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葡萄牙殖民时期锡兰的肉桂贸易

2023-09-08 05:50李瑶瑶王东婷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锡兰肉桂葡萄牙

李瑶瑶 王东婷

摘要:在近代早期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中,香料是最为重要的动因之一。肉桂在欧洲人的日常食用、医疗生活及宗教祭祀中都占据着独特地位。自13世纪开始,锡兰地区的肉桂才开始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在此之前贸易量较小,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以后,肉桂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肉桂的种植、采集、运输、交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7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在锡兰的势力遭到荷兰人与中部康提王国的打击逐渐退出,肉桂贸易也随之转移到荷兰人手中。本文对这段历史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葡萄牙;香料贸易;肉桂;锡兰

肉桂,一般生长于热带地区,分布在锡兰、马拉巴尔海岸及缅甸、中国西南部等地区,是一种樟科植物肉桂树的内部树皮。这种香料呈褐色,味甜,有幽香。较为常见的肉桂有两种:桂皮 (也叫中国肉桂)和锡兰肉桂。判断肉桂品质的好坏一般从其颜色来看,颜色越浅,品质越好。锡兰地区的肉桂呈浅棕色,质地柔软细滑,颜色较浅,香气香甜浓郁,其甜度要比糖高50—100倍。因其品质极佳,自古就备受珍视,既可作为香料调味,又因其具有镇痛、防腐等功能而作药用。这种香料早在公元前就通过海上贸易进入到欧洲人的视野中,被用于饮食、医药、宗教等领域。

一、肉桂的价值

在古代关于肉桂这一香料的传说有很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从腓尼基人那里了解到肉桂,并记录了阿拉伯人是如何采集肉桂的。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声称,这种香料来自阿拉伯,生长在有毒蛇把守的灌木丛中。那些得到肉桂的人把它分成三份,然后通过抽签选择其中的两份,剩下的便作为祭品留给太阳神,太阳神会在回访时保护他们免受蛇的伤害。这些故事可能有点牵强,但对于香料供货商而言,这种夸张的故事只会让人们感受到香料的稀有和珍贵,从而为商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甚至到了19世纪,肉桂的传说仍然存在。

对于欧洲人而言,香料来自于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其浓郁的香气一直被人们赋予神圣、纯洁的寓意,[1]燃烧的熏香能够为仪式增添神秘感,因此在宗教及其他重要仪式中被广泛使用。在公元前5世纪,《圣经·出埃及记》中就记载了肉桂与没药、橄榄油等香料用于制作圣油,进行涂油礼和其他仪式,以示其获得了上帝的认可。塔西佗描绘了凤凰以香料筑巢并涅槃的传说,以肉桂献祭的凤凰死而复生,成为不死鸟。公元4世纪的米兰主教圣安布罗斯就把凤凰和使之重生的肉桂作为基督及其学说的象征。[2]肉桂的香气代表着生命战胜死亡,象征着永生,再加之其有防腐的功效,因此在丧葬仪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埃及人在制作 “木乃伊”时会使用肉桂等香料进行尸体防腐,16世纪西班牙学者安德烈斯·拉古纳在西罗马帝国时期霍诺留斯一世妻子的墓中发现肉桂皮及其他香料,并称这些东西仍然保持着香味。

肉桂作为调味品一直深受贵族的青睐,尤其是中世纪餐桌上几乎没有不放香料的食物,这在遗留下来的食谱、书籍中可见一斑。自罗马时期人们就在喝酒时添加香料,中世纪最负盛名的香料酒——希波克拉斯酒,这种酒得名于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中世纪的众多食谱集子和烹饪手稿中,都有对希波克拉斯酒酿制之法的说明,这种酒配制的关键成分就是其中的香料。中世纪的厨师将肉桂及其他香料用于制作一些肉和鱼类的香料沙司,如呈棕色、带有浓郁的肉桂风味的 “驼绒酱”;还有将面包放在醋中浸泡,再用肉桂、生姜调味制成的 “姜黄酱”也极受英国贵族人士的喜爱。除去正餐,还可以用来制作餐后甜食,14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婚宴上的 “糖浆梨子”,将梨子煮至变软后打成汁,加入胡椒、生姜和肉桂进行调味,就颇受人们的喜爱。15世纪,一本为那不勒斯国王编撰的食谱书中记录了大约200道食谱,其中有125道要用到肉桂。

肉桂性热,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发汗解肌、促进消化的功效。罗马御医盖伦每天都给马可·奥勒留皇帝开一服肉桂和其他受推崇的解毒剂。公元8世纪,一名学者认为 “肉桂和桂皮对医治肠疾极为有效”。在中世纪药剂师的处方中,从粉刺到瘟疫,几乎每种疾病都需要胡椒、肉桂和生姜。克卢尼修道院有一个修士夸口说,在他们的救济院里 “从来不缺少胡椒、桂皮、生姜等有益健康的植物根茎,随时可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他们配制香料酒”。[3]13世纪著名的西班牙医生阿纳德·冯·维拉诺瓦建议将生姜和肉桂皮放入酒中,然后蒸馏,由此产生的蒸馏物不但可以治疗麻痹症,而且还能修饰肤色。[4]17世纪阿姆斯特丹著名药剂师阿尔伯图斯·塞巴收到的来自锡兰的一封信中提到,肉桂油被认为是治疗头疼、胃肠道疾病的有效药物。

二、葡萄牙殖民时期对肉桂的控制

英国学者博克塞指出:“关于肉桂,葡萄牙人在这方面比在任何其他香料方面都能行使更有效的垄断,因为最好的品种只生长在锡兰的低地地区,这些地区在葡萄牙的控制下并且僧伽罗人没有自己的商船。”1505年,总督的儿子洛伦索·德·阿尔梅达在率领船队追击阿拉伯人的途中遇到了风暴,进入科伦坡避险,随后派人同科特王国国王的特使解释其来意,并表示希望能够与其进行和平贸易,双方为表示诚意互赠礼物,随后在1506年给曼努埃尔国王印度总督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达的信中提到锡兰岛的地理位置优越、物产富饶,希望在锡兰建立一个要塞,以便作为葡萄牙人在印度及通往东南亚地区的中转站。16世纪葡萄牙依靠武力并利用岛上分裂的政治局面,开始了对锡兰地区的步步侵略,尤其是位于西南沿海地区的科特王国,这里盛产肉桂,相比岛上其他政权势力较大且名义上仍为正统的僧伽罗人国家。葡萄牙人与科特国王签订协议,以保护科特王国不受其他地区的骚扰作为条件不断攫取肉桂出口垄断权。1517年,在科伦坡建立了商业据点并于1526年说服科特国王将所有外国穆斯林商人驱逐出科伦坡。1533年布瓦内卡巴胡允许葡萄牙人垄断肉桂的出口,此后便开始了葡萄牙人对肉桂贸易的垄断时期。

在葡萄牙人到达之前,肉桂没有被专门且规模化地种植,产量主要依赖于周边地区的森林。而砍伐和剥树皮的工作由萨拉加玛种姓承担,他们原先的工作是纺织工,由于在15世纪得罪了僧伽罗统治者被罚到森林从事剥桂皮的工作,此后便一直如此。他们在雨季将树皮剥下来,之后将树皮以长条的形式晒干,绑成固定重量的捆,每捆大约12—14巴哈尔,用垫子包裹并运送到科伦坡港口的仓库,由专门的官员与外国商人进行交易,所获得的利润尽归国王。萨拉加玛种姓有义务为国王提供定量的桂皮,如果国王希望得到更多,会按每100捆支付给他们报酬,当然数额不大。在葡萄牙人到达后,他们充分利用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利用萨拉加玛种姓是奴隶的后代这一传说,将剥桂皮强加为他们的种姓义务。萨拉加玛种姓内部分为三个群体,三者有所区别:(1)马哈巴达是居住在卡卢特勒港和加勒港之间的东南海岸的最大群体,他们所采集的肉桂全部作为贡品上交;(2)苏鲁巴达由居住在凯拉尼河流域及其以北海岸的村庄的群体组成,所采集到的肉桂都可以获得报酬;(3)库隆杜卡拉由分散在许多地区的群体组成,他们以所拥有的土地多少提供一定数量的肉桂,额外部分可获得一定报酬。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无论他们是否占有土地,每个年满12周岁的萨拉加玛种姓都有义务提供一定数量的肉桂。除此之外,还强制其他种姓去剥皮,如从事石灰生产的忽努、轿夫巴特加玛和捕鱼的卡拉瓦种姓都被迫加入。

在葡萄牙人之前,岛上的肉桂贸易一直由摩尔人与国王直接交换进行,14世纪摩洛哥探险家伊本白图泰记录了锡兰的肉桂贸易:这附近的整个海岸都被河流带来的肉桂树的树干覆盖着。它们被收集在海边的土堆里。来自科罗曼德尔和马拉巴尔的商人不付钱就把它们拿走了,但他们给苏丹布等作为交换。[5]由于肉桂贸易一直是由皇家垄断的,这也为殖民者实行出口垄断提供了便利,1520年曼努埃尔国王颁布法令对香料实行王室垄断,并形成了一条系统完整的运输路线,运输船只全部归皇家所有并发放通行证。所有收集来的肉桂都放在科伦坡的仓库中,由葡萄牙皇室代理人与科特国王的大臣管理。每年10月或11月初,一艘大船或几艘小船驶往锡兰装载肉桂,1530年,肉桂被定期运输到科钦,那里是当时葡萄牙舰队的大本营。到17世纪中叶,肉桂的装载在果阿完成,再与胡椒等装入船舱中,大部分运往里斯本,也有部分运往霍尔木兹及波斯湾地区。肉桂舰队的船长是皇家官方代理人,负责将肉桂安全运送到印度,并向科钦、果阿的官员提供账目。这一职位充满了吸引力,因为船长拥有运输、销售150巴哈尔肉桂的权力,虽然1536年开始向船长发放1000帕尔多的工资,但从1542年到16世纪末,舰队船长似乎同时享有工资和出口150巴哈尔肉桂的权力。[6]

从1550年到1590年初,荷兰人与中部王国达成协议,开始向沿海地区发起进攻,葡萄牙人和他们的盟友科特国王失去了对肉桂生产地的控制,大量的肉桂由穆斯林商人出口。因此,葡萄牙人不得不于1570年3月颁布法令允许私人贸易,但需要在里斯本缴纳沉重的关税。例如,在里斯本,一公担肉桂的关税30克鲁扎多,运费大概10克鲁扎多。由于关税较高,商人无法从中获利,最终失败。1576年,转而采用私人合同制度,只需向里斯本供应特定数量的香料即可垄断出口。同年科伦坡要塞的司令西蒙·德·布里托垄断了肉桂的出口權,条件是三分之一以成本价上交。1595年,新任司令托姆·德·隆奇给出了里斯本更好的条件,同意以成本价将500巴哈尔肉桂上交。他控制了科伦坡的大米进口,直接与当地肉桂商人进行以货易货交易,从而降低了成本价格。1597年,修改与国王的合同,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出售15%,并允许科伦坡的代理人及其他官员每年出口18巴哈尔。[7]同年,科伦坡被指定为唯一的肉桂出口港口。17世纪初,王室再次尝试在科伦坡和果阿之间实行开放贸易的政策,依靠关税增加国家收入。1607年,果阿总督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授予锡兰司令赫罗尼摩·德·阿泽维多唯一的肉桂出口权,以换取每年12 000帕尔多的关税收入。从1610年到1613年,又恢复了开放贸易制度。然而,由于合同制和开放贸易制度大幅刺激了出口,导致亚洲市场的价格急剧下跌,殖民当局从萨拉加玛那里获得的肉桂也下降。1614年殖民当局最终宣布,肉桂的出口贸易将从1615年1月1日起由皇家垄断,一直持续到葡萄牙人统治结束。

葡萄牙人对肉桂的垄断也被其他私人贸易所打破,如葡萄牙国王所实行的庇护政策及非法走私,这些从贸易开始就一直存在。科特国王、葡萄牙官员及贵族利用他们的权势、荣誉从国王那里获得了特权,允许免税出口一些肉桂。到16世纪末,科特国王可出口100巴哈尔肉桂。根据1588年和1595年的皇家命令,葡萄牙国王允许多纳·凯瑟琳娜每年从锡兰出口200公担肉桂。1595年,锡兰总督有权出口100巴哈尔,瓦斯科·达伽马的继承人有权每年拿走60巴哈尔的肉桂销售给里斯本。1621年印度总督费尔南·德·阿尔布克尔克任命他的儿子约治·德·阿尔布克尔克为岛上总司令,并颁布法令允许他的儿子将50巴哈尔肉桂进行私人转卖。非法出口的主要是皇室代理人及船员。一些代理人在岛上利用外邦人的船只偷偷运送肉桂,并且从仓库中挑选质量上乘的肉桂以获得利润,这类信息在科特国王写给印度总督的信中频频出现。

三、结束语

葡萄牙人对斯里兰卡地区的肉桂贸易的垄断持续了一个世纪,掠夺岛上资源,为母国攫取经济利益,破坏了传统小农国家的经济体制,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促使传统国家内部发生巨变。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在葡萄牙人抵达之前,肉桂并没有被作为商品大肆出售,僧伽罗人通常将其作药用或是一般调味品,斯里兰卡统治者从大象、宝石中的获利要比从肉桂中少得多。葡萄牙人利用肉桂贸易将斯里兰卡地区拉入印度洋贸易中,扩大了该地区的贸易范围,促进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其拉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历史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也为斯里兰卡带来了欧洲的文化、科技和宗教等,促进了欧亚贸易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菲立普·费南德兹·阿梅斯托.食物的历史[M].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12.

[2] 杰克·特纳.香料传奇[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 同[2].

[4] 迈克尔·皮尔森.印度洋世界的香料[M].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2016.

[5] 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上)(精编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 同[4].

[7] 同[4].

作者简介: 李瑶瑶,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世界史;

王东婷,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世界史。

猜你喜欢
锡兰肉桂葡萄牙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LNG动力拖船将采用瓦锡兰主机
中船瓦锡兰发动机(上海)有限公司新厂开业
瓦锡兰将为集装箱船提供BWMS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