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

2023-09-04 12:09杨文革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3年1期
关键词:直拳腿法躯干

张 晓,杨文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跆拳道在1994年被列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置8枚金牌(男女各4枚), 自此各国开始培养大批专业运动员,进行激烈的奥运奖牌争夺赛。悉尼奥运会迄今,我国在5届奥运会上共夺得7枚金牌,其中,女子6枚,男子1枚[1],使得跆拳道项目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女子部分级别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争金夺银的实力。随着项目规则不断更新和电子护具的引入,跆拳道技战术发生较大变化,各国运动员都在积极适应新变化。本文对东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个级别前4名选手的比赛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世界女子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电子护具时代的技术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女运动员的训练及备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获得东京奥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49kg、-57kg、-67kg、+67kg前4名选手为研究对象,共进行60场比赛的调查统计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登录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跆拳道”“女子”“技战术”“奥运会比赛”为关键词,检索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近5年文献资料,并查阅跆拳道相关书籍,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反复观看东京奥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各级别前4名选手1/8比赛、1/4比赛、半决赛、决赛、复活赛和铜牌赛,对运动员比赛中运用的技术进行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依据比赛录像记录与本研究相关的技术使用数据, 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得分部位技术运用

跆拳道比赛的得分部位分为躯干和头部[2]。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根据不同时机和不同攻击部位选择相应的拳法或腿法攻击对手,从而达到得分的目的。由表1可知,运动员击打躯干次数高达3384次,击头次数为825次,躯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均高于击头技术,说明世界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比赛中更侧重于选择击打躯干。这是由于与击头技术相比,击打躯干技术不仅简单实用且攻防转换快,是运动员比赛中的首选技术。但从成功率的角度分析,击头技术的成功率高于击打躯干技术,二者的成功率分别为12.4%和9%。其原因是:(1)新规则降低了击头得分的力度,将击头得分尺度变为接触,间接提高了运动员的击头得分率;(2)传统击头技术和创新型击头技术相互融合,多维度击打使对手不易防守,从而使击头技术更容易在比赛中得分;(3)在一个战术回合中,击打躯干技术为击头技术做出有效的战术铺垫,间接提高了击头技术的得分率。鉴于此,我国教练员训练中应做到击头技术与击打躯干技术并重,不仅要对不同得分部位的得分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训练,还应将击打躯干技术和击头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铺垫,比赛中发挥出更大的得分效益。

表1 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不同击打部位技术运用统计

2.2 击打躯干得分技术运用

2.2.1 侧踢技术

由表2可知,击打躯干技术使用次数最多的是侧踢,共运用793次,使用率为37.7%,占总得分的25.1%,尽管侧踢技术成功率较低,仅为5.4%, 但不影响世界优秀女运动员在奥运赛场频繁使用该技术。究其原因:(1)利用侧踢技术寻找有利的进攻机会。一方面侧踢技术可通过调节实战距离或虚晃对手提高后续衔接技术的得分率;另一方面,侧踢技术对攻击目标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一旦击中能使对方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从而增加后续跟进技术的得分效率。(2)侧踢技术启动快、幅度小、力量足,只要踢击点准确,直接得分能力较强。(3)侧踢技术中的控腿环节是运动员针对攻击目标无规律的移动进行准确、多次追加击打的必要环节[3]。 (4)侧踢技术充当多种战术角色,不仅适用于进攻迎击和反击连击,更是有效的防守破坏技术,能有效破坏对手的各种进攻战术。因此,自电子护具使用以来,以侧踢为主贯穿各种技战术的直接得分和间接得分在女子跆拳道比赛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教练员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战术用途对侧踢的发力、角度和击打点等细节进行研究,还要利用侧踢易于达到防守破坏的特点,与其他进攻、反攻和迎击等战术有效结合,使运动员在赛场上通过侧踢技术捕捉更多的战术时机,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

表2 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击打躯干得分技术统计

2.2.2 横踢技术

击打躯干技术使用率排在第2、3位的分别是前腿横踢技术和后腿横踢技术,使用率为别为23.4%和20.1%。2种技术的使用率较为接近,说明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前后横踢技术运用能力发展均衡,没有形成横踢腿法过于单一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后腿横踢技术的成功率(10.4%)、得分(142分)及得分率(25.8%)明显高于前腿横踢技术的成功率(5.7%)、得分(90分)和得分率(16.4%),这一结果打破了电子护具使用后前腿横踢技术比后腿横踢技术得分多的情况。究其原因:(1)很多运动员对前腿横踢的防范意识增强,即从实战势就开始防范和限制对手前腿横踢的发挥与得分[4]。(2)后腿横踢与其他技术动作结合后,组合技术得分率显著上升,例如“推+连续横踢”“直拳+后腿横踢”“后腿横踢+里合”等。因此,教练员训练中应加强运动员的前腿多点位击打能力,并配合使用不同出腿路线的前腿技术,从而提高前腿技术的得分率。同时,加强后腿横踢与其他技术动作相结合的技战术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横踢技术的成功率。

2.2.3 直拳技术

直拳技术的使用率(8.8%)和得分率(13.5%)均排在第4位。与前3种腿法相比,虽然直拳技术的使用率、得分率居中,但成功率却是所有击打躯干得分技术中最高的(24.8%)。观看比赛视频发现,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对出拳时机的运用炉火纯青。例如:双方竞技水平相当时,采用直拳技术打破局面;追分时,采用直拳技术突破防守以扭转不利局势;领先时,使用直拳技术掩盖消极比赛真相或拖延时间以获得比赛胜利等。其次,拳法与腿法的有效结合可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例如:“拳+里合”“推踢+拳”“拳+连续横踢”等组合不仅使拳法的得分率得到上升,也使配合腿法的得分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教练员应鼓励我国女运动员比赛中多使用直拳技术,训练中帮助她们了解直拳技术的战术意图,并与腿法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我国跆拳道女运动员直拳技术的使用率及得分率。

2.2.4 其他躯干得分技术

控导式腿法、勾踢、后踢和双飞踢等技术的使用率依次为4.8%、2.9%、1.4%和0.1%,得分率依次为9.7%、16.5%、12.2%和15.4%。 从中可以看出,这4种击打躯干技术的使用率不高,但成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勾踢,是所有踢击躯干腿法技术中得分率最高的。从视频分析来看,勾踢的出腿路线不易被破坏,且击打点覆盖面积较大,动作果断且出其不意。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中除掌握传统腿法技术外,挖掘此类新型腿法技术,并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将一些创新腿法合理嵌入到实战技术体系中,避免简单的技术堆砌,进而获得技术优势[5]。

2.3 击头得分技术运用

2.3.1 下劈、前腿高位横踢和高位控导式腿法三类击头技术

电子护具时代,击头技战术日益成为跆拳道比赛得分制胜的法宝[6],运动员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击头技战术的使用日趋成熟,创新性动作层出不穷。其中,下劈技术使用率为32.8%,得分率为18.4%,均位居首位。下劈技术的使用覆盖了远、中、近及贴靠距离[7],所以,运用次数较多。排名第二的是前腿高位横踢,使用率为27.5%,得分率为17.4%。前腿高位横踢距离击打目标近,动作速度快,能快打快收,易攻易迎,且在击打时较少出现漏洞,因此,是运动员击头技术的常用动作。但从得分率角度来分析,下劈和前腿高位横踢技术的成功率较低,分别为7.0%、7.9%。观看视频发现,下劈和前腿高位横踢的出腿路线容易被侧踢技术破坏,运动员对常用的击头技术的防守能力也更强。控导式腿法的使用次数为138次,使用率(16.7%)排在第3位,但其成功率(13.8%)高于前腿高位横踢和下劈,得分率(18.4%)与下劈技术并列第一,是当下最受运动员青睐的击头得分技术之一。主要是因为:(1)控腿时能根据攻击目标的移动和位置变化多次锁定攻击目标并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对动态目标的准确踢击。(2)攻击发力有时是一次,有时是多次,可实现补充式、追踪式打击。(3)出腿路线不规则,不易被破坏,可使用脚的不同感应点转换不同技术动作进行攻击。(4)由于技术的整体性被控腿环节打破,踢击过程短暂停顿后可实现突然加速或减速、攻迎转换快,击打目标部位多变,使对手不易防守。教练员进行击头技战术训练时应做到:(1)根据对手的常用推踢技术,改变下劈出腿路线,由直线起腿变成环绕起腿以提高技术完成率,强化前腿下劈的同时重视后腿下劈练习。(2)将控导式腿法的追踪式击打嵌入下劈等高位技术完成技术升级,提高击头得分效率。(3)以上3类腿法并重,在实战中相互转换,给对手造成防守压力,提高击头得分率。

2.3.2 里合技术

里合技术使用率为9.2%,成功率为19.7%,得分率为14.5%。整体来看:里合技术适用于近距离和贴靠时,使用率较低,但由于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对近身时机、出腿角度和路线等把握到位,提高了近身里合的得分率。我国运动员练习近身里合技术时要注重对以上细节的把控,提高近身防守能力,做到既能得分又不失分。

2.3.3 后腿高位横踢、勾踢和侧踢

从表3可以看出,后腿高位横踢、勾踢、侧踢的使用率不高,分别为5.8%、5.3.%和1.5%,但成功率较为突出,分别为25.0%、29.5%和25.0%。分析其原因:电子护具的运用和规则的引领导致控导式腿法在比赛中使用较多,使得运动员对这类击头技术有较成熟的应对策略,但对勾踢等创新技术还未适应,因此,使用创新性击头技术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鉴于此,建议教练员鼓励运动员多使用新的击头腿法,从隐蔽的腿法中发现潜在的新技术[3],与传统的击头技术相结合,在比赛中产生更大实效。

表3 优秀女子运动员击头得分技术统计

2.3.4 高难击头技术

与其他正向击头技术不同,跆拳道女运动员比赛中往往较少使用后旋踢、旋风踢、后踢及双飞高位横踢等高难技术,主要是由于该类击头技术动作弧度大、隐蔽性差,踢击难度较大,比赛中容易被对方阻击而得不偿失,特别是转身动作被推踢破坏后容易倒地,被裁判判罚丢分。从表3可以看出,奥运会女运动员对高难动作的使用率较低但成功率较高,说明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对高难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强。我国运动员训练中应重视高难技术练习,为比赛取胜加大筹码[8]。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东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各级别获奖运动员击打躯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比击头技术高,击头技术的成功率高于击打躯干技术。

在所有击打躯干技术中,侧踢技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率最高;直拳技术的成功次数和成功率最高;前腿横踢技术的使用率与后腿横踢技术接近,但后腿横踢技术的得分和得分率更高。

在所有击头技术中,下劈技术和前腿横踢技术的使用率较为接近,但下劈技术的成功率和得分较高;勾踢技术的使用率较低,但成功率最高;下劈和控导式腿法的成功次数、得分和得分率最高。

3.2 建议

运动员不仅要对不同得分部位的得分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还应将击打躯干技术和击头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铺垫、互为补充,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大的得分效益。

重视侧踢技术训练,根据不同战术对侧踢的发力、角度和击打点等进行研究,利用侧踢易于达到防守破坏的特点,与其他战术有效结合,加强运动员的得分能力。运动员应加强前腿多点位击打能力,并将不同出腿路线的前腿技术协同配合起来使用。加强后腿横踢与其他技术动作相结合的技战术训练,全面提高横踢技术的成功率。鼓励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多使用直拳技术, 使其了解直拳技术的战术意图,并与其他腿法技术有效结合,提高其直拳技术的使用率及得分率。此外,除掌握传统腿法技术外,多挖掘新型腿法技术,并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的特点将创新腿法合理嵌入运动员的技术体系中。

根据对手常用的推踢技术,改变下劈出腿路线,由直线起腿变成环绕起腿以提高技术的完成率。重视后腿下劈练习,将控导式腿法的补充追踪式击打嵌入到下劈等高位技术中完成技术升级,提高击头得分的效率。我国运动员在练习近身里合技术时要注重对近身时机的把控, 尤其是里合出腿角度、路线等,以及其与直拳和横踢等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得分效率和近身防守能力,做到既能得分又不失分。此外,教练员应鼓励运动员多尝试勾踢等新的击头腿法,并与常规击头技术相结合, 以期在比赛中产生更大实效。

猜你喜欢
直拳腿法躯干
竞技跆拳道直拳的得分应用方式研究
跆拳道传统品势与新品势的腿部技术特点比较探究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前手直拳在拳击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方法
树与人
浅谈拳击中后手直拳的功效
浅谈散打直拳技术动作应用与分析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仰卧起坐,使你躯干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