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意指”理论的建构语境与国内研究综述

2023-09-06 08:12程宇
西部学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意指学术史盖茨

摘要:当代黑人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在专著《意指的猴子》中开创性地建构了一套适合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即“意指”理论。该理论以一种内生于黑人文学阐释传统的方法论和视角使黑人文学批评得以为自己言说,冲破了白人霸权文化和批评理论的禁锢,实现了从边缘向美国中心文学批评的跨越。回顾和考察盖茨“意指”理论建构的历史文化语境,梳理和归纳国内学界开展的相关研究发现:从现有成果来看,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部分研究倾向于简单地介绍盖茨的观点,缺乏系统性、关联性以及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盖茨;“意指”理论;历史文化语境;学术史

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6-0173-04

Abstract: In his book The Signifying Monkey, contemporary black scholar Henry Louis Gates Jr.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system suitable for African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namely the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Based on a methodology and perspective rooted in the tradition of black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this theory allows black literary criticism to speak for itself, breaks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white hegemonic culture and critical theory, and achieves a leap 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er of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After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in which Gatess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was constructed, as well as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done by domestic scholars, we hav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while domestic scholar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some of the studies simply introduce Gates views, lacking systematic, relevant and in-depth analyses.

Keywords: Henry Louis Gates Jr.; the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cademic history

小亨利·路易斯·蓋茨在其专著《意指的猴子》中开创性地建构了“意指”理论。该理论以研究泛非洲文化的黑人阐释传统和非裔文学中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文本间的互文性特征为核心,将视野从语言的语义层面转向修辞以释放黑人土语中被束缚的意义。理论中所涉及的黑人意指性方言土语、文学传统及其意象特征,充分体现出黑人文学的独特性和连续性。从种族或话语权利层面而言,黑人“意指”也是对白人“表意”所进行的某种修正。它的出现充分证明了在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国社会除了白人主流话语体系之外还真实存在着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黑人话语体系。本文以盖茨“意指”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对该理论建构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简要考察,将重点对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细致梳理和归纳,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一、“意指”理论的建构语境

盖茨的“意指”理论建构于黑人种族深刻的历史渊源、双重文化与文学传统的广阔语境之中。具体而言,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黑人解放”运动、“黑人艺术”运动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后结构主义思潮等都对“意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黑人解放运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54至1964年的民权运动和1964至1973年的黑人权力运动。在民权运动时期,1964年《民权法案》的通过肯定了黑人拥有平等权利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美国真正从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文化身份与权利。在此阶段,影响力最大的事件当属非裔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发表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他指出,在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力。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1]

此后,美国各城市爆发的种族冲突都充分证实了金的预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权力”运动则要求承认黑人种族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的平等地位,要求打破白人主流文化对话语的垄断,并倡导重塑黑人形象、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该运动主张泛非主义,强调美国黑人应“以黑为美”,应对黑人种族和黑人文化传统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

始于20世代60年代中期的“黑人艺术”运动致力于建构黑人文学批评的独特模式,否认“白人标准”适用于黑人文学艺术评价的合理性,主张差异性和多元性的批评模式。“黑人艺术”运动则是试图重新阐释带有黑人文化特征的艺术现象、彰显其寓意和象征。鉴于黑人艺术和黑人权利都广泛关系到非裔美国黑人对自觉和种族身份的渴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两者都是民族主义的,“一个涉及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另一个涉及政治的艺术。”[2]盖茨虽然积极投身于这些运动,但他在早期的理论研究中并没有重视黑人文学中常被忽视的文化身份和“黑人性”等关键要素,而是极力发展一种意指的研究话语,提出了意指只是某种“习语”形式,是黑人话语的潜在性构成因素,是一种“自律文化领域”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众多非裔美国学者开始接受以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福科等学者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是指跟随在结构主义觉醒之后出现的一套思想,它试图去了解这个无法挽回地被分割成数个体系的世界。后结构主义者与它的结构主义前辈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理论。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发端于19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经过维特根斯坦、让·皮亚杰、拉康、乔姆斯基、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发展与批判,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思潮。它是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最常使用的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结构主义可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理论中关于符号、知识、主体性等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对整个西方传统思想提出了质疑,并就结构主义者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依附进行了强烈批判。在此阶段,盖茨的理论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修正了前期研究中对传统文化、“黑人性”等非裔文化核心要素的忽视,转而把自己的研究视角置于丰富的黑人传统文化根基之中,尝试运用黑人方言土语来建构黑人文学批评的框架。在《意指的猴子》中,盖茨以非洲为中心的黑人传统文化矩阵来对抗白人主流文化的霸权和侵蚀,在美学上对黑人文学与文化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推广,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后结构主义立场。

二、国内研究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意指”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学界,国内众多学者便踊跃投入到对该理论的研究之中。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从对“意指”理论的阐释、反思、理论意义、美学价值以及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归纳等方面来展开研究。

程锡麟在《西方文论关键词——黑人美学》[1]中详细阐释“意指”理论蕴含的同时,主要考察分析了理论的美学价值和“黑人性”的理论界说,并详细阐明了该理论建构的重大意义,指出其“对黑人美学的发展,对黑人研究作为学科进入美国大学并在美国学术界的体制化、为非裔美国文学与文化进入美国文学和文化的主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晓路在《盖茨的文学考古学与批评理论的建构》[3]中则指出,黑人文学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去证实那些未被认可或遭到忽略的黑人文化与文学传统,二是根据黑人文化传统、文学自身特点的文本建立一套新的美学体系,而这也正是盖茨学术研究的切入点。“盖茨的学术研究一为黑人文学考古学,即将黑人文学作品予以系统地发掘、考证、整理、阐释,力求探索出早期的黑人作品与现当代黑人文化与文学的有机联系;二为建构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即在梳理黑人文学文本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黑人文本阐释模式和黑人文学理论体系”。在论述文学考古溯源和文學理论建构是盖茨重点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他进而强调了两者互为补充、互为系统的紧密联系,旨在从更深层挖掘、分析和考察美国黑人文学的传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黑人书写及其意义表征的内在逻辑和深刻蕴含。

朱小琳在《视角的重构:论盖茨的喻指理论》[4]中把“意指”译为“喻指”。通过详细考察“喻指”理论的内涵、来源、特征、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和实践意义,她认为该理论是“后殖民分析中少数话语的最重要成分之一”,是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成果,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非裔美国人深处对于读写能力,尤其是对写作正式文章的能力的渴望;对把握政治权力和发出自己声音的要求”,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水彩琴在《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评析》[5]中也同样采用了“喻指”的称谓。她在研究中指出,盖茨的“喻指”理论中存在着隐喻修正、言说者文本、说话文本和重写言说者文本四种表意性文本样式,通过对这些不同文本样式的考察可以发现黑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重复和修正的关系,能够反映出非裔美国文学自身的双声性和互文性特征,因而该理论在“对黑人文学缺乏原创性的论调给予了理论回击”的同时,还“颠覆了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白人批评理论的霸权地位,开辟了关注语言能指和文本关系的黑人文学批评新思路”。

习传进在《“表意的猴子”:论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6]中把盖茨的理论称为“修辞性批评”,以该理论的内涵及阐释策略为主要论述内容,指出黑人“意指”是一种修辞游戏,“修辞性命名”“互文修正性结构”和“双声语”是黑人文本的典型修辞策略。通过对黑人种族文化认同和对话语权利渴求的理论性表达,“修辞性批评”在充分凸显黑人文学叙述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同时,还“为在支配性知识观念中如何具体达到对自我文化和自我意识的确认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范式”。

何燕李在《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奈保尔谬误”》[7]中则从非裔美国文学理论与“白人文论”之间既抵抗又依赖的拉锯关系讨论了“意指”理论的“奈保尔谬误”。她认为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萌芽和发展与后殖民批评有重叠性,即“两者都在追问白人/西方文化霸权如何宰制非白人文化,以及这些附属文化如何反抗和抵制这种宰制”[8],而正是这两者之间既抵抗又依赖的拉锯关系造成了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奈保尔谬误”。她指出,盖茨的理论建构并非尽善尽美,因为“在描述其具体阐释术语时,盖茨一方面把欧美批评嵌入其中,证实两者是功能对等物,另一方面则直接改写‘白理论符号”,这种矛盾的阐释原则既体现出黑人学者在白人霸权体制下进行文学理论建构时的被迫与无奈,也映射了他们(黑人学者)“在白人霸权语境中申诉族裔文化身份时无法规避的文化创伤”。

林元富在《非裔文学的戏仿与互文:小亨利·路易斯〈表意的猴子〉理论述评》[9]中从“表意”的语言、“表意”的文本以及黑人文本间的互文关系三个方面对“意指”理论加以梳理和评述,论证了该理论中存在着“批评范式”功能夸大、“黑人性”定位不准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解读”对能指的过度强调等问题,从戏仿和互文的视角对“意指”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他指出,盖茨理论建构的不当之处并非其“批评范式或政治性,而在于其对文本不确定性的过分强调”,陷入了后结构主义谬误。

李权文在《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研究述评》[10]中则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盖茨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研究的两个维度,指出了目前该理论在国内研究中的不足,即“研究的对象比较单一,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盖茨的表意理论上;大多数研究倾向于介绍盖茨的观点,对其肯定的成分较多,反思乃至批判质疑的太少,研究的深度不够”,并建议国内学者从跨学科的视域来开展盖茨理论的相关研究,不断丰富“意指”的理论话语,将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我国台湾学者李有成对盖茨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著作《逾越:非裔美国文学与文学批评》[11]自2015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获得了国内学界的好评。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有涉及盖茨的研究。第一部分第四节的标题为“地理、逾越政治与盖茨的《有色人种》”,主要探讨了种族、种族主义与空间政治的逻辑关联,并通过盖茨的自传《有色人种》中所叙述的种族关系的复杂性与地理空间的表征意义,阐明了黑人的逾越行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挑战;第一部分第五节的标题为《楷模:盖茨的〈十三种观看黑人男性的方法〉》,此节主要基于杜波依斯“十分之一的杰出人士”的观点,讨论了盖茨对不同非裔美国精英的“侧写”以及对黑人种族的再审视,论证了新的种族政治的迫切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第一节以“盖茨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为标题,从上文曾论述过的关于盖茨和乔伊斯的后结构主义论争为切入点,李友成在客观分析两位学者学术观点差异性的基础上,为盖茨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辩护。第三部分第一节以“‘一个新的故事:盖茨与文化论战”为标题,主要论述了盖茨对于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于美国高校的一场关于“典律”和“多元文化论”等议题的文化论战的学术态度。概括而言,在盖茨看来,典律是一种担负文学传统传承和表达功能的“共同文化的札记簿”,其建构于个人的阅读经验,终于阅读群体的共同文化;多元文化论相对于盖茨而言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标在于建立共同的美国文化,因而可以说他所秉持的是一种“朝向共同文化的多元文化观”。综观著作中所有关于盖茨的研究章节,每一处都或明或暗地体现出一种“政治的逾越性”,而这种逾越恰恰对于美国黑人民族而言是谋求生存和表达政治诉求极其宝贵的财富,其价值体现正如李有成本人在书中所言:“在面對不平与失衡的状态时,逾越可以导正视听,改变偏颇不公的现实或现状。逾越其实具有辨别是非、正本清源的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在《意指的猴子》中,盖茨通过对黑人性符号与所指关系的研究和对黑人文本的综合分析与考察,从差异性的视角来拓展、丰富黑人文学的理论话语,最终成功建构了一套适合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意指”理论。该理论自诞生之时起就打破了白人霸权批评话语的禁锢,就根据黑人文化及其传统对理论本身进行了“重新界说”,受到了国内学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从现有成果来看,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部分研究倾向于简单地介绍盖茨的观点,缺乏系统性、关联性以及深度的分析。截至目前,国内尚未出版任何关于盖茨理论的专著。因此,学界可考虑从当代美国文化和后现代语境的视域来开展“意指”理论的诗学研究并出版相关理论专著。

参考文献:

[1]程锡麟.西方文论关键词:黑人美学[J].外国文学,2014(2):106-117,159.

[2]伯纳德·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刘捷,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92.

[3]王晓路.盖茨的文学考古学与批评理论的建构[J].国外文学,1995(1):92-95.

[4]朱小琳.视角的重构:论盖茨的喻指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4(5):141-147,176.

[5]水彩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评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74-80.

[6]习传进.“表意的猴子”:论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10.

[7]何燕李.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奈保尔谬误”[J].国外文学,2012(2):23-30.

[8]KLAGES MARY.Literary Theory: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M].New York:Continuum,2006:149.

[9]林元富.非裔文学的戏仿与互文:小亨利·路易斯《表意的猴子》理论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98-104.

[10]李权文.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研究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9(8):89-93.

[11]李有成.逾越:非裔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8.

作者简介:程宇(1981—),男,汉族,湖北荆州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非裔美国文学、文化与批评理论。

(责任编辑:杨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盖茨的‘意指理论建构与‘黑人性表述策略研究”(编号:FX20212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意指学术史盖茨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影视符号中的草原文化输出
绝妙的数字灯谜
绝妙的数字灯谜
学英语,从听开始:《了不起的盖茨比》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