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教学创生力的校本教研路径创新

2023-09-08 06:31钟长淑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建构

●钟长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急需高质量课堂教学,高质量课堂急需高质量校本教研支撑。 自贡市汇南实验学校以“一体两翼”策略(“一体”即“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两翼”即创建“汇创课堂”“汇创教研”,提升教师教学力和学生学习力),探索激扬教学创生力的校本教研路径。

一、培育高质量课堂亟待校本教研转型重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向生命提质的课堂教学转变。 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表明赢得这场挑战离不开有力的校本教研支撑。 但是传统的校本教研难以支撑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加快自身转型重构。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校本教研,推动校本教研由“学科教学”研究转向为“学科育人、学科素养”研究,由“教为中心”研究转向为“学为中心”的研究,由“教师教学”研究转向为“教师发展”研究等,实现校本教研转型重构,发挥校本教研创新创造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培育高质量课堂,这离不开校本教研的有力支撑,要求校本教研转型重构,全面提升教研质量和创新力。

二、把握校本教研重构的关键要素

一是教学范式,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生态、教学评价的系统建构,注重教学内容整合、融通与重构,进行教学结构创新,突出教学方式优化选择与创新、教学生态优化培育、教学评价建构与创新。 校本教研必须承担起教学范式建构与落地的实践研究任务。

二是教师教学力, 包括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形成、教学意识觉醒和更新、专业知识文化积淀与提炼、教学方法与能力建构、情感与意志培育、责任担当与情怀厚植等。 教师教学力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既要在课堂改革中历练,也要在校本教研中培养。

三是学生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的形成与持续、学习方法与路径优化、学习内容选择与提纯、学习过程诊断与调控、学习评价与反馈落实等。学生学习力需在学习实践中培养,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目标与内容。

四是校本教研机制,包括校本教研运作机制建构、运作方法确定、研究者素质提升等。

在支持高质量课堂的校本教研转型重构要素中,前三项是目标,后者是保障。 教学范式、教学力、学习力、三维创新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只有四个要素整体融通,才能形成强大的课堂教学创生力。

三、实施校本教研转型重构的策略

(一)教学范式建构策略

我校自2019 年办学以来,围绕“培育每个生命独特自由舒展的七彩少年”育人目标,建构了“学为中心”的“汇创课堂”教学范式。

一是研究明确教学理念。 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闭环、教学相长四大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激活课堂创生力。二是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教学,注重素养导向、主题统领、任务驱动、情境创生、体验探究、创生共长、反思升华,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培育教与学的创生力。 三是优化“三环七步”教学流程,“三环”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续学,“七步”指课前自主预学,课中“导学”——目标导航、“学”——预学反馈、“探”——探究深化、“测”——当堂反馈、“展”——总结拓展,课后自主作业等。 四是注重素养导向,“课中共学”五步着力教学生成、创新力培育,即在“探究深化”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创新、自我生长,提升学习力。

(二)教师教学力提升策略

“汇创课堂”教学范式对教师教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形成了以“汇创教研”提升教师教学力的基本策略。

一是在“汇创教研”中提升教学力。 以教师个人研学为基,以跨区域教研联动为形,以数字化智能平台为媒,在点线面立体交互中提升教学力。

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各要素整体贯通,指向教师思想观念形成、意识觉醒更新、专业知识积淀丰厚、教学能力更新升级等。如以科学点拨提升教学创生力,课中共学探究深化后需教师精讲点拨,汇创课堂形成相应点拨方式:首先是全点式,对探究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从问题提出、分析、 求解过程等进行全面引导示范。 其次是半点式,提出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尝试,点燃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探索。 再次是暗点式,巧设任务链,调动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求解。

三是在评价激励中提升教学力。 通过教研联动和及时评价,促进教师教学力提升,即在团队合作、深度共创基础上,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跨区域教研联动,激扬教研创生力,提升教研质量和效能。

(三)学生学习力提升策略

学习力培养是高质量课堂的核心。我校在“汇创课堂”和“汇创教研”双重驱动下,巧用“一案四单”贯穿课堂学习全过程, 形成了聚焦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

通过学情诊断、学习动力打开与持续、学习方法与路径优化、学习内容选择与提纯等实践路径,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力。 一是多样化诊断学情,如“一案四单”中课前“预学指导单”和课中“预学效果检测单”,强化学情诊断,落实以学定教、因学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基。 二是多维量规导航学习力培养,如“预学量规”“发言量规”“小组讨论量规”“小组展示量规”等。三是素养导向激发学习力,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优化学习方法与路径。四是优化学习力素质评价,通过“当堂检测”“总结迁移”等环节,关注学习过程诊断与调控,实现学习评价与跟踪反馈。 五是以“课后续学单”引导学生在复习反思中寻找问题,变为新的学习起点,为改善学习提供依据。

(四)教研创新力提升策略

1.校本教研机制创新

校本教研机制建设须系统化设计、整体化建构。促进校本教研由外驱型机制向内生型机制转变,我们建构了“五阶段三境界”校本教研进阶模式,即准备、外化、内化、系统化、生态化五个阶段,各阶段目标、任务、评价明晰,实现高质量校本教研“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研框架,注重教研基础性质量;发掘教研魅力,注重教研发展性质量;实现教研与生命共鸣,注重教研生命性质量。 在校本教研高质量建设中,基础性、发展性、生命性质量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校本教研方式创新

推动说教式、 训练式教研向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性教研转变,我们形成了共创式集体备课、指导式合作教研、探索式自主教研、汇报式合作教研等校本教研方式。每种方式均有明确主题及规范流程,关注课堂真实需求,关注教师教研指导力、教学力提升。如共创式集体备课以“共创教学设计”为核心,教师提前备课,通过“主备展示——教练评改——主备修改——共享成果——个性修改——课堂实践——反馈改进”七步流程,提升教学设计力。 指导式合作教研以“教学指导”为核心,通过“同课异构+主题报告+各校自研+共享感悟+量规评议”五步流程,提升教研指导力、教学力。

3.校本教研结构创新

传统的学科组教研,组织形态较为单调封闭,缺乏创造力,实现高质量教研须建立协商式、集群式、开放式组织结构,为此我校创建了跨学科、学校、区域的联动教研组织,如“学为中心”课共体开放式联动教研组织、省级重点课题跨市州集群联动教研组织。课共体开放式联动教研指我校与广东、江苏、甘肃及四川宜宾、德阳等地多所学校联合开展的“学为中心”常态化集体教研;我校牵头四川省重点课题“‘城镇+乡村’教研联动实践研究”,形成跨市州课题组集群式教研形态。 在开放式、集群式教研中,实现了优质因子、异质因子刺激创生,促进了教师教研思维、教研能力的拓展提升。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建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建构游戏玩不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