管制度逐渐建立,引入多个乡镇企业参与,贯穿耕种收、管储运销等环节,促进农村规模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

1.3.2 农用地整理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用地方面,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林草地整理、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等。建设用地面向产业融合和新业态发展,大力推动土地平整、耕作层修复、道路建设等工作,实现了集约化利用。同时,注重乡村文化保护和公益事业,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1.4 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生产效益方面,将全域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大力发展旅游开发、绿色农业、农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等,提升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面积、粮食产量产值、居民收入都有所改善。社会效益方面,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公益用地占比增加,道路便捷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生态效益方面,各地探索林下种植等产业,资源利用率提升,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低碳意识有所强化,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率水平有所提高[5]。有效灌溉率提升,水系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水利设施水平不断改善。

2 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效益方面

尽管整治力度不断增大,但是产出仍然较低,整体来说,乡镇土地利用还处于低效阶段[6]。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仍有很大的差距,土地利用仍然以低端产业为主,粮食种植占大部分土地产值,利润较高的高端养殖业和设施农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产业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缺乏深加工等企业,农村现有闲置土地没有充分利用。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在山东省这样的人口大省更是如此,土地整理困难[7]。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较为困难,受到财政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灌溉等农业设施有待提升,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比如在山地丘陵区域,小块农田整合成连片农田成本较高,加剧了整治难度。

2.2 社会效益方面

尽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几年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条件和公共服务仍然和城市有较大差距。公共用地的占比仍然不高,科教文卫设施比较缺乏,如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并且宅基地大量闲置等问题依旧严重。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仍然依赖乡镇政府,而近两年来乡镇单位受限于防疫压力,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手不足现状,不能满足现有土地整治的要求。加之乡镇组织领导工作不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等问题,整治力度仍然需要加强,空间优化力度需要提高。

2.3 生态效益方面

整体来说,农村土地生态仍然不容乐观,向生态化转型还需要一段攻坚的道路[8]。耕地分散的状况较为严重,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而且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地力下降,土地、水源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这也造成了污染有“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

植被覆盖率有所提升,但是绿植用地规划不合理,导致一些优质耕地出现非农化现象,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土地整治前期力度很大,但是后期管护相对不足,与现代技术也没有实现深度融合,在景观塑造和生态调节方面都需要提升。比如,一些土地整治中,存在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过度强调使用人工景观代替自然风貌,改造力度较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降低了保护效率。

3 提升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对策

3.1 完善顶层设计

参照发达国家《土地整理法》,结合我国土地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一方面中央顶层规划,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细化规定和操作性的前提下简政放权,允许各乡镇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土地利用的方案。土地综合整理的法律细则要不断完善,充分考虑发生的各种问题,避免出现权属纠纷,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从国土规划的全局出发,完善规划设计,科学进行布局,提升空间利用率[9]。

全面开展土地整治现状调查,明确各类建筑占地情况,摸清土地资源底数。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分析,明确土地资源适合何种用途。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力争制定出各方都满意的方案。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可持续利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把握乡村土地资源状况和本地特色,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产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做好部门间协调,力图实现多规合一。同时,要明晰产权。通过使用权录入制度,落实到户,明晰宅基地使用权归属,推动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确保宅基地有序管理。加快不动产证颁发,按时完成发证任务,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及时问责。

3.2 加强保障措施

加大智能技术的应用,多应用现代科技开展土地整治,在土地勘测方面,为提高效率可使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全周期监管。继续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平台建设,运用3S等先进技术进行处理,实现数据库同步管理[10]。

将土地整治的各类信息都纳入到系统中,方便不同主体进行登录查询,实现优化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加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建立可持续发展思维,如果财政压力较大,可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入企业参与。比如,林地建设方面,作为公共事业投资较大,可采用PPP模式让企业投入前期资金,并且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适当给予一部分林下产业或旅游经济的开发权。这也有利于土地整治的管护工作。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度,群众要有决策权和参与权。关于土地整治的重大用途,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划论证,另一方面还要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3.3 创新治理模式

采用“自下而上”的整治模式,横向在不同部门进行协调,纵向不同层级做好沟通,打造综合协同治理体系。结合信息技术打造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兼顾物质空间与精神内核,努力提升全体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要摒弃单纯依赖行政式的“运动式”整治,以协作信任为导向,鼓励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到土地整治当中。强化部门协同,明晰各层级的工作职责,政策制定和执行并举。强化社会参与,除了政府机构、合作社之外,还应该吸引各个经营主体和社会公益力量,强化推动作用,探索土地整治的新模式。土地整治要构建城乡融合的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统一,改变过去城市一味扩张的发展模式,充分保障粮食安全。

3.4 集约利用土地

充分利用乡镇现有闲置土地,减少耕地占用,建设用地审批要慎之又慎,盘活闲置宅基地,拓宽其利用渠道。比如,可对长期空闲院落进行改造,建设篮球场和健身娱乐设施等,对短期闲置的宅基地,可以进行农业种植,对于连片的限制农房和宅基地,通过清退方式改成农田或者果园基地。对于不适合农业种植的宅基地,通过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旅游、民宿、教育培训等。对于废弃矿地区域,考虑进行复垦利用,如果不适合复垦,就要考虑“土地整治+工业发展”,深入推动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

在有条件的农村,可以适当推动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手段,鼓励农户上楼,实现宅基地的集中利用,为连片农田的建设打下基础。补偿方案上,以现金补偿优先为原则,配合股权、住房置换、工作合同、社会保障等方案,以群众自愿为原则,不得强制采用非现金补偿方案。盘活闲置土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将乡镇土地吸纳入集体经济中,有利于促进农村脱贫。

3.5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

在土地整治时优先考虑生态恢复,结合本村特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针对当前农村耕地资源较少的局面,要推动补充耕地的工作任务,建设专业化的队伍进行管理,强化考核良好指标,落实监督保护责任。坚持“占水补水、占优补优”,及时补充耕地。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尽最大可能避免优质耕地占用行为,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粮食单产。运用工程与生物技术对耕地进行检测,构建养分健康循环渠道,保持土壤肥力。立体化利用农村土地空间,比如公共用地要进行绿化建设,提升植被覆盖率,减少退耕还林对农业造成的损害,同时大力发展林业、果园等产业,提升绿化率。此外,农村可引入更多的垃圾处理、循环水和新能源系统,改善生态环境。

4 结语

在乡镇土地综合治理中,要改变过去经济至上的思维。坚持“两山”理论,围绕“三生空间”,通过全域整体性治理,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宅基地整治乡镇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专项整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