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会行动的人”: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2023-09-08 06:31陈佑清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学科核心

●陈佑清

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关键要把握这次课程改革在育人价值取向方面的重大调整。

一般人都认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但是,要问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人的理解差异极大。 其中,有一种理解在我国事实上被很多家长和教师所信奉:教育应该培养“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乃至“会考试的人”。这种理解的合理性源于两种现实因素:第一,现代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而课堂教学又以分科教学为主,分科教学最直接的工作是教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第二,现行教学质量评价和升学考试主要采用书面考试方式,而书面考试主要利于检测学生在书本知识、认知技能以及语言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状况。但是,这种仅仅“有知识、会思考甚至会考试的人”, 不但与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去甚远,更不能成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 其在育人取向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事的人”“会实践的人”“会行动的人”。 按照最先提出“核心素养”概念的“经合组织”(OECD)所强调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是为适应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及新技术革命所导致的复杂生活情境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必备素养,才能使学生个人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发展。因此,核心素养的要义在于:它是指能够应对复杂情境中工作的要求并成功开展工作的素养;这种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 即偏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成功行动的角度界定素养概念和确定素养类别。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是指单一的素质要素,而是指成功行动、做事或实践所对应的综合性的素质结构。 只有当学生形成了这种素养,他才能成功行动、做事或实践,进而为社会创造价值和为个人谋取幸福。 在现代社会,有知识、会思考是会做事(行动、实践)所绝对必需的,但远远不是充分的。 因为,一个人要能成功做事、行动或实践,他需要形成成功做事、行动或实践所需要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全部素质要素及其构成的整体性的素质结构。

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对待“双基教学”有新的理解。新的课程改革仍然要求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学好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但不能止于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技能解决真实情境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形成成功做事、高质量行动或有效实践所需的核心素养。 这也就是为何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实践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超学科”来啦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