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佛山地区粤剧粤曲进校园探究

2023-09-05 17:02杨郡郡谢紫柔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粤曲华东粤剧

杨郡郡,谢紫柔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粤剧是诞生于岭南地区的本土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的文艺品种之一[2],有较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近年来,广东各地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响应国家政策,开发有关粤剧粤曲的校本课程,成立粤剧社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粤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了粤剧粤曲新生力量的发展。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粤剧传承基地为例,以对该校的深入访谈调查为基础,对佛山地区的粤剧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因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粤剧粤曲进广东中小学校园,项目组成员均为广东人,对粤剧、粤曲有浓厚的兴趣。加之,华东小学在粤剧进校园方面有成熟的项目体系,作为佛山地区粤剧进课堂的试点,可以为粤剧粤曲进校园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指导性意见。因此,在与指导老师商议后,笔者决定以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项目为重点进行相关研究。由于疫情,笔者只能通过查阅文字资料和对华东小学粤剧负责老师进行线上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其间,笔者曾去佛山感受佛山粤剧的生活化发展状况,深深感受到佛山粤剧传承的普遍性。项目立项以来,小组成员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粤剧粤曲谱例及相关背景资料;在此过程中,笔者感受到粤剧粤曲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与传承这一艺术的重要性。

一、广东地区的粤剧进校园

(一)广东地区粤剧教育的发展现状

广东地区粤剧的传承发展主要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进行。在广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广东粤剧院为广州市6 所中小学开设了约600 课时的粤剧培训课程。广东粤剧院为此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专业师资团队,以一级演员郭建华、刘建科、黄春强、冼鉴棠,戏曲表演专业副教授黄燕等粤剧名家为专业课程带头人,建设课程体系。目前,广东省内多所学校已将粤剧作为校本课程,让粤剧作为必修课正式进入课堂。粤剧进校园以学校为单位,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兴趣选择的同时,也隐性加强了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拉近了年轻人与传统艺术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了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二)粤剧进校园的现状

佛山是粤剧进校园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因此,本文主要以佛山地区为例。早在2006 年,佛山教育局就开始鼓励佛山市各中小学引进粤剧。部分学校联合部分粤剧表演艺术家将基本做手、腰腿基本身段、唱功、念功等戏曲基本功作为课程引进学校教育课程。在各个学校的积极配合下,粤剧实实在在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政府与学校的配合为佛山粤剧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平台;学校与粤剧演员的合作为佛山粤剧的专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 年1 月9 日,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交流会在佛山市第一小学举行,活动现场,佛山市教育局为大沥镇中心小学、佛山市第一小学等22 所学校颁发了“佛山市第一批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证书,并为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佛山市第一小学、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3 所学校颁发了粤剧特色学校创建经验分享证书。2021 年12 月,佛山市高明区第三届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粤剧粤曲汇报展演在广东华体高明体育馆副馆举行。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的粤剧特色教育是龙江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顺德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粤剧、曲艺类)”“佛山市第一批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和“广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从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到粤剧粤曲汇报展演,都体现出佛山粤剧粤曲传承的成熟度不断提高,推动了佛山市粤剧艺术的普及。

二、佛山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详情

(一)华东小学介绍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位于龙江镇新华西村委会金喜街13 号,是一所由龙江镇政府全资兴建的规模大、标准高、配套完善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华东小学创办于1952年,1968年重建后改名为华西小学。2010 年,龙江镇政府为了全面提升片区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定易地重建华东小学,合并华西小学和仙塘净根小学,这一项目被确立为顺德区重点改薄建设项目。学校于2011 年3 月奠基,2013 年3 月27 日落成启用。学校总占地面积23469.485 平方米,是设施完善、配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场所。

(二)常规粤剧教学课堂

1.教学方式。粤剧课程上课语言以粤语为主。在唱念中引出本章学习的粤剧背景,再以粤剧方式开声,老师优先示范,展示粤剧中旋律与咬字的变化。在身段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舞蹈室进行热身运动,老师教授动作,学生整体学习,分组展示。2.教学目标。通过对华东小学粤剧周健梅老师的采访,笔者了解到,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积极感受粤剧粤曲的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粤剧的学习兴趣。对有突出表现以及浓厚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免费的粤剧学习培训,培养他们的第二特长;通过更加专业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粤剧艺术造诣[3]。3.教学过程。(1)念白课。粤剧念白课教学以粤语为主,训练学生用粤语念白,纠正学生的发音。课堂上,老师会先播放一段粤剧念白片段,让学生体会粤剧中的粤语发音与现在的粤语发音的不同,再根据这一点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紧接着进入正式课堂,老师示例后学生们自由练习。(2)身段课。粤剧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云掌、亮相、跑圆台、开门、拉山(云手)、上马及背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阐明动作要领并示范,手把手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粤剧身段表演技巧,感受和体验粤剧的神韵与魅力。

(三)“粤韵操”

广东省中小学生“粤韵操”是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大课间的课间操活动,它是由国家一级演员倪惠英及其团队以粤剧身段配以广东音乐,结合学生广播体操创编而成的健身操。该体操由手势组合、腰腿组合、跳跃组合、南拳组合、舒缓收式五节组成,整套体操动作柔美刚健,既能展现粤剧演员的优美身段,又可以让学生得到身心锻炼[4]。

(四)少年粤剧团

2017.年,华东小学少年粤剧团成立,该剧团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女士和彭炽权担任荣誉团长,剧团现有三百五十多名青少年学员,其中,民乐演奏班有一百七十多人,主要学习古筝、二胡和扬琴等乐器,戏曲表演班一百八十多人,主要接受生、旦的基本做手、腰腿基本身段、唱功、念功等基本功训练。在雄厚的师资力量支撑下,学生不畏艰险、日复一日地练习,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佛山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访谈

采访时间:2022 年12 月13 日 星期二

采访地点:线上

采访人物: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负责教师周健梅

笔者:在粤剧粤曲进校园项目中,您认为学校开设第二课堂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着手。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颖的课题时是充满兴趣与积极性的,学校要抓住时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校决定结合粤剧身段编导课间操——“粤韵操”,让学生在学习粤剧优美身段的同时得到身心锻炼。其次,加强师资力量,粤剧课堂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指导,我校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女士和彭炽权先生担任学校少年粤剧团的荣誉团长,在两位表演艺术家的帮助下,教学质量获得保证。最后,在设施与教材上发力。在国家和佛山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将国家课程《音乐》和校本课程《粤剧》相结合,编写了《音乐与粤剧》这一上课用的教材。除此之外,我校自主编印了校本刊物《红豆生南国》《小红豆入门》。配备了粤剧表演需要的乐器,例如扬琴、古筝、二胡等。除此之外,学校还配备了音乐室、舞蹈室等,让粤剧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笔者:现在,贵校的粤剧粤曲教学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何让粤剧粤曲更加普及,让更多人领会到粤剧粤曲的魅力?

教师:近年来,我校多次与佛山地区粤剧粤曲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学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希望在研讨过程中提高各个小学传承粤剧粤曲的能力,扩大粤剧粤曲的推广范围,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学习粤剧粤曲,感受粤剧粤曲的魅力。当今社会,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希望粤剧粤曲与时代发展潮流接轨,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我们会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弘扬粤剧粤曲文化,让更多人用全新的方式认识粤剧粤曲,打破人们对粤剧粤曲的刻板印象。

通过本次采访,笔者更深入地了解到粤剧粤曲进校园的过程与方法,并感到传承与推广粤剧粤曲任重而道远;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但也是有利于传统文化普及与宣传的因素。

三、佛山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的社会反响

(一)佛山华东小学粤剧进校园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学校多年实践的研究,笔者发现,粤剧教学对孩子们的帮助特别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许多内向的孩子在学习粤剧后多次登台表演,养成了不怯场、胆子大的品质;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粤剧唱词展现了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如《红棉赞》,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帮助;三是学生能吃苦,粤剧训练中,一个动作有时要练习多遍,女孩子还要学习“一字马”等高难度动作,孩子们认真练习、克服困难,能磨炼毅力。粤剧教学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更有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笔者对粤剧进校园的心得体会与对佛山华东小学老师采访的反馈

通过对华东小学粤剧传承基地的深入了解,笔者深深感受到粤剧粤曲的文化魅力与传承的不易。该校作为佛山粤剧粤曲进课堂的试点,其所经历的艰难不言而喻,让传统艺术以专业的形式走进课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老师进行线上访谈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当地人对本土文化获得传承的自豪与欣喜。笔者不禁感叹,在时代的洪流中,多少优秀的本土文化都在消失。华东小学从2007 年开始实施粤剧粤曲进校园项目,用了十余年时间取得现在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校园粤剧粤曲文化角是影响学生观念的隐形课程,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粤剧粤曲的文化氛围中。这样的环境熏陶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粤剧粤曲知识,也为粤剧传承人的培养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中小学校园中的粤剧课程仅仅是普及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深度,这是笔会持续研究的问题。

四、总结

通过这次对华东小学的采访,笔者以及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传承与发展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华东小学作为粤剧进课堂的示范学校,对于推动粤剧发展充满动力和决心,在粤剧进校园后,该校也进行了贴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和进一步的课堂优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的可取流行元素与粤剧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白蛇传·情》等电影,增加学生对粤剧粤曲的兴趣,学校平时可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粤剧粤曲相关短视频,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多多接触粤剧粤曲,拉近粤剧粤曲与学生的距离。

猜你喜欢
粤曲华东粤剧
华东销售在一线
相华东:走在欣欣向荣的田野上
SINGING THE CHANGES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粤曲《回归颂》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粤曲情结
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